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健
來源:中國飲品快報(ID:zgypkb)
這股來自東南亞的咸味風,近期在國內的熱度一直持續攀升。
小紅書上,“泰式咸法酪”話題瀏覽量飆到1405萬,抖音相關視頻播放量破7.5億次,連樓下奶茶店都開始用泰奶擺攤拍短視頻。
雅克雅思的“龍珠泰奶”更狠,上線3周狂賣20萬杯,部分門店直接斷貨一周,網友辣評:“搶不到的快樂,像極了愛情。”
要說這波泰奶翻紅,還得感謝年輕人“喜新厭舊”的胃。早年泰綠檸檬茶靠“手標茶+檸檬汁”的酸爽出圈,如今咸法酪直接玩起“咸甜雙殺”——芝士奶蓋升級成咸香酪乳,搭配泰式紅茶的濃郁,一口下去直接“顱內放煙花”。
社交平臺上“泰式咸法酪”話題分享
01
這次翻紅靠的不是懷舊
泰奶這波逆襲,靠的可不是“情懷濾鏡”。首先就用“土味”打敗精致,咸法酪的靈感源于芝士奶蓋,但玩法更野。
有人把咸酪乳鋪在杯底,有人掛滿杯壁,還有人直接淋在黑糖珍珠上,硬生生把奶茶整成“分層藝術品”。蘇州Tamkoko甄選泰茶更絕,直接往泰奶冰沙上撒焦糖爆米花,網友實測:“吸珍珠時還能嘎嘣脆,這口感絕了!”
第二點還是異域標簽自帶傳播Buff,泰式奶茶的“東南亞濾鏡”簡直是天生爆款體質。
泰茶云朵(左)、泰綠檸檬茶(右)
M Stand推出的“泰茶云朵拿鐵”,光聽名字就讓人聯想到曼谷街頭;LINLEE林里的泰綠檸檬茶,靠一杯“上橘下白”的漸變分層,直接承包了小紅書的夏日封面。
更別說那些開在CBD的泰奶專門店,光靠“假裝在泰國”的打卡照,就能讓打工人心甘情愿排隊半小時。
第三點就是消除了前期泰式奶茶的食安隱患,打消了人們認知中“黑暗料理”疑慮。早年泰奶被吐槽“香精味重”“色素超標”,如今品牌們紛紛掏出“健康牌”。用天然蝶豆花調色、零植脂末配方,甚至把咸法酪的基底換成新西蘭芝士。
正如業內人士吐槽:“現在喝泰奶,連媽媽都夸我終于不亂花錢了。”
新形態的泰式咸法酪(圖源:小紅書)
02
這屆產品經理也學精了
隨著在社交媒體上的走紅,泰式咸法酪迅速從線上火到了線下。無論是傳統的奶茶店、甜品店,還是一些主打咖啡的門店,都紛紛推出了自家的泰式咸法酪產品,而且創新手法讓人開了眼。
另茶的“泰式咸法酪”憑借其突出的泰茶醇厚與微咸口感,在社交平臺上掀起熱潮,但這還只能算開胃菜。
樂樂茶直接把咸法酪塞進“維也納咖啡”,網友辣評:“喝奶茶喝出了調香師內味兒。”
另茶(左)、樂樂茶(右)
茉莉奶白在今年更是玩起“起司咸酪乳小種”,一經上架便創下了單周銷售超25萬杯的驚人紀錄。
獨立門店則把咸法酪帶到跨界這條道上玩出了花,北京洄游咖啡把泰奶和Gelato冰淇淋攪和成“泰爺的小甜心”,杭州迦南甚至把咸法酪塞進蛋糕胚,頂部還澆了奶蓋+珍珠,直接讓蛋糕店老板連夜改行。
茉莉奶白(左)、洄游咖啡(右)
這其中少不了中式元素加入,深圳春菜的“甜豆花泰奶冰”堪稱“南北通吃”——上層的橘紅茶底撞上下層的奶白冰沙,再撒一把焦糖爆米花,網友實測:“第一口像在喝奶茶,第二口像在嗦粉,第三口……真香!”
自2025年以來,茶飲市場上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咸法酪飲品,預示著這一創新方向正逐漸成為茶飲界的新寵。
茶飲品牌通過巧妙變換原料的呈現方式,從而推出別具一格的產品,成為他們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在創新動力尚顯不足的當下,咸法酪無疑為茶飲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03
從“網紅爆款”到“日常快樂水”
還有幾步?
泰式咸法酪受到網友推薦(圖源:小紅書)
盡管泰奶這波操作很野,但隱憂也不少。如易碎品般的網紅濾鏡還能挺多久?很多品牌靠“獵奇感”出圈,但復購率堪憂。比如鞍山某網紅店靠泰奶咸法酪日銷幾百杯,但網友吐槽:“喝過一次就膩了,珍珠倒是挺Q彈。”
另外本土化改造還未完成,兵立王研發負責人提出過重茶、厚乳、香料相搭配,在保留少量風味作為記憶點,調配出適合國人的新泰式咸法酪。
還有供應鏈問題,咸法酪的核心是干酪乳,但很多小品牌只能靠進口原料,成本高到離譜。也有原料供應商推出能一鍵打發的奶蓋,但仍被吐槽價格高,“奶茶還沒賣先虧了”。
當然,也有人在想法子破局,比如蘇州Tamkoko甄選泰茶直接和茶園簽直供協議,把泰式紅茶成本壓到市場價70%,網友銳評:“這才是卷王該有的樣子!”
“泰奶要長紅,得讓消費者覺得‘每天喝都不會膩’。”或許可以學學喜茶的芝士奶蓋——當年也是網紅,如今成了奶茶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