日前,德之馨口味、營養與健康部門和瓦赫寧根大學研究中心(WUR)展開合作,開啟“豆類風味和功能優化”項目,這將覆蓋從種子到產品全產業鏈。該項目將蛋白質產業鏈每個環節的合作伙伴聚集在一起,通過攜手合作,德之馨和WUR可以幫助生產商實現快速投產和規模化,為可持續解決方案做出貢獻。 食品工業和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將豆類作為蛋白質來源,如豌豆和蠶豆。他們希望以此來替代肉類和乳制品中的動物蛋白,同時希望這些產品(成分)的來源和加工原材料安全可靠。為滿足這一需求,德之馨和WUR團隊以及合作伙伴建立了一個全面的生態系統,它將覆蓋從育種到消費者可接受的改良的肉類和乳制品替代品全產業鏈。 該項目旨在通過培育風味和功能俱佳的豆類,促進替代蛋白質的轉化。該項目將關注能在歐洲氣候條件下良好生長的物種,它們也可作為人類食用的蛋白質來源。它們的產量相對較高,并能使土壤中保持一定的含氮量。這些因素都能使豆科植物,即含有可食用種子的豆類,具有吸引力。原文鏈接
為引導植物基食品行業健康發展,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植物基食品分會邀請包括院士在內的食品科學與營養等領域權威專家,經過多次討論與完善,首次系統性闡明了植物基食品的科學內涵與加工技術等發展方向,撰寫完成了《植物基食品的科學共識(2022年版)》。 其五大共識性觀點主要為: 1)植物基食品是具有類似動物性食品品質特征和滿足消費者營養需求的新品類; 2)植物基食品是食品產業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 3)植物基食品有助于優化居民膳食結構和提升營養健康水平; 4)植物基食品的加工要實現蛋白優質、營養豐富、質構擬真、風味優良、色澤相似; 5)植物基食品行業的規范發展需要相應的政策法規與標準支持。 《植物基食品的科學共識(2022年版)》已于2022年10月11日在《中國食品學報》網絡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