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嫻
來源:小食代(ID:foodinc)
“怎么這么長?”
這是我們對這篇“2023年食品飲料行業換帥盤點”完稿后的第一反應。
2023年即將完結。作為“放開”后的第一年,它承載許多人對新氣象的期待。許多大型食品飲料企業宣布換帥,或者新帥“接過了帥印”。
渴望銷售增長和市場份額的食品公司,尤其是巨頭們近年來“老板”更換頻繁。但今年似乎又跑出了加速度。這并不是一種錯覺,而是由很多因素推動的。例如,在疫情期間首席執行官表現不佳,接班人計劃在疫情時被凍結后如今重新啟動,或者是首席執行官的技能越來越不符合公司新的工作重點。
通常來說,在宏觀環境穩定、股市蓬勃發展的情況下,如果業績強勁,許多公司都不愿意進行高管變動。而如今,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說的那樣,董事會在尋找“相對年輕”的首席執行官,既希望他們能夠像技術高管一樣處理數據,又能像私募股權投資者一樣削減成本。
特別是當一家公司引入“空降兵”時,他往往會被期待更多地改變公司的文化和圈子、會更積極地制定計劃,以及會試圖促進銷售或進行一些剝離和收購。公司也將受益于擁有新視角的領導者,理論上。
回到食品飲料賽道。從今年10多家知名企業已官宣或已上任的全球或中國區新帥來看,不少全球“一把手”都擁有中國市場經驗,也有本土企業任命新帥,以期更好地應對挑戰和抓住機遇。
不過,“換帥”不可能包治百病。正如巴菲特說過的,當以能力卓越著稱的管理層接手一家以糟糕商業模式而聞名的公司時,最終得以保全名聲的往往是這家公司。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經濟學家Antoinette Schoar也指出,研究結果表明,管理者確實很重要,但他們并不能改變一切。
下面,我們來一起回顧下2023年的(不完全統計下)高管變動,并祝福他們2024年好運。
01
可口可樂大中華區
今年1月1日,吉路克(Gilles Leclerc)正式出任可口可樂大中華及蒙古區總裁。這是可口可樂公司自2020年實施全球新組織架構以來,大中華區首次進行換帥,啟用一位有中國市場經驗的掌門人。
官方資料顯示,吉路克早年曾在可口可樂中國市場擔任大客戶業務總經理,帶領團隊服務全國零售及即飲渠道客戶,負責品類管理、渠道營銷、財務、人力資源、供應鏈,及能力發展等職能。在今年開始執掌可口可樂大中華區前,他擔任可口可樂公司麥當勞事業部全球總裁,期間帶領全球團隊有效推進了可口可樂業務在100多個市場、近38,000家麥當勞餐廳的業務增長。
吉路克
再次回到中國工作,這一市場也帶給了吉路克不少驚喜。他上月表示,在執掌中國帥印近一年后,其對中國市場的增長感到驚訝,最明顯的是在餐飲、連鎖咖啡店和數字化方面。他認為,重要的是要做長期投資,同時更專注于核心品類。汽水、果汁、即飲咖啡、即飲茶將成為推動可口可樂中國未來增長的四大支柱。
此外他在談及競爭時指出,市場競爭始終是非常激烈的,可口可樂也歡迎競爭。為此,該公司需回歸客戶和消費者本身,確保了解他們的需求,并繼續提供合適的產品組合。目前,可口可樂向中國消費者提供了大約20個品牌和上百種不同的飲料,也會不斷研究和思考如何能夠做得越來越好。
隨著酒精類產品檸檬道的率先“退場”,接下來,可口可樂中國在所劃定的四大品類上將如何聚焦,怎么和兩大裝瓶商一同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在全球的“全品類飲料”戰略指引下還會有哪些創新嘗試,我們拭目以待。
02
帝亞吉歐大中華區
今年1月1日,帝亞吉歐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程展鵬(Atul Chhaparwal)正式履新。出任掌門人前,他已在帝亞吉歐工作20多年工作,包括擁有多年中國市場經驗。
根據其個人社交平臺資料,程展鵬在2001年以管培生的身份加入帝亞吉歐,多年來都在亞洲市場從事財務相關工作。2016年,他首次來到中國工作,歷任大中華區財務總監、中國港澳臺地區總經理,自今年起接手全盤大中華區生意。
程展鵬
根據程展鵬今年的說法,中國已成為該集團全球三大戰略市場之一。進入中國20余年以來,大中華區在帝亞吉歐全球凈銷售額中的比重已從2%逐漸上升至5%,未來仍有很大成長機會,非常有信心能實現兩位數的長期增長。目前,包括尊尼獲加、蘇格登等品牌在內的威士忌是帝亞吉歐在華最核心的業務。
為布局未來增長,帝亞吉歐近年來顯著加大了對華投資,包括建設洱源威士忌酒廠和上海研發中心。此前,帝亞吉歐是將產品進口到中國來銷售的,而隨著這些戰略投資項目的落地,這意味著中國不僅是帝亞吉歐的需求市場,還將轉型成為供應市場。
將來我們可以繼續留意,研發和產能得到加持的帝亞吉歐會如何將本土文化和洋酒結合起來?為達成新帥提到的高增長目標,這家洋酒巨頭在繼續提高威士忌滲透率、年輕消費者聯結、響應渠道變遷等關鍵工作上又將采取哪些新行動。
03
星巴克
今年3月,納思瀚(Laxman Narasimhan)在經過五個月的沉浸式培訓后正式接任星巴克首席執行官。
加入星巴克前,納思瀚已在食品飲料領域從業多年。資料顯示,他自2019年9月起出任利潔時首席執行官。在加入利潔時前的2012年至2019年,Narasimhan在百事擔任過多個職務,包括首席商務官、百事美洲食品首席財務官等等。在百事之前,Narasimhan于麥肯錫工作了19年,主要負責美國、亞洲和印度的消費者、零售和技術業務。
在這些履歷背后,納思瀚其實與作為星巴克第二大市場的中國淵源頗深。他在上任后首次訪華時指出,自己研究中國市場超過25年,在職業生涯里深入觀察中國消費者。早在1999年,納思瀚就已到過上海,2010年還曾帶母親打卡萬里長城、上海外灘等多處景點來慶祝她的70歲生日。
納思瀚
目前,中國是星巴克全球發展最快、門店數量最多的海外市場,截至2023年10月1日門店達6806家。在納思瀚看來,中國的咖啡人均消費量尚有很大提升空間,中國也有望成為星巴克全球最大市場。
此前,星巴克已為中國制定到2025年門店數達9000家的目標,相當于未來每年凈新開約1000家店。為支持門店拓展和長期增長,這家全球咖啡連鎖龍頭也在繼續加碼中國,包括今年8月創立的星巴克中國創新科技中心、今年9月投產的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等。
有意思的是,納思瀚上任后,星巴克也宣布任命劉文娟 (Molly Liu) 為星巴克執行副總裁兼星巴克中國聯席首席執行官。這是該公司在華“接班人”計劃的一部分。
接下來可以關注的是,這些大手筆投資將如何切實助力星巴克中國成長,在持續“跑馬圈地”的路上,星巴克保持品牌調性的同時,又將以怎樣的姿態直面來自咖啡乃至茶飲的價格戰,熟悉中國的新帥會為業務發展提出什么新思路。
04
漢堡王中國
今年4月,博濤(Atakan Bozkurt)出任漢堡王中國首席執行官。在任命通報中,他被形容為該公司的“資深人士”。
根據其社交平臺資料,博濤擁有20多年餐飲行業經驗,于2014年加入漢堡王中國,擔任了四年多的供應鏈副總裁兼首席采購官,職責包括優化供應鏈網絡、降低成本等。2020年,他出任漢堡王中國首席共享服務官,負責IT、法律、合規和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和擴張等內容,直至今年出任CEO。
博濤
和許多餐飲連鎖一樣,漢堡王中國將開店視為優先事項。漢堡王中國董事會主席Korhan Kurdoglu(可汗)曾表示,今年起,該公司將持續保持餐廳數量每年凈增長200家。今年11月,漢堡王中國第1500店開業。可汗在開業時的采訪中指出,未來行業機遇包括數字化、對低線城市的滲透度更高、更多新店型(小型店、特殊地段專賣店、移動店、云廚房)等等。
對漢堡王中國而言,面對更高速開店的“老對手”和勢頭正盛的“本土新玩家”,它或許需考慮是否要進一步提高擴張速度。我們也可以期待,通過數字化和店型探索,漢堡王將創造更多新鮮體驗。
05
賽百味中國
今年6月,三明治連鎖賽百味宣布與上海富瑞食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新的總特許經營協議,以大幅擴張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同時,餐飲老將朱富強被任命為賽百味中國CEO。
小食代介紹過,在加入賽百味前,朱富強有著30多年的餐飲從業經驗,并在漢堡王和麥當勞度過了絕大部分職場時光。據社交平臺信息,他于1992年加入麥當勞,期間負責過日常餐廳的運營以及地區的市場活動策劃。2012年,朱富強以北方區總經理的身份加入漢堡王中國, 2020年4月被任命為漢堡王中國CEO。
朱富強
在成為賽百味中國掌門人后,朱富強曾向小食代直言品牌“開店太慢了”,未來的最大改變是發展全面提速。按照上述的新特許經營協議,賽百味將在未來20年內在中國大陸市場開設近4000家餐廳,讓其目前在華市場規模擴大七倍以上。
按照朱富強說法,4000家只是最低標準,未來希望以每年500到1000家的速度開店。為能最快地落地開店決策,賽百味近幾年會從原本以加盟為主的模式轉而著力直營,打磨好盈利模式后繼續開放加盟。除了加速開店,賽百味也將加碼菜品本土化、構建“性價比優選”的品牌認知、團隊打造、數字化來助力擴張。
可以留意,依靠一系列變革,賽百味在中國餐飲市場能否刷到更多“存在感”,開啟本土化時代后它又如何讓這門三明治生意變得足夠接地氣。
06
菲仕蘭
今年6月,荷蘭乳企龍頭菲仕蘭迎來新首席執行官范晏德(Jan Derck van Karnebeek)。和其前任司馬翰一樣,范晏德也是“空降”到菲仕蘭。
小食代介紹過,范晏德幾乎在喜力啤酒度過了整個職業生涯,其起點也與中國市場息息相關。根據菲仕蘭給出的簡歷,早在1991年至2001年間,他就在喜力的荷蘭、斯洛伐克和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內地市場擔任各種商務角色。2015年至2021年期間,范晏德出任公司首席商務官,一度被認為是CEO的有力競爭者,但最終喜力選擇了Dolf van den Brink出任該職位。

對范晏德來說,接過菲仕蘭不僅需習慣新行業,也面臨如何帶領公司穿越動蕩環境的挑戰,包括消費需求下降、工資和生產成本上升、原奶供應量下滑。
今年10月,菲仕蘭發布名為“Expedition 2030”的業務強化戰略,旨在提高盈利能力并推動可持續的未來增長,為此將開始大幅節省成本的行動。范晏德成為那個大刀闊斧的“新官”。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美素佳兒業績走強,中國市場將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在這位新帥眼中,中國被視為與集團未來發展緊密相連的市場,他也將上任后的出訪“首站”定在了中國。范晏德稱,目前菲仕蘭中國在不同業務板塊都相當活躍,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面向餐飲渠道的專業乳制品,以及提供給行業客戶的食品配料,可以預見未來在中國市場還有很多機會。
接下來,菲仕蘭全球的業務強化戰略如何進一步落實,在節流之外關注哪些增長點,中國各大業務板塊又探索哪些機遇,小食代將保持追蹤。
07
OATLY
資料顯示,Flatin是在去年6月起擔任OATLY全球總裁一職。在此之前,他在瑪氏公司擁有超過30年的工作經驗,擔任過多個行政領導、運營和財務職務,包括三年的瑪氏巧克力業務和12年的皇家寵物食品的全球總裁。Flatin此前還將皇家寵物食品轉變為瑪氏集團旗下最大的全球品牌。
“我們堅信亞洲市場的長期機遇,采取這些行動將有助于我們抓住機遇。這包括重新聚焦核心業務、改善運營成本結構以專注于推動盈利性增長?!?/strong> Flatin今年7月時說, OATLY期望通過提升計劃,以穩定亞洲業務基本面,推動有質量的增長。
他當時談到集團整體方向時稱,唯一的“北極星”是盈利目標,其本人、管理層、公司都將專注于實現 2024年全年調整后EBITDA為正,以推動盈利性增長。我們可以關注,OATLY明年是否能如愿達成目標,新帥提出的亞洲“提升計劃”是否令中國業務持續釋放出更大動能。
08
帝亞吉歐
今年6月,Debra Crew正式出任帝亞吉歐全球首席執行官,她也是這家洋酒巨頭的首位女掌門人。
資料顯示,在帝亞吉歐工作期間,Debra Crew曾任首席運營官、北美和全球供應部總裁,曾帶領該公司最大市場在2022財年實現了14%有機凈銷售增長。加入帝亞吉歐前,她曾任職于卡夫,雀巢和瑪氏,隨后在百事歷任北美營養總裁、百事美洲飲料總裁、西歐地區總裁,此后擔任雷諾茲煙草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在該公司被收購前實現了強勁的業績增長。
Debra Crew
在成為帝亞吉歐CEO后不久,Debra Crew在今年夏天到訪中國市場。她表示,自己看到白酒業務水井坊(注:帝亞吉歐為水井坊第一大股東)有相當多的庫存,仍需要復蘇;洋酒業務正恢復正常,此前針對核心品類威士忌投入了更多高級資源,如在上海開設創新中心、在云南興建其在中國的首家威士忌酒廠。
在Debra Crew看來,中國市場雖然只占集團的一小部分業務,但蘊藏著真正的潛力。對帝亞吉歐而言,它需要在謀求“喝下”更多中國洋酒尤其是威士忌市場的同時,打造水井坊白酒的增長勢頭。
09
聯合利華
今年7月,司馬翰(Hein Schumacher)正式接過聯合利華首席執行官一職,成為這家百年企業史上的第二位“空降兵”CEO。
20多年來,司馬翰在亨氏和菲仕蘭度過了大部分職業生涯,加入聯合利華前擔任菲仕蘭CEO。而司馬翰與中國的深刻連接發生在亨氏工作期間,在就職于亨氏的近11年里,他從最初的荷蘭公司財務總監一路晉升到亞太區總裁,期間曾擔任過兩年的大中華區總裁。曾執掌亨氏長達15年的Bill Johnson稱,司馬翰一度被視為該公司的CEO接班人。在安排他負責亨氏中國時,大家知道“他將像中國人一樣努力工作”。
在進入聯合利華后,司馬翰已發布三大行動計劃來提升業績質量。一些具體舉措包括聚焦并優先分配資源給30個強勢品牌,包括在中國有售家樂、和路雪、夢龍、好樂門等食品飲料品牌;關注影響力更大的創新;對現有業務組合進行“修剪”。此外,他上任后已對所有事業群的總裁做出調整,包括任命有中國經驗的Peter ter Kulve為冰淇淋總裁。
當談及中國業務未來方向時,曾在此工作生活的他指出,聯合利華不打算通過大規模收購來實現飛躍,會有機地發展業務,充分利用品牌和技術來支持成長。
盡管已為聯合利華制定戰略,但投資者們仍期待司馬翰能有更大膽的舉措,如頻繁提到通過拆分食品與非食品業務來提高公司整體估值。不過,這位新帥眼下似乎并不如此打算,他多次否認了現時會進行拆分的可能性,認為需先專注于執行戰略??梢岳^續觀察,面對投資者期待與改善業績需求,司馬翰帶領下的聯合利華會否有更徹底的變化。
09
通用磨坊中國
今年7月10日起,蘇強正式擔任通用磨坊中國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在這次任命背后,他被期望帶領團隊繼續深化集團在中國的市場戰略,實現業務的加速增長。目前,這家美國食品巨頭在華經營著哈根達斯、灣仔碼頭、寵物食品品牌藍摯(Blue Buffalo)。
資料顯示,蘇強在快消行業有超過28年商業運營和資深領導經驗,先后擔任過百事、強生、瑪氏箭牌、瑪氏寵物護理、螞蟻金服-阿里巴巴集團、雀巢徐福記國際事業部、維他奶國際集團等重要職位。
他在上任后與小食代單獨交流時稱,未來3-5年,哈根達斯、灣仔碼頭,以及兩年前開始在華試水的藍摯將成為公司三個增長的支柱。
首先,灣仔碼頭找到的競爭突破口是從“即烹”轉向“即熱”,如推出更多口味的微波餃子、將更多速凍產品進行“微波化”,同時關注渠道和場景拓展。其次,哈根達斯會圍繞經典內核做品牌滲透,同時嘗試更多高定創意菜式,打造“潮奢”的時尚潮流生活方式。對于“第三增長曲線”藍摯,該品牌未來將針對不同寵物品種、年齡和特殊需求,進一步拓展在華產品線。
接下來可以留意,灣仔碼頭和哈根達斯的產品和體驗將玩出哪些新花樣?面對火熱的中國寵物市場,作為新玩家的藍摯又打算如何“撕開一道口子”?
10
費列羅中國
今年9月,張甦毅正式出任費列羅中國區總經理。他是費列羅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首位本土掌舵人。
張甦毅在食品及快消行業擁有超過25年的商業運營與資深管理經驗,加入費列羅前在惠氏及雀巢擔任惠氏營養品大中華區總裁兼雀巢營養品全球跨境電商負責人。這家巧克力巨頭形容,他的加入將提供更多本土化視野與實踐經驗,有助于費列羅進一步挖掘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把握消費市場新機遇。
張甦毅
在與小食代兩次單獨交流中,張甦毅都提到,多樣化場景、渠道開拓、產品創新是費列羅未來在華增長的主要動力。首先,在消費場景上,費列羅希望在傳統節慶基礎上打進更多場合。其次渠道方面,費列羅將目光瞄準了多個新興渠道,包括餐飲、團購、婚慶、零食集合店。最后在創新上,費列羅在推出更多本土新品的同時將探索品類多元化,也于今年進博會上也展出了首次引進中國市場的軟糖品牌“果味森林”。
在迎來首位本土掌門人后,費列羅中國接下來對更深入的本土化有何想法?這家在華尚以巧克力、餅干為主的意大利甜食巨頭又會填充哪些新“彈藥”呢?這些值得觀察。
11
嘉士伯
今年9月,嘉士伯正式迎來新任首席執行官雅各布(Jacob Aarup-Andersen),標志著這家總部位于丹麥的啤酒巨頭重回由本土高層掌舵的時代。
這位接棒時年僅46歲的新帥在金融界度過了大部分職業生涯,最后一份相關工作是擔任丹麥最大銀行Danske Bank執行領導團隊成員兼銀行業負責人。加入嘉士伯前,他擔任ISS(中文名:歐艾斯)集團首席執行官。該集團是一家提供有關工作場所體驗、設備管理服務的上市公司,2022年營收規模與嘉士伯“旗鼓相當”。
今年11月,雅各布上任后首次到訪中國市場。他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時透露,嘉士伯正在佛山建設釀酒廠,預計明年第二季度投產。該工廠不僅有集團最好的設備與工藝,還擁有嘉士伯在歐洲外首個大型研發中心,將成為集團在亞洲研發的重要樞紐。他還表示,嘉士伯將繼續投資大灣區,加碼中國市場。
在迎來新帥后,這家曾重兵布陣中國西部的啤酒企業是否會加快在華“攻城掠地”的腳步?在謹慎的消費環境下會怎樣推進高端化趨勢呢?可以把答案交給時間。
12
澳優
今年9月,澳優宣布任命張占強為董事會主席、任志堅為行政總裁,兩者均是來自其大股東伊利的“老將”。
資料顯示,張占強自2007年1月加入伊利實業,自2019年起為伊利實業之集團總裁助理,此前亦曾擔任伊利實業液態奶事業部副總經理以及財務管理部總經理,于2022年3月18日獲委任為澳優非執行董事。任志堅于2022年7月加入澳優,為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中國區業務戰略及經營管理,他曾任伊利奶粉事業部副總經理,在伊利實業冷飲事業部、奶粉事業部共工作二十多年。
任志堅
目前,澳優已建立起覆蓋嬰配奶粉、保健食品、特醫食品、個性化營養品及服務的業務板塊,旗下的佳貝艾特為羊奶粉賽道中的頭牌。在其核心業務嬰配奶粉市場整體遇冷時,澳優積極描畫“第二增長曲線”。今年11月,該公司旗下錦旗生物舉行了益生菌產業化生產示范線投產儀式,在益生菌研發、生產領域的布局進一步深入。
面向未來,擺在澳優面前的考題是,在“內卷”的嬰幼兒奶粉市場尋求進步的同時,將其他板塊培育成新的增長支柱。
13
良品鋪子
今年11月末,休閑零食龍頭良品鋪子宣布換帥,公司創始人之一楊銀芬出任董事長,并且時隔約一年再次出任總經理。在此番調整之際,以低價為特點的零食量販店正開得風生水起,一些同行積極擁抱新渠道,激烈競爭令良品鋪子下定決心進行變革。
再任總經理后不久,楊銀芬便發布全員公開信。信中既指出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公司“外患”,又點明了公司運營需自我革新的“內憂”。為此,他提出良品鋪子圍繞“強化業務創新,全面提升經營效率”這一主題,啟動新一輪改革。公司同步實施17年來首次最大規模降價,300款產品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45%。
“一系列變革的背后,核心目的只有一個:回歸良品鋪子鄰家形象,走向品質好、價格親民的路線。不變,我們真的有可能失去在牌桌上的資格。“楊銀芬說。
我們也將繼續關注,開啟變革的良品鋪子打算怎樣奪回地盤,以及它與量販零食店趙一鳴的糾葛會如何結局。
14
卡夫亨氏
2024年1月1日,卡夫亨氏首席執行官將由Carlos Abrams-Rivera出任。資料顯示,Abrams-Rivera于2020年初加入卡夫亨氏,擔任執行副總裁兼北美區總裁期間被指“成功掌舵了公司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業務”。更早前,他曾在金寶湯和億滋擔任關鍵職務。
“他是領導公司下一階段轉型的最佳人選。”即將交棒的卡夫亨氏現任CEO傅玫凱說。經歷過去近五年的轉型,這家背靠3G資本和“股神”巴菲特的美國食品巨頭已成功從“無機增長”轉變為“有機增長”狀態。
上任在即,卡夫亨氏新首席執行官也正為增長安裝“加速器”。自任命官宣后,該公司已宣布了全球管理層的新成員、增設新部門以支持長期戰略。根據Abrams-Rivera說法,他仍將致力于繼續推動現時的三大增長支柱,即持續推動新興市場擴展、釋放餐飲服務的巨大潛力、發揮美國業務的增長力量。在接棒CEO后,自己的初期重點工作是傾聽公司內部的意見,確保戰略方向清晰。
新的一年里,小食代將繼續關注,在卡夫亨氏迎來新CEO后,屬于其新興市場的中國會否得到更多關注;在未來十年內想做中國增長最快的餐飲服務商目標下,這家經營著亨氏番茄醬、味事達醬油等產品的企業會有哪些新招數。
15
香飄飄
在我們即將完稿之際,又有一家公司宣布要換帥,而這時已經是12月底了。
這就是“奶茶第一股”香飄飄。
12月21日,香飄飄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蔣建琪的書面辭職報告。為了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綜合考慮公司長遠發展規劃,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蔣建琪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香飄飄還宣布,聘任楊冬云為公司總經理(總裁),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生效。
楊冬云1971年出生,本科學歷,曾歷任廣州寶潔公司項目經理、大區域經理、品類總監;黛安芬集團中國區副總經理、總經理;易達集團亞太區副總裁并兼中國區總經理、日本區總裁;速8酒店高級副總裁;白象食品集團執行總裁/副總裁、董事,以及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2020年,香飄飄業績出現上市以來首次出現下滑;今年前三季度,香飄飄營收19.79億元,同比上升29.31%,歸母凈利潤348.39萬元,上年同期為虧損。
在新的一年,在董事長和總經理職位分離后,楊冬云是否能助力香飄飄“去家族化”進程,實現“沖泡業務+即飲業務”的轉型,扭轉呈現下滑趨勢的業績,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