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良性變化為人類健康帶來了階段性的益處,可能因此推動人類走向可持續的未來,”作者說,“但飲食規范不應該只建立在直接健康影響的基礎上。”
作者引用氣候變化委員會的話,即使忽略食品進口,如果不減少農業排放,英國政府2050年前減少80%的溫室氣體排放(GHG)的目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針對當前紅肉和加工肉的消費水平狀況,研究人員在國家成人飲食健康攝入數據基礎上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素食者數量增加兩倍,女性增至4.7%,男性增至12.3%,同時其他的肉食消費削減到低于人口消費水平的五分之一。這將意味著男性每天平均消費量由91g消減到53g,女性消費量由54g消減到30g。目前五分之一的紅肉消費者攝入量達到上述消費水平的2.5倍。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國內實施上述減少消費的方案,不僅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腸道癌癥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3-12%的風險,而且也會降低人均0.45噸/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這個排放量約占英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相當于2800萬噸的一氧化碳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降低疾病風險模型進行了最新的元分析,結果表明加工肉攝入量的增加將大幅提高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結腸直腸癌等疾病的風險(每天攝入量增加50g,風險相應提高42%,19%和18%)。另一個元分析顯示紅肉消費量和腸道癌的風險關系(消費量增加100克/天,風險提高17%)。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家畜部分的比例估算從10%到51%高低不一,引用最多的數據18%來源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在2006年發表的一份題為《畜牧業長久的陰影》的報告,但這個數據仍然存在極大的爭論,這取決于生產鏈的哪些部分被納入考慮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