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siwce"><nav id="siwce"></nav></cite>
  • <strike id="siwce"></strike>

    快餐領域會出現更健康的麥當勞嗎?

    投資人黃海
    2024.07.31
    中國快餐品牌的前方是星辰大海。

    來源:投資人黃海


    大健康消費一直是黃海投資研究和「瘋投圈」節目持續關注的趨勢。今年我們到日本游學考察的時候發現,過去 30 年日本經濟發展近乎停滯,大健康消費是期間為數不多還在繼續發展且屢創新高的行業。


    之前在播客探討過,從無糖茶強勢崛起到戶外服裝大熱,疫情之后中國衣食住行領域的關鍵詞也是「健康消費崛起」。新一期節目沿著這個脈絡繼續探討。這一期瘋投圈節目邀請的嘉賓是黃海投資的快餐品牌「超級碗」創始人高松。


    01

    「超級碗」是什么?


    Rio:「超級碗」和美國的著名體育賽事同名呢,但相比其他喜歡用品類定義自己的餐飲品牌,比如海底撈火鍋、茶顏悅色奶茶、瑞幸咖啡......「超級碗」聽起來好像不太能get到是什么品類。


    高松:之前曾經有用戶描述我們叫做“好吃的健康餐”,我們自己認為的品類是健康輕食。創業初期我們確實沒有從品類角度出發思考,更多還是先思考我們要解決什么需求——讓用戶更容易更方便地吃到健康的快餐。


    黃海:一聽到“健康餐”幾個字,很多人就開始思考是不是等于“吃草”?認為這是反人性的,這樣的說法相信高松你也聽過很多遍,這好像成為了社會大眾的固有認知。其實前幾年有很多沙拉品牌火過一陣子,最后都證明不可持續。那高松是怎么平衡健康和好吃的?


    Rio:傳統意義上還是會認為好吃和健康只能二選一。


    高松:在2015年我們創業初期的時候,我發現市面上能吃到的健康餐,基本都是生冷的沙拉或者三明治,在體驗上確實挺反人性的,連我自己也都是“為了創業”才吃。所以這個品類肯定是很難產生復購。

    客觀講,在中國做餐飲創業,追求“好吃”是一件沒有上限的事情,我們在探索“好吃”的時候,發現這件事就像“媽媽的味道”,還是挺千人千面的。但消費者對于健康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后來我們也探索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第一,先把東西做熱。傳統的輕食其實是偏生冷的,不適合中國胃。

    第二,做偏中式的口味,以沙拉為代表的健康輕食其實是舶來品,不太能被廣大的中國消費者所接受。


    Rio:大家對“好吃”的理解很多時候是來自小時候記憶的。


    高松:所以我們選擇了在中國口味的“最大公約數”上延伸。在處理單一食材的時候,也選擇了大量的中式口味和做法,包括蜜汁雞腿肉、紅燉牛腩肉等。我們去成都開店的時候還把醬料做了升級,做了一個“川味辣椒粉”,希望給消費者提供大家喜歡的“辣味”。


    黃海:把辣椒粉放到輕食里,這件事看起來也挺跨界的。


    高松:最后回歸到“健康”的時候,我們發現真正應該盡力做好的只有兩件事:一是食材更健康,多用一些超級食物,包括黑豆醬、羽衣甘藍等等,這也是我們的底線。

    其次是追求飲食結構的均衡。當消費者走進門店的時候,是沒有詳細的菜單提供的,但有一個“四步點餐法”出現在墻壁上。先選碳水,次選蛋白質,再選植物纖維和配料,每一步都有固定的搭配比例,但所有的選擇都可以延展之后再排列組合。

    比如說我們提供的可供選擇的蛋白質就包括雞肉、牛肉、蝦類和海鮮等。在把握飲食結構的基礎上,每一個單品都盡量保證中式風味和溫熱口感。



    Rio:總結起來可以理解為西式傳統的沙拉和輕食原材料,配以中式的口味和健康的營養搭配結構,最后形成健康又好吃的快餐。


    黃海:如果大家到門店體驗,有點像是食堂打飯的感覺。畢業之后就很少有這種“挨個選菜”的感覺了。三年前我第一次吃「超級碗」的時候,感覺是一碗健康的中式蓋澆飯。通常大家在點外賣時候的痛點都是吃不夠蔬菜,但「超級碗」的蔬菜還是很豐富的,吃完有一種“今天又健康了”的滿足感。

    很多人會覺得健康是一種心理暗示,就像穿上lululemon就感覺自己又熱愛運動了,在努力成為更優秀的人。那高松會覺得自己是真正在幫助用戶更健康,還是提供暗示?


    高松:我們真正追求的一定是幫助每個用戶都吃得更健康。但是這里有一個定義,是“絕對健康”還是“相對健康”?前者其實大多數人都很難堅持,所以我們選擇追求后者,讓大家的每一頓飯稍微健康一些,飲食結構能更加均衡,蔬菜和蛋白質的攝入又足夠。毫無疑問還是比傳統快餐和外賣要健康很多。


    02

    從北京開始的旅程


    黃海:目前「超級碗」只開到了北京、上海、成都三個城市。品牌最早也是從北京起家的,這個在全國的餐飲品牌中是很少見的。創業之初高松是怎么思考的?


    高松:坦白來講,創業者在初期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我們很難在當時的處境下做充足的市場驗證。我大學是在北京讀的,對北京市場相對比較了解,主要人脈資源也都在北京。其次是我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上海的餐飲還是比較卷的。綜合考慮我覺得北京市場的容錯率可能更高一些。


    黃海:北京的環境對于初創的餐飲品牌來說算不上太友好。比如能供選擇的門店位置是有限的,街邊店的流量不高,漫長的冬天不利于夜間營業等。但優點是有力的競爭對手可能少一些。現在你們也進入以“卷”著稱的上海了,現在感受如何?


    高松: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其實我們在北京扎根的六七年里,一直在專注做這幾件事:第一是打磨單店模型,把門店做得更扎實;第二是不斷打磨產品,每年都在迭代創新;第三其實是團隊也在困難的磨練中更加成熟,從“團伙”慢慢變成“團隊”了。在進入上海市場之前,我們也做了很多準備,上海對輕食的接納度和消費水平在一線城市里都算最好的。所以從去年6月到現在,我們在上海市場的整體表現還是不錯的。


    黃海:上海的市場和消費者有帶給你什么驚喜嗎?


    高松:一方面是上海的外國人占比相對較高,整體口味的西化程度也更高,對健康輕食這個品類的接納度天然更高。另一方面是上海的商業分布相對均勻,可選擇的位置更多。相比之下北京其實是偏集中的,東邊是國貿,西邊就是金融街,在開店的點位上沒有上海那么從容。


    黃海:從投資人的角度看,高松的開店節奏有一定合理性。在團隊的能力還不夠強的時候,先選擇一個容錯度比較高的空間慢慢摸索,“猥瑣發育”。等實力增長了再到更大的市場里競爭。否則一旦更挑剔的消費者不滿意,可能就沒有后面的機會了。這也讓我想起了瑞幸,瑞幸創業之初也是從北京市場開始。在剛創立的頭幾年里,我經常能聽到上海朋友和我吐槽瑞幸的口味難喝。這樣看起來北京像是個“新手村”。

    超級碗有規劃明年進入廣深市場,目前已經布局的新一線城市就只有成都。那根據你的觀察,成都用戶有什么特點嗎?


    高松:成都人的口味還是蠻刁鉆的,美食在全國也是遙遙領先。當時我們進入成都做一個輕食品牌,還是蠻有挑戰性的。我們為成都準備了更多差異化的產品和菜單,包括最后在全國推廣的川味辣椒粉,最早也是在成都開始做的。

    成都市場的年輕消費者的反響很好,說明他們對于健康是有需求的,并不因為口味的不同而存在差異。這也給了我們很大信心。未來我們想進入的也不僅僅是一線城市,還有更多的新一線、甚至是二三線城市。


    Rio:一方面大家在成都吃辣比較多,還是需要一些清淡的東西來中和一下。成都消費者對于新口味是有強烈的嘗新需求的。


    03

    ?學物理到創業做餐飲


    黃海:其實高松自己的經歷也挺有意思的。高松自己是人大物理系畢業,本科畢業之后就直接創業做了餐飲品牌。這么大的跨界,高松是怎么規劃的?


    高松:其實我自己大學時候就很愛美食,有限的零花錢也都花在吃飯上,還是消費者的時候就對這個行業非常感興趣。其次是我讀書的時候就喜歡折騰創業的事情,可能跟天性有關,更想要創造一些新東西。所以我大概大三、大四的時候就堅定主意,以后要做一個自己的創業品牌。

    所以我人大本科畢業就申請了高雄餐旅大學,讀了兩年的餐旅管理專業的研究生。這個專業有點像是商學院,大量使用和研究餐飲、旅游、酒店等行業的案例。不過大部分的課程還是理論性的,我自己還輔修一些實踐課程,例如做菜、釀酒、品酒之類的。

    在去高雄讀書之前我只是有個模糊的判斷,但對于具體做什么項目沒概念。當時我的想法是做一個人人能吃、品質穩定的東西,而不是強烈依賴廚師的手藝。


    Rio:當時就決定不能是小餐館,得是連鎖店。


    高松:對,當時只覺得要做連鎖,但我自己的判斷是想做一些不一樣的、標準化的東西,而且是服務于用戶還沒被滿足的需求。帶著這樣的疑問,也是在研究生的最后一年,我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研究了很多北美的餐飲品牌。比如最近被討論很多的 Chipotle,當時還只有不到 2000 家門店。


    Rio:Chipotle 是一個墨西哥菜,主要是雞肉卷和各式各樣的蔬菜,營養比較均衡,在北美消費者看來是比較健康的品類。


    黃海:所以你在研究這些品牌的過程中還是受到了 Chipotle 的影響,比如自助式的選餐流程等,本質邏輯還是類似的。節目錄制的時候,Chipotle 的市值大概是 900 億美金,目前只在北美和歐洲開出門店,但是這個品牌的市值已經超過了國內隨處可見的星巴克。


    高松:我先是研究了大半年的文獻之后才第一次去美國親眼見到這個品牌。當時的心情還是有點被震撼到。看到 Chipotle 的時候我就大概知道了自己未來想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品牌。

    Chipotle 的誕生是有一定時代獨特性的,成長于上世紀 90 年代的美國。當時的美國,麥當勞和肯德基已經很多了,但消費水平提升之后,用戶對飲食的需求又有了新的要求和變化。麥當勞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對于好食材和健康生活的需求。所以 Chipotle 的出現也算恰逢其時。后來麥當勞還投資過 Chipotle,收益不少。

    我覺得歷史的發展總有相似性,中國肯定也有發展到類似階段的一天。我作為消費者,又真實地感受到這樣的需求存在,想想就非常興奮。


    黃海:高松創業的 2015 年正好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互聯網在中國風起云涌,當時我也剛入行做投資。但當時創業的主流賽道肯定不是做餐飲,而且普遍餐飲創業者還是比較少名校背景的。高松你創業的時候會聽到一些質疑的聲音嗎?


    高松:當時包括我父母和同學其實都是有點“刻板印象”的。但是我覺得只要需求存在,我追求的就是創造價值,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至于具體的行業和品類,我就選擇一個我自己感興趣的,其實行業不分高低貴賤。但是當時我還是挺難說服我父親的。

    直到2017年我們的門店陸陸續續開出來的時候,我爸媽來北京,一起到店里來吃「超級碗」,當時才感覺到他們也有在理解我想做的事情。


    04

    超級碗的用戶洞察


    黃海:你們前三年一共開了多少家門店?


    高松:前 3 年大概就 4-5家,就是陸陸續續賺到錢了就開下一家,慢慢迭代單店模型。


    黃海:但直接把 Chipotle 的那套產品搬到中國來,我能想象到消費者的接受度應該也不會太高。那你們在迭代產品的過程中有哪些洞察?又踩過哪些坑?


    高松:中美兩國用戶的口味還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曾經推出過一個叫手撕豬肉的產品,但中國用戶普遍覺得豬肉沒那么健康,不太被大家接受,最終就下架了。但豬肉其實也是很不錯的、補充蛋白質的選擇。

    在蔬菜的選擇上,美國品牌也更加傾向于生冷蔬菜,但中國可供選擇的蔬菜種類更多、口感更好,簡單加熱之后更適合中國胃。


    黃海:結合消費需求做本地化定制,但這個過程還是蠻費時間的。在互聯網狂飆發展的年代,別的行業的創業速度會給你造成壓力嗎?


    高松:互聯網的發展也給餐飲行業帶來了一些變化,比如移動支付的普及、餐飲也可以資本化。當時有個很火的概念叫O2O,借助互聯網,很多網紅店可以一夜成名。大環境也連帶很多人涌向餐飲行業,整體環境還是相對急躁的。

    但我們團隊不是一個以資本化或者快速擴張為目的的團隊。如果是,我們有很多動作都會不一樣,我們還是希望扎扎實實把店開好。


    Rio:頭幾年還是一直在探索單店模型嗎?


    高松:每一家店都在迭代。包括后廚柜子的尺寸、冰柜的尺寸等等。前三年我們都覺得還沒找到答案。其實第一家店的生意還蠻好的,當時也有投資人來找,但說實話真的沒有信心拿錢,不確定之后能不能把店開得更好。


    黃海:今年是你創業第九年了,中間會不會有一些時候覺得其實速度可以更快?


    高松:當然希望可以更好,但回溯過往的每個決定,好像在當下都是比較正確的。我也理解當時的自己,總覺得慢一點就更踏實。Chipotle 過去 30 年開了 3000 家門店,這個數據在中國市場可能也不是特別亮眼。


    黃海:「超級碗」9年100家店,在中國確實不算快。我們上次去日本考察,薩莉亞的前 CEO 分享說薩莉亞在前 20 年也只開了一百多家店;后面 30 年開了 1400 多家店,所以日本人是用 50 年開 1500 家店。美國人用 30 年開 3000 家店,你覺得這個速度在中國應該在什么水平?如果「超級碗」能成為一個活 20 年甚至 30 年的品牌,你覺得整體會保持怎樣的速度?


    高松:很難定量。茶飲因為標準化程度高,所以開店更快,但餐飲業確實整體在變得更快。相比日本,中國的供應鏈水平更高,數字化變革也給企業帶來了效率的提升,互聯網的普及和消費的迭代也加速了這一切。在薩莉亞的年代想家喻戶曉,可能要花 10 年的時間。但是在今天的中國可能只需要一條小紅書。


    黃海:30-50元的價格區間作為工作餐,確實不便宜。但是我自己在用戶調研的時候,發現對于原本消費 Wagas 的用戶來說,「超級碗」已經是性價比的選擇了。你怎么看?


    高松:關于價格,坦白說我們是比一般的快餐要稍微貴一些,但因為食材的數量和質量都更好更多,我們的毛利率是相對較低的。現在我們也在盡量把價格帶做得更豐富一些,讓每個價格段都有選擇。

    Wagas 和 Gaga 其實和我們針對的是不同場景。它們會更加偏商務,需要更好的空間和裝修,租金和單店投入更高,產品線也更豐富。我們主打的更多還是性價比和快。


    黃海:曾經有大咖投資人表示,如果餐飲門店里有衛生間,就代表效率不夠高,他不會投資門店帶有衛生間的品牌。那「超級碗」肯定是代表效率的。其實很多產品都有個特點:雖然絕對價格不低,但是對于目標人群來說是很有性價比的,比如lululemon、山姆會員超市和理想汽車。那對于你們的目標消費者而言,誰會是主要的競爭對手呢?


    高松:我們認為競爭還是來自傳統快餐,比如麥當勞和老鄉雞。用戶也會在點菜的時候通過搭配和選擇,盡量讓自己吃得健康一些。


    黃海:lululemon定義自己的目標消費者是 Super girls,你們會有這個畫像嗎?


    高松:我可以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數據。之前我會覺得我們的消費者畫像是和 lululemon 差不多的,女性偏多,多數是白領,然后收入水平偏高。但北上的情況還有點區別,上海的女性用戶占比更高,北京的男女比例則已經接近五五開了。

    曾經我以為我們的用戶是極度在意健康的人群,但是去年的用戶調研推翻了我的認知。其實八成的消費者是“泛健康用戶”,其實大家只是想多吃一些蔬菜、少攝入一些碳水,多來點雜糧,倒不是一定要長肌肉或者保持嚴苛的體脂率。

    通常來說女性用戶挖掘新事物的能力更強,是小圈子里的意見領袖,更愿意接受新事物;男生則更忠誠,一旦入坑之后,消費就比較固定。


    黃海:那你會不會擔心隨著門店的擴張和下沉,最終門店的“健康”標簽會讓位給“好吃”,導致“健康”被稀釋嗎?


    高松:不太擔心,因為健康的標簽會隨著時間而逐年積累。尤其是中國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還在增長,市場人群的規模和消費頻次都在逐年上升。甚至一些專門做沙拉的加盟品牌也已經下沉到低線城市,那里的消費者也有旺盛的、追逐健康的需求。


    05

    未來如何發展


    黃海:其實「超級碗」一直是直營門店,走過了 0 到 1 之后,你覺得自己取得了哪些成績,未來要克服的還有哪些困難?


    高松:最好的成績肯定是用戶的認可和推薦,走在路上看到拎著「超級碗」袋子的路人,都會感到幸福;和團隊一起慢慢成長的感覺也非常有價值。

    挑戰是個綜合命題,首先是產品的持續創新能力。今年「超級碗」的上新速度明顯加快了,背后是組織能力的提升。我們主要通過推出新品類,拓展新用戶。

    我們的上新流程是個漏斗邏輯,公司所有員工都是靈感的驅動者,從靈感到產品的實現,再到測試和淘汰,最終來到門店之前是經歷了重重考驗的。我們也把用戶試吃會的舉辦頻率從半年一次,提升到了每個月一次。

    其次是供應鏈的能力,不是所有好的產品都能支撐上新。像是“鮮香嫩辣酥脆爽”這樣的口感就很難在門店和外賣的場景下實現。應季蔬菜下架之后也總會有用戶在我們的社交媒體留言求返場。


    黃海:很多領域國貨已經超越洋品牌。但是相比瑞幸在咖啡領域超過星巴克、安踏這樣的國貨在運動鞋服領域保持強勢,洋快餐在中國快餐市場依然是主流。老鄉雞和米村拌飯這樣發展勢頭很猛的國貨品牌,門店數也才 1000 家出頭,和麥當勞、肯德基不在一個量級上。你認為中式快餐和洋品牌之間的距離還有多遠?


    高松:相比茶飲品牌動輒萬店,餐飲品牌的標準化和自動化程度更低,前期要下的功夫更多,1000 家門店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但未來中式快餐的水平肯定會越來越高,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可能會向茶飲領域發展。所有做餐飲的從業者都在仰望麥當勞肯德基這些品牌,但我們之間的距離一定在縮小。

    現在我們也依然在學習這些品牌的產品結構、單店模型等,但中式品牌在生產關系上做了很多新的嘗試。例如米村拌飯通過合伙制,撬動所有門店的利益方都有機會參與分紅,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各方積極性。


    黃海:那你們在門店的「生產關系」上會有新的考量嗎?


    高松:我們很早就不斷研究生產關系,但受限于食材的新鮮度要求高、數量多、流程復雜、門店管理等各項因素,我們現在采用的是賽馬制的激勵,讓伙伴的利益跟公司更高度的綁定,而不是直接一股腦的分紅。未來的合作方式會考慮采用直營加聯營的模式。

    聯營最重要的是找到更好的當地合作伙伴,解決選址問題,也能更好地理解本地的消費群體,參與到產品迭代甚至營銷策略的決策之中。


    黃海:除了標準化的角度,快餐行業其實也面臨著人才問題。相比茶飲里有不少當紅炸子雞品牌,快餐領域獲得的關注會相對少一些,導致人才可能會更加向“茶飲”傾斜。你會覺得這是發展的制約因素嗎?


    高松:會的,人才肯定是制約因素。不過我們比其他快餐還有一點優勢,我們做的是新市場、新品類,而且我們的受眾整體上更年輕。

    我覺得可能是兩方面的努力:一方面來自團隊整體的職業化程度更高,我們努力在把人才體制建設得更完善;第二方面來自于品牌的影響力在變大,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我們、想要加入,也能在各種社交平臺收到簡歷。

    想要成為更有影響力的中國餐飲品牌,一定是前赴后繼、需要更多的年輕人一起投入和努力,在這里也歡迎瘋投圈的聽眾朋友們,對「超級碗」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在各種平臺上找到我。


    黃海:那有些人說我不想打工,有沒有可能開一家「超級碗」的聯營店?你會更在意你的合作伙伴的哪些品質或能力?


    高松:這也是可以討論的,歡迎大家帶著對本地市場的理解和認知來聯系我。當然資源是重要的,但我們是要一起去創業的,不是可以當“甩手掌柜”的類型。

    如果說真正在意的能力,第一是對用戶是否足夠理解,對觀察用戶的需求有發自內心的好奇心。第二個特征是,是否愿意把手伸到土壤里做事情。老實講,餐飲其實是個蠻辛苦的行業。


    黃海:有一些品牌其實是可以接受純粹的資金加盟,不需要到店里面參與管理和運營。但大量優秀的品牌都不采用這種方式,相比純粹的資金加盟,其實更希望大家一起去開拓新的市場。


    Rio:感興趣的朋友也歡迎來聯系,我們一起討論怎樣拓展版圖,未來依然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黃海:「超級碗」今年也迎來九周年,作為一個馬上就要十歲的品牌,再討論“網紅”確實有點不合時宜,還是要更長期主義地看未來。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投資人黃海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 午夜麻豆国产精品无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9|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pp|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国色精品卡一卡2卡3卡4卡免费| 91九色精品国产免费| 国内精品-bt天堂| 国产精品麻豆欧美日韩WW|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精品久久伦理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一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免看国产一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看SSS |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地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小说 |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