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滿
來源:廣告文案圈(ID:copyquan)
之前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有網友看到高鐵上的一只迪奧的包包,轉頭cue霸王茶姬:
“一次點幾杯才可以有這個包裝”
緊接著評論區網友更是插刀:
“迪奧這么多年算是白干了”
雖然這是個玩笑,但不可否認的是,霸王茶姬這幾年確實是把品牌打得飛起。
那么在爭議的背后,我們還能看到霸王茶姬的什么營銷邏輯呢?
淺淺聊一下——
01
把經典印花變成自己的超級符號
就像開頭所言,提到霸王茶姬大家經典的印象估計大多是:
與迪奧包包極度相似杯身和袋子設計
既是霸王茶姬具有巨大傳播和討論力話題,也是把霸王茶姬從地方茶飲拽向破圈的心機一步。
就像Fendi喜茶聯名大熱一樣,讓一杯十幾塊的奶茶喝出大牌的感覺,對消費者來說很有噱頭和吸引力,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用免費的袋子撞個同款。
而在認知度上,狂人覺得這個設計已經成為霸王茶姬的超級符號。
從產品到包裝,這組設計已經成為印刻在大家心智中的重要元素。電視劇里面撞款也能成為品牌的野生段子宣傳:
回過頭來不禁感慨,霸王茶姬牛就牛在,借著他人之力打出了自己的標志性符號。
側面來說,在消費者心理,霸王茶姬的顏值和時尚調性也甩出其他奶茶店一大截。
02
把“霸王別姬”文化力變成品牌力
另外一個有特色的狂人覺得就是“霸王茶姬”這個品牌名。
細數現在的市場上能叫得出來的奶茶品牌,古茗、喜茶、奈雪、樂樂茶、茶顏悅色、滬上阿姨、茶百道……
沒有幾個比“霸王茶姬”這個名字更有自帶的故事感、熟知度和國風文化感。
有人說霸王茶姬的logo最初模仿茶顏悅色:
但在狂人看來,霸王茶姬的品牌名相比茶顏悅色用得更取巧。
《霸王別姬》的故事響遍天下,無論是歷史,是極具情感張力的故事,還是后期的影視,都是人人皆知的大IP,更是豐富的文化價值。
相較于一個需要重新理解記憶的陌生化品牌名,只改了一個字的霸王茶姬配上應景的戲劇化logo形象,讓消費者能自主帶入熟悉的故事敘事。
甚至不用特意塑造,也自帶聯想和文化氣質。
同樣,它的爆款單品“伯牙絕弦”亦是如此。
借伯牙子期推“以茶會友”理念,產品和品牌的文化意義不言自明。
相比較想辦法把文化嫁接在品牌符號里,霸王茶姬直接借文化為根,開枝散葉。
依托廣為人知的傳統文化內容和情感,塑造品牌中式飲茶的氣質和衍生更深層的場景內涵。
03
塑造奶茶界健康時尚生活方式
同樣關于借風,霸王茶姬另一個新鮮的舉措,就是給奶茶上健康證。
大家都知道當下的健康趨勢之火,把以前公認難喝的東方樹葉都給捧起來了。最近上海飲料分級也備受關注。
作為一個本就不是健康品類的奶茶品牌,打著健康的旗號做營銷,似乎是嘩眾取寵的。
但對于主打奶+茶“原葉鮮奶茶”產品賽道的霸王茶姬,又很適合做這件事。
據說霸王茶姬的“冰勃朗非氫化基底乳”,實現0奶精、0植脂末、0氫化植物油。
還以“茶飲產品身份證”的方式詳細公開產品配方、營養信息和產品風味表等,讓消費者喝得明白。
為戒不掉奶茶,同時為健康焦慮搖而擺不定的消費者,提供最優選擇。
與此同時,以“原葉鮮奶茶”為噱頭的霸王茶姬,在消費者的口碑里有著“喝了睡不著覺的提神效果”。
配料透明,簡潔,提神醒腦,相對更健康的品質
霸王茶姬不僅沒有去擠配料內卷的主流奶茶賽道,反而更像是找一種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像賣一杯咖啡一樣賣奶茶。
04
做不斷向生活場景擴張的星巴克、瑞幸
好巧不巧,霸王茶姬更新設計,又被指出撞臉星巴克。
但實際上更像是借鑒在星巴克相對更開放、簡潔和成熟的語言風格和品牌理念。
比如升級后的logo,沒有丟失傳統力度,但更有國際風,更具時尚感,易于向更大市場傳播。
再比如門店,在其他茶飲品牌偏向于或古樸或文雅或接地氣的中式感時,霸王茶姬的調性其實是偏向于——
輕量時尚的中式風
品牌還快速更迭了一些具有人文感的,和更能融入生活節奏的特色門店。
手語門店
Drive-Thru門店
從各個方面削弱了文化的復雜性和圈層束縛感,以積極活力的姿態服務不同生活場景,以最能融入大眾的方式和格調,在市場和用戶認知中快速打開一片天。
除此之外,在線上營銷上——
霸王茶姬除了像瑞幸打出的爆款單品生椰拿鐵一樣推出“伯牙絕弦”,也在走流水般的明星宣傳。
再有社群送券,萌寵周邊,文化聯名,爆火短劇...從產品到聲量快節奏全方位鋪開。
霸王茶姬把年輕、流量都抓在手里,把營銷打得如火如荼。在站穩中式茶飲的市場切入點的同時,提供年輕時尚的調性。
在消費降級的奶茶市場里,還具有相對合適的價格。在卷得不能再卷的奶茶賽道,站住了自己的位置。
總之,霸王茶姬依據“原葉鮮奶茶”易標準化、可復制性強的產品邏輯,借奢侈品噱頭,借文化東風,抓健康大勢,走時尚感……在占領消費者視線的同時,快速打出規模。當大家還在糾結抄襲沒抄襲的時候,迅速將品牌大風吹遍市場。
迪奧白干不白干不知道,霸王茶姬的每一步都沒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