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予懷
來源:調料家(ID:zgtlj2019)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的健康化意識占領核心“戰場”,加上“三減革命”浩浩湯湯延續至今,各類產品都在圍繞著這個主旋律布局。如今“零添加”市場的發展周期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接近飽和狀態,為了盡快趕超競爭對手,找準自己的第二發展曲線,調味品各品牌都在各個維度上努力尋求突破。
比如,烏江榨菜努力擺脫“只做榨菜”的形象,推出榨菜醬、下飯菜、麻辣花生等新品;太太樂去年推出18個新品,包含針對零售渠道的松茸鮮、餐飲渠道的天尚雞粉、粉面細分渠道的粉面鮮以及年輕人喜歡的湯之鮮冷泡汁和火鍋底料系列等。
而在2023年終盤點中,有業內人士談道,調味品行業的“減鹽”市場,或許是一條可以發展的新路徑。
01
大趨勢下的“新剛需”
具體來看,國內“減鹽”口號其實在政策層面已經出現了很久,但由于國內消費者在食“鹽”上長久保持著習慣,很難像減糖、減油那樣好實現,在大部分消費者心目中,很多食物失去咸味可能就意味著失去了食物的“靈魂”。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而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80%的人每天吃鹽量超過12.5克的國家。除此之外,過多的鹽分攝入已經被科學證明與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慢性疾病有關,在信息與數據高效率傳播的今天,擁有如此高頻的食“鹽”量,已經引起了廣大消費者對其的重視。如今,減鹽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消費者需求。
圖片來源:艾媒咨詢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不斷增強,健康消費逐漸成為風口,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選擇飲食的主要考量因素中,愿意為健康安全調味品支付更多的消費者占比超過60%。而如此大的供求量,對于減鹽來說,如何能夠達到“減鹽不減味”可能就成為了一個重點。
02
口碑有待優化的市場現狀
據悉,各大品牌近年來已經陸續布局“減鹽”“輕鹽”產品,但消費者反響依然毀譽不一。
比如醬油賽道里,多年來深耕“薄鹽”的李錦記,銷冠產品薄鹽生抽,在官方旗艦店內銷量已達7w+,其主打減鹽30%,每18克約含鈉740毫克。翻閱部分消費者反饋來看,依然褒貶不一。除此之外,廚邦、加加,在近段時間也上新了“減鹽醬油”。據悉,其他品牌也早有布局此類產品,例如千禾減鹽醬油35%、太太樂原味鮮減鹽鮮醬油、六月鮮輕8克輕鹽原汁醬油等。
除了醬油外,蠔油賽道里的“減鹽”產品也數不勝數。有李錦記薄鹽蠔油、太太樂減鹽蠔油、加加減鹽蠔油、珠江橋輕鹽蠔油等。
除此之外,調味料賽道的松鮮鮮,也在近幾年嶄露頭角。其核心產品松茸調味料旨在用植物基松茸原料代替雞精和鹽,為家庭人群提供健康、零添加的調味產品。其產品線上銷量拿下了2023年雙十一抖音調味品類TOP1,但結合部分消費者評價來看,仍然不乏質疑成分和口味的聲音。
“榨菜一哥”烏江也不甘落后。在剛剛結束的年底盤點中可以發現,無論是榨菜還是下飯菜類,都有迎合健康趨勢布局的“減鹽”主題產品,比如烏江榨菜醬輕鹽下飯醬拌飯醬烏江輕鹽脆口榨菜芯、輕鹽下飯菜泡蘿卜等。除此之外,同賽道的吉香居、六必居等也都緊跟趨勢布局了相關產品。
03
強競爭下催生出的“新機會”
根據數據統計可知,未來調味品行業的頭部企業增速超過行業平均增速,會對后進企業產生擠壓。競爭加劇演變之下,為了在“明爭暗斗”的調味品市場上“留有一席之地”,眾多品牌不得不抓緊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而從上一個“風口”零添加市場的真實發展歷程可知,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后來的“眾星捧月”,再到如今的“真的假的?”零添加產品沉淀數年之后,已經魚龍混雜到讓部分消費者產生了“逆反”心理。海天的“難以洗白”也是一個很值得品味的例子,(相關閱讀:行業丨曾被全網嘲的海天醬油,如今洗白了嗎?)加上“零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迷惑性”“欺騙性”可供無良商家泛用,所以我們大膽預測,它有它的輝煌時刻,也終將迎來它的逐漸衰退時期。
由此可知,調味品品牌想要從“減鹽”市場上搶奪前排,其實是有很大機會的。無論從口味入手,還是原材料選取上入手,或是宣傳方式、包裝設計上,都可以避免同質化,著手打造出差異化產品。
至少相比擁擠的“零添加”賽道來說,的確如此。但與此同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有很多,如何在口味和健康之中取一個平衡?如何打造出具有專屬記憶點的好產品讓消費者認同?如何應對消費者的重重考驗與“挑剔”?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總的來說,類比“零添加”發展歷程來看,當“減鹽”成為炙手可熱的趨勢時,再布局就已為時過晚,“追風去”,不如提早布局,“等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