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胡楠楠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ID:iceo-com-cn)
從8月下旬開始,李芝都在忙著采酸棗。“今年酸棗一天一個價,最開始的收購價2.5元一斤,后來漲到四五元,很快又到七八元,后面漲到18元一斤。從8月上旬開始,漲到了9月中旬,一個多月漲了七倍多。”李芝告訴《中國企業家》。
李芝所在的遼寧省朝陽市,是國內酸棗的主產區之一,今年也迎來酸棗豐收年。據她透露,去年酸棗收購價也很高,最高時達到十七八元一斤,不過去年當地酸棗產量很少。“今年酸棗產量高,但沒想到價也這么高。”
酸棗的高收購價得益于酸棗仁價格近兩年的暴漲。從去年開始,酸棗仁的價格暴漲至每公斤千元。中藥材天地網數據顯示,酸棗仁去年市場價最高漲至千元每公斤。而在2021年,酸棗仁每公斤的價格僅為二三百元。酸棗仁作為一種中藥材,具有養生安神等功效,通常在中醫開的調理失眠的藥方中,酸棗仁是一味主藥材。隨著酸棗仁價格的大漲,《中國企業家》了解到,在零售終端有中醫院酸棗仁的售價已經達到1.59元1g,換算成一公斤酸棗仁的終端零售價已經超過1500元。近年酸棗仁的市場需求量大增,而前兩年,酸棗產量受自然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減產,于是,酸棗仁價格從2020年開始便逐年上漲。
不過,如今酸棗仁每公斤1000元的價格,在從業30多年的酸棗仁加工商李傳憲看來,還是“太不正常了”。李傳憲認為,酸棗仁價格大漲,除了產量減少、銷量變大等因素外,這兩年中藥材行情大漲還有一個共同原因,就是社會游資的大量進入。據李傳憲透露,河北省贊皇縣作為國內主要的酸棗仁加工產地,當地有些酸棗仁加工戶甚至貸款數百萬、上千萬元去產地收購酸棗,這也直接導致酸棗產地的收購競爭激烈。“他們有錢,就把價格炒上去了。”
實際上,不僅是酸棗仁,近兩年多種中藥材價格都在上漲,部分熱門中藥材價格甚至翻了十倍。今年8月8日,據中藥材信息產業門戶發布,旨在反映我國中藥材市場整體價格情況與變動幅度的中藥200指數達到了3604高點,較去年同期增35.02%,創造了近16年以來的新高。
這也引發了多地中藥協會的重視。今年下半年,廣東省醫藥行業協會、亳州市中藥飲品產業促進會等,都對中藥材價格異常增長發布公告稱,中藥材漲價主要原因為供需失衡以及投機炒作。其中重點提到有大量以前的炒房資本進入炒作,以及多環節參與了囤貨炒作。“中藥材這個市場盤子沒那么大,用不了那么多錢,比如一個中藥材品種5個億就夠用了,但是大量游資進來了,給市場炒到了50億,就把這個藥材價格弄高了,所以出現多種中藥材價格暴漲。”不過他認為,隨著投機的人賺了錢、撤了資,價格應該會慢慢下來。
一家三代都從事中藥材行業的安徽亳州藥材商戶王蕓也告訴《中國企業家》,這兩年中藥材價格太不正常了,“行業內有個規矩,漲三年,落三年,不漲不落又三年,這都三年多了,也沒見幾個品種降價。”受中藥材價格上漲的影響,王蕓的生意也不好做了,“很多來買藥材的都覺得貴。”王蕓希望中藥材的價格不要太高,這樣老百姓也能用得起。“有一天早上,酸棗還是4元一斤,晚上就漲到5元一斤了。”李芝稱,從8月下旬開始,酸棗幾乎一天一個價。棗多的時候,李芝一天可以采二三十斤,一天能賣200多元,李芝形容,“遠比打工合適。”采酸棗一個月,李芝就賺了三四千元,這超過了當地縣城大部分人的月收入。
來源:受訪者
去年酸棗產量太少,李芝并沒有去采酸棗,當地也沒有“采酸棗熱”。今年產量高,但酸棗依然高價,這也讓李芝感到不解。
據了解,酸棗主要分布于河北、遼寧、河南、山西、陜西、山東等地區,目前以野生為主。由于屬于農副產品,受天氣、自然災害等影響大,今年豐收可能明年就減產。李傳憲告訴《中國企業家》,去年是陜北、山西等地酸棗豐收,今年則是遼西地區豐收。
成仁量一般要視酸棗的品質而定。但平均每百斤鮮酸棗才能加工出一公斤的酸棗仁,以酸棗單價8元每斤的價格來算,一公斤酸棗仁的成本就達到800元,而且早期收購的可能需要更多酸棗。
酸棗仁價格最近幾年也在上漲。據中藥材天地網數據,以四大藥都之一亳州市場行情為例,2020年之前的兩年,酸棗仁價格每年會有小幅變化,但都在每公斤200元左右波動。從2020年開始,由于多地受到雨水等自然災害影響,酸棗產量減少,帶動酸棗價格上漲。酸棗仁價格開始逐年上漲,從每公斤200多元漲到450元,到2022年9月份酸棗仁產新時,已經漲至980元每公斤。今年基本維持在去年的價格,但也漲了一點。
李傳憲認為,這幾年酸棗仁漲價還有幾個原因:一是產量變小,由于酸棗以野生為主,天氣、自然災害等都會影響酸棗的產量;二是人工成本上漲,如果收購價很低,老百姓沒有動力去采;三是近幾年酸棗仁銷量大增,由于是藥食兩用,可能大家生活壓力大,有日常調理需求,使用量就上去了。02
加工戶手里的錢變多了
在李傳憲看來,酸棗仁大漲的原因除了產量小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酸棗加工戶手里的錢變多了。加工戶是酸棗仁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作為加工戶,李傳憲會從全國收購酸棗回來加工再賣給藥企——各地老百姓將酸棗賣給當地的收購點,李傳憲會從當地收購點處去收購,收回來之后再晾曬、烘干、破殼加工等,最后再賣給藥企。目前,國內有三個主要的酸棗仁加工產地,分別是河北省贊皇縣、內丘縣,以及山東濟寧汶上縣。而河北省贊皇縣,如今是國內最大的酸棗仁加工集散中心,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據李傳憲透露,贊皇縣酸棗加工戶達到2000多戶。
近年,河北省贊皇縣也在大力發展酸棗仁產業。李傳憲透露,由于當地鼓勵酸棗仁產業,銀行貸款力度也很大,有的酸棗加工戶能貸到上千萬元,他們手里都有錢,加上一些游資的炒作,就把酸棗價格炒上去了。“我們也只能隨著這個價格收一點,成本也低不了。”李傳憲說。
另據《金融時報》報道,2022年以來,中行贊皇支行積極為當地酸棗仁產業量身定制特色金融服務方案,全力為村民解決收儲、生產之憂。截至目前,該行累計投放5752萬元個人普惠型經營貸款,惠及161戶村民。
一位遼寧地區酸棗收購商的朋友圈也顯示,她收來的酸棗大部分被贊皇縣的加工戶買走了。
此前在今年9月,河北贊皇縣還舉辦了酸棗仁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20多家中藥企業,包括以嶺藥業、神威藥業、天津紅日、山西振東、中國藥材集團承德藥材公司、安徽亳州萬草堂、邢臺國金藥業等與贊皇縣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僅酸棗仁源頭直采簽約金額就達到26.95億元。
雖然酸棗仁大漲,但李傳憲卻表示,并沒有在這一輪酸棗仁漲價中賺到多少錢。“以前酸棗仁成本每公斤100元時,我們能賺10元,現在酸棗仁成本八九百甚至千元每公斤時,我們也只賺10~20元。”李傳憲告訴《中國企業家》,“成本高,就沒什么利潤了,而且很難做。”03
囤貨的擔心未來會砸手里
不只酸棗仁,近兩年多種中藥材都在漲價。據浙商證券研報,2021年初至2023年6月,中藥材常見品種中,當歸價格漲幅達522%、黨參價格漲幅達372%,漲幅巨大。
尤其是從今年年初開始,部分熱門中藥材價格都出現異常波動。中藥材天地網數據,今年上半年,當歸、黨參、白術、甘草等常見中藥材均出現大幅度價格上漲。同時據相關行業協會今年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國、四川成都、廣西玉林等幾大中藥材批發交易市場,相比去年同期,有超200個常規品種漲幅高于50%,25個常用大宗藥材漲幅超200%,個別品種甚至漲價4至9倍。
今年,中國中藥協會也向中藥行業發出倡議:堅決反對,也絕不以任何形式參與到哄抬和操縱藥材價格、投機炒作等擾亂藥材市場秩序的不正當乃至違法行為中。
今年4月,有著百年歷史的中藥企業紫光辰濟,曾被日本漢藥企業平安津村出資49億日元(約2.5億元人民幣)收購,引發網友關注。三個月后,該公司又被山西省國資收回。一直以來,國內中藥行業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中醫藥行業流傳的“中國原產,韓國開花,日本結果”的這句戲言,也讓人擔憂。
不過近兩年,國內對中醫藥的重視在逐步提升,政策也鼓勵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這也使得大量資本進入中藥行業。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中藥材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元,預計2024年將超過2000億元。
不過中藥材的反常大漲,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由于中藥材成本上漲,有些藥企產品產銷成本會出現嚴重倒掛,在消費端也會出現百姓用不起的現象。
因為近年的中藥材市場太不穩定,王蕓已經兩年沒有存貨了,“今年我也沒有收購酸棗仁,因為貴,有價無市。”王蕓告訴《中國企業家》,也有仍在囤貨的同行,但他們也會擔心未來會砸在手里,賣不出去。(文中李芝、王蕓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