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雅丹
來源:零售商業財經(ID:Retail-Finance)
“今天是最后一天交接手續,留一個照片紀念一下……”這條被侯毅唯一置頂的朋友圈,宣告著這位零售“老將”階段性完成了以盒馬為樣本探索中國新零售發展前景的里程碑。
在阿里集團CEO吳泳銘發布內部信正式宣布盒馬創始人侯毅卸任CEO的9天后,老菜簡短地分享了近日動態,還附上了自己與盒馬上??偛看髽羌稗k公室的合影。

承載著盒馬累年榮譽的書柜旁,老菜與“好吃是王道”的書法作品留念,映射著他的另一面,這也是盒馬為“鮮”而生,不斷滿足消費者對美好食物期待的初衷所在。
吳泳銘在信中對侯毅給予高度評價:“作為盒馬的創始人,老菜憑借對行業的豐富經驗和對零售的熱愛,帶領盒馬成長為一家深受消費者信賴的企業,更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探路者。”
2015年創立盒馬,九年時間從0到1、從1到X的探索,侯毅從多維度驗證了新零售業態發展的可能性。
消費升級、多業態創新、折扣化經營……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老菜是一個愛折騰且不按常理出牌的革新者,但在消費者眼中,侯毅所掌舵的盒馬卻實打實為他們創造了新的零售體驗。
從古至今,“第一人”向來不破不立,肩負著打破舊模式、開辟新路徑的重任。
侯毅帶領盒馬為隊友、也為對手淌過一條條暗河。如今,百轉千回,他的離開預示著互聯網與新零售的故事進入新篇章,可骨子里本就是一個戰士的侯毅,不會因為一場戰役的“榮休”而離開他的星辰大海。
創新者的窘境或許仍存,但只有沖破堅硬的繭殼,方能迎來蛻變成蝶的美麗新世界。
01
身體力行的“攪局者”
創業老兵、行業鯰魚,是業內對侯毅的一致評價。
在眾人眼里,他既是京東物流的能臣,也是阿里盒馬的舵手。縱馬零售三十余載,侯毅橫跨兩大互聯網巨頭。
上世紀六十年代,侯毅出生于上海長寧的知識分子家庭。思想樸素的年代,城市發展往往牽動個人命運,侯毅趕上了改革開放的預備期。
1972年,“金山工程”破土動工,侯毅父母作為第一批知識分子來到金山石化,同數萬民工共同支援灘涂建設。
彼時,侯毅正好十歲,是石化一小的第一批六年級學生。
剛來金山時,石化小學并未完工,籌建指揮部也是由豬棚改建。放學后撿磚頭建體操館一度成為侯毅最大的樂趣。
灘涂的臨時工作地,侯毅生活了四年,見證了父輩們平地起高樓,從挖海塘、筑海堤到建立起高度綜合的石油化工生產基地的全過程。
大學畢業后,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侯毅回到石化,在滌綸廠干起軟件工程師,從此端上了“鐵飯碗”。
90年代,“下海潮”風靡一時。熱鬧騷動的年份里,誰先出頭,誰就可能吃第一口螃蟹。1992年,侯毅不顧家中阻擾,毅然下海,瞄中“倒爺”生意。
倒賣服裝,成為侯毅零售生涯的開端。
倒賣,講究的是信息差,因為有著高及時性和高周轉率,故非??简瀸r機的把控能力。侯毅后來回憶道,自己常常在凌晨五點坐班車去杭州進貨,半夜三點再回石化的貿中廣場,幾個來回下來,艱辛程度不亞于灘涂建設。
倒爺的生意雖然辛苦,卻讓單打獨斗的侯毅嘗到了甜頭,步子也越邁越大。
從服裝店到家電行業,再到石化第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石化第一家自助火鍋店……接連創業、捷報頻傳,“常勝將軍”侯毅總能抓住稍縱即逝的商機,壘高優勢,做大做強。
然而,已有一番天地的侯毅并不滿足于現狀,1999年,侯毅嗅到了新的發展機遇。
彼時,便利店成為零售業的風口,發展態勢也吸引不少商超、大賣場企業下注投資,侯毅看準時機并果斷入職可的便利店。
圖源:網絡
可的便利店“IT+零售”的差異化模式很快出圈,侯毅也因此踏入了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的新領域。誰能想,這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間,侯毅率領團隊對物流的幾個關鍵指標進行優化,對貨物流通的各個環節采用了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并大幅提升了運營效率,實現了可的便利店從20到2000家門店的規模擴張。侯毅也因此很快躍升為公司管理層,完成了職業生涯的一級跳。
與物流打交道的侯毅大方分享自己的零售經驗,在職期間便寫下“可的常溫物流建設”、“可的冷鏈物流管理”等文章,成為“物流第一人”。
在可的被收購后,侯毅摩拳擦掌,創業熱情再度高漲。
2009年,侯毅搭伙劉強東,成為京東發展壯大時期的強兵悍將,互聯網科班出身兼具零售戰略思維的侯毅走馬上任,主導規劃京東全套物流倉配體系,親自構建京東快速配送系統。隨后,侯毅轉崗京東O2O部門總裁,操盤“京東到家”生活服務業務。
侯毅發現,單純的線下零售難以解決庫存和體驗問題,互聯網與線下零售結合的一體化重模式才是零售最優解。
于是,盒馬的最初實驗方案被侯毅遞上了劉強東的案前,該方案綜合考慮了投資體量、回報周期和京東的發展戰略,劉強東卻興趣平平,只是讓侯毅在區域內進行試驗后便再無關切,項目也無疾而終。
理念碰壁,方案遇冷,束手束腳的侯毅萌生去意。
2015年,51歲的侯毅主動辭職,離開京東,開啟了一場屬于自己的“堂吉訶德”式沖鋒。
返回上海的侯毅結識了前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僅用五分鐘,兩人在小小的咖啡館內形成了新零售的理想主義雛形。
侯毅想要做的,是集生鮮、超市、餐飲、物流為一體的線下門店。而這一套,考驗著整個企業的組織力與協同力。國內沒有人做過,也沒有人敢做。
張勇為里,侯毅為表,強強聯合下,盒馬成為阿里正式吹響新零售戰略的第一聲號角。
圖源:盒馬官網
侯毅篤定,盒馬生存的關鍵在于消費定位,競爭力則在于品質與體驗。
九個月時間,物流“行家”侯毅帶領3個人的團隊,建系統、建商業模型,鉆研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系統,首創“手機點點,30分鐘送達”的盒區房標準服務與“懸掛鏈”系統。
在智能化系統、自動化設備、大數據算法三板斧加持下,盒馬下單、撿貨、配送三個環節實現了降本增效。店倉一體、轉接線上的新招式是侯毅對新型采銷體系發起的第一輪攻勢。
2016年1月,主打“店倉一體”新零售模式的盒馬首店落地上海。
橫空出世的盒馬率先打響消費升級的供應端改革,第一次將品質與體驗從背地里擺到了臺面上,與強勢崛起的線上電商硬碰硬。
圖源:截自侯毅朋友圈
盒馬模式的底氣源自供應鏈體系建設的垂直縱深。為此,五十多歲的侯毅依舊奔走在生鮮源頭一線,考察、采購親力親為。接地氣,有親和力,是盒馬團隊對侯毅的一致印象。
選品硬的下一步,就是狠抓到店體驗。與員工一起試吃、高薪聘大廚設計菜品……老菜不改“好吃是王道”的堅持,他眼中的盒馬,是區隔于傳統網紅屬性、以深厚內功立足零售市場的新物種。
2016年3月,盒馬獲得阿里1.5億美元投資。背靠張勇,侯毅帶領盒馬高舉高打。年底,盒馬拿下2.5億元營業額,第二年門店擴張至18家,同年,馬云高調現身盒馬,一行人與帝王蟹的合影正式將盒馬推到聚光燈下。
圖源:網絡
此后七年,侯毅帶領盒馬頻頻發起新攻勢。動作不斷,盒馬成為阿里新零售的“成功代言人”。
舍命狂奔的盒馬團隊,目標只有一個——以數字化重塑零售業態。
02
難而正確的“上行者”
零售難,生鮮更難。盒馬做的,就是敢于啃下硬骨頭、做具有顛覆性價值的新零售,這是侯毅一開始就與“伯樂”張勇達成的默契。
盒馬成立至今,侯毅先后探索了諸如零售店“盒馬F2”、社區超市“盒馬MINI”、購物中心“盒馬里”、前置倉“盒馬小站”、社區菜場“盒馬菜市”、智能取餐柜“盒馬Pick’n go”、會員店“盒馬X會員店”、社區團購“盒馬鄰里”、折扣店“盒馬奧萊”、精品超市“盒馬Premier”等十余種業態。
盒馬嘗試過的十個業態 圖源:晚點LatePost
不行就停,不行就換。行事果斷的侯毅,將盒馬變成了實現自己零售宏圖的夢工廠。
2018年,侯毅提出“新零供關系”,意圖與供應商攜手打掉中間環節——不再向供應商收取進場費、促銷費、新品費等傳統零售渠道的苛捐雜稅,圍繞“買手制”打造商品力核心護城河。
圖源:盒馬
侯毅此舉,是對傳統“賬期+渠道費”采購形式的一次顛覆性變革。承擔風險的供貨商下課,深諳市場的零售商來到一號位。
位置一換,內部利益也被切割,而這也將直擊整個生鮮電商的痛點——如何找到成本與品質平衡的業態,繼而快速擴張,壓低供應鏈成本,實現供應鏈價值的“乘數效應”?
不可否認,傳統零售商憑借終端優勢、利用流通渠道主導權控制供應商,依靠高頻多名目的通道費提高利潤的零供博弈時代正在緩緩落幕。
盒馬“新零供”的探索實踐讓產品力與渠道力形成合力,用更好的商品和服務成為離消費者的胃和心最近的零售渠道,與零售商、供應商、消費者共創多贏。
即便是有馬云站臺、阿里砸錢,盒馬依然為它的創新革新之路付出了沉重代價,這其中伴隨著投資花費的一路攀升、業務調整收縮、與公司核心業務分道揚鑣等。
成立六年以來,最困擾侯毅的便是盒馬的盈利能力與虧損困境,這也是其被嘲是“富人的燒錢游戲”的根源。
圖源:網絡
年輕的盒馬終將獨自面對暴風雨。
向上走,是侯毅對盒馬最初的發展定位。正如侯毅所言,盒馬鮮生瞄準一二線城市的中產人群,并為之提供高品質、極致性價比的商品與服務。
消費升級的年代,“花錢買體驗感”被認為前景廣闊,京東、阿里等互聯網企業也紛紛下場押寶,殊不知被“五環外”的砍一刀偷了家,一手將涵蓋普羅大眾的巨大市場送給了友商。
追求高質量發展和消費分層的“理性”風潮讓2億中產消費者被動陷入了消費轉向的特殊時期,盒馬不得不尋求快速轉身。
2023年,侯毅推出盒馬硬折扣,尋求“下沉”增量。推出移山價,砍掉一半SKU,大力發展自有品牌,門店價格普遍下調20%,通過“去KA化”、去會員制等將用戶引向線下。
圖源:網絡
大陣仗、大手筆的背后,立的就是盒馬質高價優的招牌,表的就是侯毅整合零供關系的堅定決心。
侯毅表態,“折扣化變革不是簡單的價格戰,盒馬不僅要降低商品價格,還要優化供應鏈,減少浪費,提高效率,同時保持商品的獨特性和高品質”。
移山價,全面折扣化,是侯毅憑借九年經驗,權衡考慮盈利之后帶來的新思考——舍掉引以為傲的產品力,把價格當賣點,大刀闊斧精簡SKU的同時,下探極致性價比。
圖源:網絡
可問題也接踵而至。
其一,盒馬并未培養“低價”心智。盒馬并未走出諸如日本堂吉訶德店與山姆、Costco等國際巨頭的陰影,老用戶并不買賬失去產品力的盒馬。
其二,盒馬大刀闊斧精簡SKU的同時,也傷到了自己大動脈?;A不牢,地動山搖,生存空間被極致壓縮的供應商同樣會上演忠臣背刺的戲碼。
其三,居高不下的供應鏈、配送成本,同樣讓盒馬捉襟見肘。
向下走,是侯毅思考的另一端,也是盒馬順勢而為的布局重點。這一場刺刀見紅的折扣戰,要么功成名就,要么馬革裹尸。

伴隨著目標消費客群的進一步擴大,盒馬力求讓高質量低價商品將更加普及,而這不僅有利于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有助于推動整個零售行業的競爭格局。
可對于侯毅來說,從選擇下沉,走向多業態,就已經是對理想主義的背離,是急需價值證明的表現。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阿里不得不進行戰略大轉向。阿里也間接承認,新零售一開始就是一個苦澀的果子,侯毅再強,最終也嘗不到甜頭。
業態更迭,是侯毅呼應阿里新零售的迫切需求而不斷準備的新故事,沒有阿里,尚在襁褓中的盒馬便無奶可喝,顛覆傳統零售的理想主義更無從談起。
圖源:侯毅朋友圈
“當所有的業態都退出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機會,當所有人都恐懼的時候,我們要更貪婪一點,多開一些門店?!?/p>
逆流而上,絕處逢生,是侯毅的一貫作風。
“去KA模式對我來說是生死問題,沒有退路。當然行業震動很大,很多人封殺我們,封就封吧?!比ツ晔拢钜阍诤旭R新零供大會上力排眾議,再一次表明折扣化變革的決心。
骨子里是一個戰士的侯毅,不會因為一場戰役而離開戰場。主動求變,揮刀向內,侯毅走出了一條有別于傳統商超的進擊之路,而這也就帶動一個行業去主動思考與變革,可預見的是,越來越多線下商超也陸續試水折扣化變革。
卷土重來,依然是江東霸王。擺脫泥塘,跳出泥塘,盒馬也在奮力重生。
“幾年來,試了不同業態,不斷失敗,不斷迭代優化,很幸運,我們終于找到了盒馬奧萊這一折扣超市模式,可以下沉,今年將大規模開店,拓展江蘇、浙江、北京的地縣級城市?!焙钜阃嘎叮ㄟ^不斷迭代優化,盒馬重新尋找到新的可復制式的發展路徑。
從業態創新到折扣化的強行盈利,阿里成就了侯毅,侯毅也用自己的最后一次創業為阿里的戰略轉向買單。
03
功成身退的“排頭兵”
零售行業繞不過的人物,侯毅絕對算一個。
功成身退,放在侯毅身上非常適用。
在侯毅之前,傳統賣場和供應鏈停留在一個較為原始的階段,消費體驗幾近瓶頸。面對YQ的不可控因素,“閉店潮”風雨欲來。
侯毅給傳統賣場帶來了新的思想和轉型思路。
在盒馬之前,沒有任何一家國內外商超企業對中國零售行業開展“人貨場”的量身定制業態嘗試。盒馬的全維度業態探索,無疑是行業內的纖夫,出苦力,最終澤被千秋。
新數字化,同樣也由侯毅帶入零售業。
全渠道引流、會員制和社群運營,即使到現在,不論是傳統商超還是互聯網企業,都深諳這其中的生意之道,侯毅居功至偉。
圖源:網絡
另外,技術驅動的智能門店,由侯毅的盒馬率先試用,如自助收銀、RF工作槍等,并很快讓物美、永輝等頭部企業更進。
用戶體驗方面,侯毅的“店倉一體化”石破天驚,自動懸掛鏈、自建冷鏈物流、買手制、產品全過程追蹤、配送自動調度和優化、消費者需求預測等技術和設施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和“30分鐘生鮮配送”。
圖源:網絡
可以說,時年半百的侯毅披掛上陣,依靠慢慢養大的盒馬,幾乎重塑了如今中國零售市場,堪當中國零售界的“教父”級人物。
不論是傳統零售還是新零售,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要探索的業態模式同樣只增不減,正如侯毅公開表示的一樣,“我們所有的創新,都需要長期投入。盒馬想要贏,不僅僅是在大賣場層面,而是要在所有體系內構建核心競爭力,讓自身變得越來越強。”
圖源:品牌
存量時代,那份屬于創業者的無畏榮光被掩藏,侯毅就是那個最勇的創業者。
盒馬過往崢嶸歲月,至此按下了結束鍵。盒馬的未來篇章,將從穩健落筆續寫。
正如吳泳銘在內部信中對“老菜”侯毅的評價一樣,侯毅是堪當引領行業發展的探路者。
九年前,時年半百的小伙意氣風發。
九年后,年過六旬的老頭載譽退休。
時也,命也,不貼時不認命,勇士總有自己頭撞南墻仍不回頭的膽量。
半生都在講關于零售的故事,半生都在親身實踐零售界的理想主義,這是向上的路,難,但堅決,亦正確。
業態更迭不休的零售行業,“吾往矣”的候毅是一個特殊的注腳。
英雄暮年,壯心不已,他那顆永不停歇的心,就是對創業家精神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