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明雅
來源: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
能夠直觀看到一家快速成長的公司,如何在確定的路上加速前行,過程是讓人欣喜的——
去年夏季來臨之前,新零售商業評論曾采訪過公路商店,在《別去定義公路商店》一文中,呈現了這家外界語境中“獨特”的公司,如何從青年文化內容平臺起家、成長為覆蓋社交、電商、品牌咨詢與線下零售等多業務的綜合體。
依靠“酒”,這家公司順利找到了與年輕人間實感的連接。起碼在上海這座城市,它契合了大家的脾性和需要。
一份標準的上海城市Citywalk指南里,“巨富長”(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舉足輕重,它濃縮了魔都腔調的精華,并吸引來足夠多的年輕人,成為常年盤踞社交網絡的打卡圣地。也很容易發現,夜晚,那些出片的景別里,公路商店的招牌總是閃爍其中。
關于公路商店酒便利的實體探索成績,在去年年初,是于上海開設了5家店面。彼時,在接受采訪時,創始合伙人楊博淵表示,按照規劃,將在上海以及廣、深、武漢等有潛力的南部城市持續擴張。
今年十月再見,公路商店已經在全國7座城市完成了約30家自營店的布局,店均年收入超125萬元。用楊博淵的話說,是“穩定的利潤發展期”。
當然,對于這家快步前行的公司來說,這只是已有成績。現下的目標,或者說野心,已經不止于開店數字,而是通過當下門店的積累,快速完成500~1000家店的擴張。這是關乎數字化管理及加盟商服務等維度的新挑戰。
01
酒便利與年輕化
一間常規的公路商店線下零售空間,通常不過20余平米,在繁華街巷,年租金控制在20萬元以內,滿滿當當塞下數百款酒水,不設座位,沒有衛生間,年輕人取酒后,三三兩兩散坐在馬路牙子上暢喝暢聊,兼備社交與休閑雙功能。
這種臨街酒便利的形式有其源頭,即日式“立吞”飲食文化,直接的意思是站著吃飯或飲酒,多是上班族在工作途中休息,或是下班后選擇的放松場所,尤其是小酌一杯,能夠快速卸下一天的疲憊。
2018年,公路商店正式在上海落地了第一家立吞式酒便利商店。在國內,它也屬于較早的一批探索者,時至今日,是將該商業模式連鎖化、品牌化最成功的一家公司。
很容易理解“為什么是公路商店”。
作為一家成立于2014年、以青年文化內容起家的企業,公路商店在早期精準抓住了流量的紅利,成為垂直領域里頂尖的新媒體公司。它最早也涉足傳統的內容變現渠道,社交、電商,以及廣告營銷。但很快發現,線上內容流量紅利趨于枯竭的大形勢下,有效觸達年輕人的營銷反而來自線下活動。
從“線下活動=做廣告”這個固有認知中脫離出來,公路商店的實體零售生意找到了“酒”這個產品。
“我們發現酒是一個和快消品、功能性消費品、成癮性復購及娛樂生活都強相關的產品。”楊博淵解釋。與此同時,酒又有渠道壟斷等特性,擁有極高的利潤。此前,他也對新零售商業評論提到,酒能夠輕易在市場中獲得300%~500%的利潤,而在夜店等特殊場景下,這個數字甚至可以飆到1000%~2000%。
公路商店無疑是幸運的。過往的內容積累和對亞文化人群的圈層影響力,讓它能夠基本不費力地在線下出圈。
當然,純粹的一間立吞式酒吧,對于這家公司來說,又過于“簡單了”。一門長久并深刻的生意,需要構建起流行文化屬性。
楊博淵形容,一名常見的普通“滬漂”,畫像大概率是這樣的:擁有一定技能和學歷,年輕,工資在1.5萬元上下,作為租房族,一般沒有獨立的會客空間,同時,作為一名外來的異鄉人,需要消解掉孤獨感,并尋找認同感與歸屬感。而做酒便利生意的公路商店,其根基就建立在超級都市對年輕人的“空間壓榨”中。
公路商店本身的庫存SKU上萬,目前,每家門店產品約400款,因為壓縮了租金、人力等成本,以及考慮到飲酒場景與目標受眾需求,單價并不貴。如當前階段門店主推的凍梨酒,作為話題和引流產品,售價35元。此外,還有團購平臺上售價20元以下的商品券。
總之,是讓年輕人更方便快捷、不花高價地喝到好酒。
02
線下零售的拓展
目前,以上海為中心,公路商店已經在國內7座城市開設了30余家直營店,大多集中于南方城市,“重南輕北”是一件不需要過多解釋的事,做室外生意的酒便利商店顯然需要更溫和的氣候。
在北京,僅有的一家位于“THE BOX朝外|年輕力中心”,一座位于朝外大街的非典型商業地產。
過去十年間,實體零售業備受沖擊,典型如購物中心,幾乎都面臨客流下滑等流量危機,傳統商業地產亟待轉型。尤以北上深杭等城市為代表,出現了一批城市更新地產項目,其中,策展型商業“THE BOX朝外”即是代表之一。
THE BOX朝外特征明顯,藝術氣息濃厚,場景設計用心,單從外在表現上說,也更加開闊、自由,能夠實現與周圍街區的無縫貫穿。當然,最重要的,它也需要一批更具“年輕力”的項目進駐。
公路商店是THE BOX朝外開業最早的一批店,目前也是商場的流量來源之一。因為北京商場店的成功,更早在上海落地的“TX淮海|年輕力中心”在招商重組中也邀請了公路商店。
本質上,這極大依賴了公路商店與青年文化的強聯結,以及其品牌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我們對目標受眾的判斷非常明確。”楊博淵說。他透露,現在已有不少新模式的新興商業地產項目在與公路商店談合作。
對于已經進入“穩定利潤期”的公路商店來說,線下想象力顯然不止于此。
目前,公路商店店均毛利率在50%~55%,最高的月毛利可以達60萬~80萬,店均月收入在25萬左右,30余家自營門店均已盈利。接下來,公路商店希望開放加盟,通過現階段經驗的積累,最終實現500~1000家店的快速布局。
楊博淵談到,公路商店已經開始投入門店的數字化,以及加盟商進入后的供應鏈、企業管理等事宜建設。“當我們快速把數字化管理和供應鏈利潤體系等盤清楚后,就能夠明確一個更有效的盈利模型,也能快速放給加盟店。”在上海,門店已經落地了會員積分體系等門店數字化管理系統。
未來,公路商店自營門店將作為“試驗田”,成為企業先鋒想法率先落地的載體。
對于這家公司來說,開放加盟,在企業擴張需求之外也有多種“順理成章”。
一方面,數字化與供應鏈的優化能進一步完善利潤空間,企業規模提升,每一件單品上省下的小錢也能積少成多;另一方面,能夠有效解決部分山寨品牌問題。如公路商店已經“收編”了一部分山寨店。考慮到品牌影響力催生了模仿者和山寨品,其實不如開放加盟,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當前,公路商店正在積極開展新一輪融資,資金將用于上述基建建設。“對于我們現在這個發展階段,以及為了適應該階段的經濟形勢,快速利用社會資本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楊博淵補充。
最后,談談一些“聲音”。
很難否認,過去幾年間,在目標受眾群體之外,公路商店常會受到嚴苛的審視。馬路牙子上的生意有其張揚性,占道、擾民等質疑聲絡繹不絕。公路商店并非沒有注意到。楊博淵將這類事情定義為“企業的社會責任”,用以約束本身的擴張并維護口碑。
從選址和運營上來說,除卻避開擾民因素外,公路商店也會在前期和居民溝通、合作。譬如樓上的陽臺會開放給店鋪做活動,變成一個DJ臺。更不必提主動完成清掃等基本衛生工作。
立吞式酒便利是一個并不年輕的行業,在日本、紐約,以及中國臺灣街頭,立吞文化相當發達,但在國內還處于足夠小眾的階段。城市的年輕人需要一個開放的“會客廳”,散去孤獨,完成與同好的精神共振,尤在北上廣深,它甚至算一種“剛需”。
換言之,超級都市真的需要更多“公路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