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曾融資超億元的蛋糕品牌「熊貓不走」或已倒閉
走不動的熊貓不走,似乎也要和無數個“虎頭局”們一樣,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文:Sober
來源:iBrandi品創(ID:ibrandi)
鐘薛高的故事尚有余溫,另一個新消費品牌「熊貓不走」似乎在一夜之間就快速講完了自己“消失”的故事。“蛋糕是上午定的,店是晚上倒閉的”。一些熊貓不走的員工也向媒體確認表示:公司是在3月16日下午突然宣布停工的,不少配送員直到解散時仍在配送蛋糕。iBrandi品創獲悉,3月16日,熊貓不走蛋糕的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消息,一位自稱是熊貓不走的員工表示,3月15日,品牌創始人楊振華失聯,欠著近千名員工3-4個月的工資未發,且公司釘釘群已被突然解散。熊貓不走,真的走了。顯然,熊貓不走大概率是倒閉了。iBrandi品創對于這個品牌的上一段記憶,還是關于他的融資新聞,以及“熊貓跳舞,送貨上門”這一所謂的創新式服務。事實上,與所有“網紅”新銳品牌一樣,在倒下之前,其也經歷過一段還算輝煌的時期。據天眼查顯示,熊貓不走曾披露完成過3次融資,最近一次是2021年9月完成的1億人民幣B輪融資。成立于2017年的熊貓不走,創始人或許也是“所有消費品都值得重新做一次”這句話的忠實信徒,因此,他選擇把“提供生日蛋糕”這件事進行一番創新。具體來說,作為一個“互聯網蛋糕品牌”,熊貓不走主要從事生日蛋糕的產品研發、生產與配送。區別于在產品層面創新,熊貓不走選擇在“送”產品這一環節創新。在創始人楊振華看來,傳統的生日蛋糕,容易掉入“生日蛋糕陷阱”。生日蛋糕與其他烘焙品類明顯的區隔點在于,生日蛋糕的重點不在于吃,而在于慶祝與儀式感。因此,服務是熊貓不走做重的部分,配送員會裝扮成小熊貓的樣子,提供跳舞、魔術、小丑表演等服務,營造驚喜感。熊貓不走披露完成B輪融資之際,或許也是其最高光的時刻。彼時,其已進駐北京、廣州、深圳、杭州等24座城市,擁有超過2000萬私域用戶,月營收過7000萬元。根據公司提供的數據,其中私域營收占比超過60%,用戶復購率超過50%。與大部分“消失”的新銳品牌一樣,故事的轉折發生在2021-2022年之間。尤其是,線下的停擺,對熊貓不走這個主打“線下服務”的品牌影響會更大。正如楊振華曾發在群聊的道歉信一樣,其把品牌的倒下,歸為管理決策和疫情等因素。與之相對應的是,自2022年起,關于熊貓不走的新聞,也只剩下了負面。一方面,品牌陸續被媒體曝出存在影子店和生產日期造假等問題。其中,2022年3月,熊貓不走在廈門的一家門店因是影子店而被立案調查。曾經的網紅開始褪去光環。另一方面,對于用戶,熊貓不走從產品到服務,也都看起來是在敷衍了事。截止發稿前,關于熊貓不走的最新消息是,創始人楊振華今天出面,回應媒體,否認“失聯”,稱在籌錢給員工發工資,拖欠薪資、供應商貨款、消費者儲值卡共計約6000多萬元。公司運營惡化主要源于疫情期間盲目擴張,銀行抽貸及投融資停擺。對于公司重啟,楊振華稱已有方案在談。只不過,從“網紅品牌”、“風口賽道”,再到“資金鏈斷裂”、“破產倒閉”,熊貓不走這一系列軌跡,像極了虎頭局,而走不動的熊貓不走,似乎也要和無數個“虎頭局”們一樣,要和我們說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