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飲料帝國翱翔徜徉的農夫山泉,怎么突然在冰品圈有了“名分”呢?

文:不舊
來源:《中國冰淇淋》(ID:zgbql1)
《中國冰淇淋》近日在年輕消費者活躍的幾大社交平臺上,觀察到了農夫山泉的活躍身影。
不是“農夫山泉有點甜”,也不是“健康神水東方樹葉”。
不禁納悶,一直在飲料帝國翱翔徜徉的農夫山泉,怎么突然在冰品圈有了“名分”呢?
伴隨著氣溫的直線上升,似乎一切與“冰”有關的事物都迎來了等待已久的“上場時間”。
冰淇淋、新茶飲、咖啡、炒酸奶、水果撈……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源源不斷的向消費者的味蕾傳送著那份清涼與愉悅。
眾所周知,在中國消費市場中,消費端似乎習慣于一種在提供好的選項中作出選擇的一種傳統消費方式。然而伴隨著整個食品飲料行業的發展,消費群體的認知改變,這種消費方式也在進一步被“重構”以及“改寫”。
其中,最為凸顯的一點便是:對于入口之物,消費者更期待加上自己的創意玩法,即DIY。
“把冰給我加滿滿的,最好能塞進我的腦袋里。”04年大學在讀的劉德的此番發言似乎反映了夏天到來時大多數年輕人的精神狀態,“每年到這時候,我都會變成一個‘冰塊腦袋’。”
而在文章開頭提到的農夫山泉所涉及的冰杯,其實也早有發展,一開始火在便利店。
在《中國冰淇淋》走訪調研便利店時,就曾發現,羅森甚至將一個半小冰柜專門用于鋪貨冰杯。
以便利店的選品以及擺貨模式來看,這種行為顯然已經是對冰杯“至高無上的寵愛”了。而更顯然的是,這份“寵愛”也一定來自于消費者對冰杯的需求以及購買。與此同時,當終端市場已經有了這樣的明顯的改變之時,那么消費端一定已經“小火一段時間”了。
打開小紅書,隨便簡單一搜索,就能看到“冰杯自制飲品”、“冰杯DIY”、“冰杯調酒”……等頗多搜索關鍵詞,而關于冰杯的筆記也已經超過了3w篇。
而在隔海相望的韓國,“冰杯狂熱”也“來的更早一些”。據相關資料顯示,2020 年至 2022 年,在韓國三家大型連鎖便利店 CU、GS25、7-11 的暢銷品排行榜上,冰杯都榜上有名,銷量最高的一款產品位居第二名。韓國消費者熱衷于記錄掏出裝滿冰塊的塑料杯,挑一袋飲料,倒進去,插入吸管開喝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
雖然冰杯受到年輕人的喜歡和追捧,但也被不少年輕人吐槽上一句“太貴了”。此外,據《中國冰淇淋》了解,這種可滿足DIY需求的冰塊產品不僅有杯裝,還有袋裝。“什么食用冰?我的5毛雪蓮不就是么,小時候經常把雪蓮加到可樂里。”一位河北網友在網上留下這樣一句評論。
若是這么追溯一下,雪蓮還真的算上是“食用冰”品類的“老人”了,而如今這份DIY 的風潮,或許也源自于小時候的那個炎熱的午后也說不定。
話題拉回來,在2024年的新品發布會上,東北的冷飲企業奧雪也推出了兩款食用冰產品:冰杯和冰袋(規格均為160g)。
此外,冰力達、冰極限、潮冰無限、酷立冰等也都是市面上“露臉”比較多的冰杯產品品牌。
《中國冰淇淋》還了解到,北京冰趣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有基本冰杯基礎上,還推出了檸檬水果冰杯、草莓水果冰杯等多種口味疊加DIY。
前不久,《中國冰淇淋》還在朋友圈看見河南的天冰這樣一款產品,長這樣。
不難發現,天冰這款食用冰產品就凸顯著那么幾分“接地氣兒”。
名字也是,“白開水冰”,是那個更適合中國人的“白開水”。“+啤酒,+咖啡,+果汁飲料,直接吃……”一眼可見全寫在包裝上。而這似乎也是食用冰這個品類以便利店為陣地快速蔓延發展,進而成為奧雪、大橋道、天冰等冰淇淋企業,農夫山泉這樣的巨頭飲料企業,都想進一步布局,“分一杯羹”的重要原因。
不僅是冷飲行業和飲品行業,《中國冰淇淋》還發現新茶飲行業也在蠢蠢欲動。畢竟,新茶飲行業和咖啡行業是因為“加冰”這個話題上了數不清的熱搜的。“好愛蜜雪冰城,這么大一個冰杯只要1.5,還會送你吸管。”
一位小紅書用戶發表了這樣一篇筆記,微微吐槽了下上文也提及到的冰杯產品普遍性的“價格貴”的問題。
現制、價格優勢、冰塊供應充足、門店覆蓋率高……擁有多重優勢的新茶飲店似乎又有了一條可以發展一下“新賺錢路子”:賣冰塊。似乎,任何一個品類在市場上由誕生到擴張發展,都要經歷一個“把價格打下來”的階段。更具性價比的價格,更人性化的設計,更符合細分場景的規格分類……而這些品類之所以能夠發展,當然都源于消費者的“人傳人”的“臨時起意”,讓一款產品甚至一個品類、行業持續保持著熱度。
“一次消費者自發式宣傳和回購的價值甚至遠超一個企業‘一擲千金’。”一位從事咨詢的行業人士曾在發言中如此表示。對于企業來說,食用冰是增加產品品類,提升銷售的“新曲線”;對于消費者來說,食用冰是他們發揮創意想象,讓生活更具趣味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