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消研所trendmakers(ID:trendmakers)
卷價格、卷服務、卷聯名、卷原料...新茶飲市場的“卷”,市場有目共睹,但熱潮卻也轉瞬即逝。
而作為一種國民級飲料,健康且規范是現制茶飲行業得以立足壯大的根本。畢竟,想要享受快樂的消費者,對于健康問題也日益關切,這極大地影響著消費市場的走向。根據美團數據顯示,立秋當天奶茶團購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56%,三分糖、不另加糖的需求明顯增加。
不僅僅是糖,添加劑、色素、反式脂肪酸、植脂末(奶精)、香精、茶粉……如今千億規模的新茶飲行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壯大,就必須從源頭上回應消費者的關切。
11月4日,在喜茶于業內率先公開配方原料信息一周年之際,喜茶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專業技術指導下發布行業首個“新茶飲健康標識體系”,將自身在線上小程序點單頁、配方揭秘頁、線下杯身杯貼等渠道展示產品原料、配方、營養成分等信息的行動與經驗總結歸納,從產品信息搜集、標識內容設定和信息展示方式三個方面,對茶飲產品面向消費者公開產品信息做出了全面的規范。
“新茶飲健康標識體系”的發布,意味著現制茶飲正式進入“放心喝時代”。跟進健康飲食潮流,重新定義現制茶飲的健康標準,讓新茶飲行業擁有了可以彎道超車的機會,更有望打破市場同質化的競爭格局,開辟出全新的發展機遇。
作為開創了新茶飲標準化的“破局者”,喜茶的這一舉動,也將配方公開之爭推向了更“卷”的境況。
作為近年來新茶飲行業的一個普遍風向,配方公開之爭背后,品牌之間究竟比拼著什么?又在追逐什么呢?
01
健康化不是殺手锏,而是更好的日常
與其說這是一場配方之爭,不如說,這是一場圍繞健康理念的長期發展之爭。
從地方特色甜品發展而來的新茶飲,如今已經成為了龐大餐飲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重要領域。
但經歷了高歌猛進的高速增長期,今天的新茶飲早已不再是僅憑蠻力就可以實現增長的時代。有機構數據顯示,過去6年,中國現制茶飲市場規模 CAGR 高達 25.2%,2023 年規模達 2473 億元。未來5年,這一指標將下滑至15.4%,轉入存量時代。
對于尚顯年輕的新茶飲來說,如何應對市場的起伏和周期,仍有很多功課要做。
相比之下,連鎖餐飲巨頭的發展路徑,或許能給新茶飲行業以更多啟示。
以肯德基為例,由于薯條、炸雞等產品都需要油炸,因此油的安全也就至關重要。為了保證用油安全,肯德基會對烹炸油進行每日的檢測,將類似體溫計的炸油測試儀垂直浸入油槽中心輕輕攪動一會,測油儀就會在滴的一聲后,顯示出數值。當讀數小于22時,烹炸油可以正常使用,如果讀數到達22時,背景燈會顯示紅色并伴隨報警聲,就需要廢棄炸油。
麥當勞則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風險預測和前置管理,預測食材的供應和質量問題,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也會借助大數據技術對餐廳和員工的運營情況進行監控,不斷完善和優化餐廳管理和員工培訓。通過全鏈路透明化監管、數字化管理、自有學習平臺和大數據預測風險來源和前置管理,保證食品安全。
以此為參照,標準化已經成為連鎖品牌做好品質管理并實現規模化復制的前提。無論是公開配方,還是建立健康標識體系,都是推動新茶飲行業走向規范化、透明化管理的重要舉措,更是打消消費者疑慮,建立品牌乃至行業信任的關鍵性布局。
據艾媒咨詢數據,在2023 年有49.4%的消費者因健康考量減少新茶飲消費;42.2%的消費者因新茶飲中無法完全去除的糖分而擔心長胖。唯有健康且規范化的產品,才能幫助新茶飲品牌對抗行業內卷,穿越周期,收獲長期增長。
當然,打著健康招牌的產品在目前的市場上已經不少,只不過有的演變成“健康堆料”的雞肋產品,有的僅用一兩款“健康引流款”來做短期運營。
面對存量下滑和無序內卷,健康化確實是未來共識,但是真正將“健康化“列進發展的大綱,構建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喜茶是第一個。
這背后的本質邏輯是,健康化并不是競爭中的殺手锏,而是融入生活方式的日常。唯有在經營中持續展開健康化實踐,才能構建起品牌的競爭優勢,并把新茶飲帶到全新的發展階段。
不過,當把健康這個看上去并不復雜的標準,復制到千萬家門店中的時候,這就變成了一個復雜的體系性難題。
02
為什么是喜茶?
不僅是第一批強調使用原葉茶與真牛乳的品牌,更帶頭公開配方原料、營養成分和原料溯源信息。在喜茶的眼里,健康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標準,而是一個從創立之初就刻在骨子里的基本產品邏輯。
而此次發布的“新茶飲健康標識體系”也是喜茶在過去推出的“配方原料大公開”、“四真七零”健康茶飲承諾、“咖啡因紅綠燈標識”等基礎上,形成的一整套產品標識體系。
2022年,喜茶首次推出《品質真奶標準》,呼吁使用真奶,拒絕植脂末。2023年,喜茶率先推出了《喜茶真茶標準》,重申拒絕香精茶和速溶茶粉的原則,推動行業進入0香精茶時代,響應消費者對品質健康茶飲的需求。
而隨著門店數量和產品需求的增加,想要繼續踐行健康理念,就需要圍繞從供應鏈、品管體系到數字化能力進行全面布局。
其中,供應鏈是最重要的一環。這不僅標志著品牌向標準化、配方公開化邁進,并且供應鏈體系的建設過程也考驗著企業實力,以及對于長期發展的戰略和眼光。
為此,2023年喜茶持續深入上游產業鏈,緊盯茶園、果園、牧場和工廠等各個關鍵生產環節,從源頭提高品質標準規范。并且,喜茶還在現有的高品質原材料基礎上,不斷進行研發創新,推出了行業首款新茶飲專用奶——3.8源牧甄奶,富含3.8g/100mL優質乳蛋白,比普通牛奶高27%。
有了高質量的原材料,還需要匹配更加高效的配送能力。為了讓原料能以更新鮮的狀態送達門店,喜茶在2023年持續優化倉儲和配送網絡。目前喜茶擁有41個原料倉庫,覆蓋300多個城市,覆蓋范圍同比增長270%。在這個跨越了3,000公里的倉儲網絡的支撐下,喜茶全年可以實現原料控溫配送2,000萬公里,大數據規劃物流車路徑達65,000次。
不僅如此,為了保證原料的來源可追溯,喜茶還積極引入供應鏈數字化工具保障原料品質,為所有原料都配置了“數字身份證”,2023年全年共使用原料溯源二維碼約1,100萬張。
不過,想要保證產品品質的穩定,除了需要在供應鏈上下功夫,更需要配備高質量的檢驗體系。這不僅是對消費者的負責,更是對企業經營能力的自我審查。
門店出品質量是品牌的命脈。為此,喜茶在食品安全管控方面大力投入,建立了全鏈路食安管控體系,通過高頻次的食品安全檢查,嚴格保證標準的落地執行。2023年,第三方專業機構到喜茶門店進行水冰抽檢和消殺達40,000次,專業食安督檢員到店檢查超14,900次,頻次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門店員工食品安全培訓152,000人次,做到人人熟練參與食安管理。基于嚴格的食安管控,喜茶在2023年連續第二年榮獲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
此外,喜茶獲得CNAS認證的專業食品營養與科學研究中心也持續為品質保障提供科學支撐,全年進行了3,800多次原料和產品檢測。
并且,喜茶還在10多年來的門店營運經驗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細致全面的門店營運支持服務能力,保障門店日常穩定運營。數據顯示,2023年喜茶巡店助手平臺全年共輸出了234萬份門店檢查報告,平均每天就有6,500多份檢測報告產生,協助門店管理更加數字化和精細化。
如果說,供應鏈和品質管理體系就像兩塊拼圖,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品控體系,那么數字化體系的接入,則像針線一樣,強化了前中后臺的綜合管理體系。
作為首個開發自有小程序,也是首批以數字化能力對企業進行綜合管理的新茶飲品牌,喜茶的數字化能力已經滲透進了企業的方方面面。
2023年底,喜茶GO會員已超過1億。在門店制作環節,喜茶自主研發推出了3大類共7款智能設備,覆蓋門店原料制備、原料管理、調飲制茶等全流程應用場景,大幅提升了產品制作的能力,更讓門店運營的效率顯著提高。
在此前數字化積累的基礎上,喜茶目前已經正式上線新茶飲行業首個“數字標簽”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行業首個實現“一碼雙用”的二維碼,飲品杯貼上的二維碼不僅可以用于門店智能出茶機掃描制茶,喜茶還將配方原料的信息“開源展示”給了消費者,幫助消費者及時快速“透視”手中的飲品。
這次,喜茶再一次跑在了行業前列。“數字標簽”是相關監管部門數字監督的新需求,今年我國已在多地啟動數字標簽試點工作,然而目前進入市場的企業與產品仍以預包裝食品為主。
而喜茶的實踐,為新茶飲行業的規范化、透明化進程,打造了又一個先行范本。
03
以巨頭為標桿,打響規范化發展第一槍
標識體系建立的背后,離不開供應鏈能力的全面支撐。而需要強調的是,只有建立在供應鏈實力基礎上的健康,才是真正可復制的體系化健康。
這是一個困難的過程,更是一次對新茶飲行業的重新定義和邏輯再造。
民以食為天,從麥肯到星巴克,餐飲巨頭們之所以可以得到全世界消費者的普遍認可,根源就在于其創造出了遠超平均水平的標準化復制能力。
而此次“新茶飲健康標識體系”的發布,既是打出了行業走向規范化的第一槍,更是一次超越國家標準和行業要求的自我約束。穿越蠻荒和粗放,新茶飲行業正在向著更加規范化的體系性增長,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與其說這是一場競爭,不如說這是一次全行業都必經的修行。喜茶站在行業穩健發展的必經之路上,修內功、筑高墻,助力新茶飲向更健康、更規范的壯大之路,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