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食品新加坡退市
近來,思念食品將從新加坡股市退市的消息不脛而走。其公司大股東已于10月15日發出了收購要約,按照新加坡交易所規則,思念食品將在大約100天內完成私有化退市程序,創始人李偉將要買回"思念".
對于思念食品退市的原因,思念食品董事長、大股東李偉表示:"市場交投清淡、流動性差、再融資困難,這種情況下維持上市公司成本高昂,沒有意義。同時由于交易量低迷,不少投資者退出困難,大股東收購給大家一個不錯的套現退出的機會。"
隨后,又有媒體報道,思念食品欲收購美國通用航空飛機制造企業穆尼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準備進軍航空制造業。為此,記者采訪了思念食品,其公關部一位負責人表示,"思念食品目前沒有跨行業投資的計劃".然而,雖然思念食品否認了此次并購舉動,但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不同看法,"思念食品收購航企有一定的可能性".
掀食品企業退市潮
受金融危機后續影響,海外資本市場形勢低迷,思念食品新加坡退市只是一個市場縮影而已。前不久飛鶴乳業私有化以及去年旺旺食品和蠟筆小新食品在新加坡紛紛退市的事件,都顯示食品企業正開啟海外退市潮。
在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看來,受部分海外上市中國企業的負面事件影響,食品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的形象被妖魔化,企業股價下跌。海外民眾對中國企業的不了解致使中概股交易量較少,企業價值被低估。
據了解,在新加坡退市的企業中,旺旺食品開始轉戰香港。 而另外一家休閑食品企業蠟筆小新也在去年4月成功實施私有化、退市,擬重組后在香港掛牌上市。
退市后走向引猜想
事實上,食品企業選擇在新加坡退市也是事出有因。新加坡散戶投資者偏多,香港則有更多機構投資者,因而到投資者對企業更加熟悉的市場上市,可以增加資金流動性、增加企業國際曝光度以及吸引更多投資者、客戶和商業伙伴。同時,由于香港上市要求責任和披露標準較新交所更加嚴格,到香港上市還可以提高企業信譽度,從而達到改善公司的前景、抬高股價的目的。
"事實上總體來看,食品企業退市后有三種選擇,其一,選擇其他資本市場重新上市,緩解自身資金壓力;其二,開展多元化發展戰略,以主營業務為依托,同時也投資其他盈利率高的領域;其三,出售公司股權,這里有兩種情況,一是出售小部分股權,單純引入戰略投資者,緩解資金壓力。二是出售公司大部分或者全部股權,放棄公司經營權。"簡愛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