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食業家(ID:shiyehome)
2023的養豬業有多難?
據《財經十一人》最新測算,2023經營最艱難的十大行業里,生豬養殖業排行第二,行業艱難度達到100%,僅次于民營房地產行業!
(數據來源:萬得資訊 制圖:財經十一人)
據統計數據顯示,20家上市豬企上半年總體虧損額達到164億元。盡管海大和京基智農兩家公司實現了盈利,但這兩家公司的盈利并非依賴于養豬業務。換句話說,所有上市豬企在上半年養豬業務中均處于虧損狀態,這成為了一種常態。
01
凜冬之戰,即是生存之戰!
2021年,新希望的業績迎來了“至暗時刻”,這家A股老牌上市公司經歷了上市近24年來的首次虧損,年虧損95.91億,同比減少293.98%。
公司業績承壓,劉暢曾發表全員信,她提到新希望六和首次虧損的原因,坦承了公司當前面臨的新困難。言語中沒有一絲推諉和退縮,而是積極解決問題。
2022年下半年,新希望養豬業務實現了盈利,使得全年大幅減虧,全年實現歸屬股東凈利潤-14.61億元,同比增加81.30億元,減虧幅度為84.77%。
2023年上半年,新希望實現歸母凈利潤-29.83億元,同比減虧11.57億元,減虧幅度為27.95%。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新希望仍處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難環境。
日前,劉暢再次發布全員信稱,這場凜冬之戰,即是生存之戰。希望就在前方!

劉暢稱,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已經告別了增量時代。在這樣的外部被動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就是進一步提升效率,進一步嚴控成本這兩點,以保持公司的競爭力。持續追求凈利潤,這是當前戰略和戰術上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務!
在降本增效上,新希望一方面成立豬產業事業群,調整組織結構,管理向一線傾斜。另一方面,加強業務自身造血能力、持續改善盈利水平。
談到二代接班時,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木船在岸上擱淺了。這個時候,一些年輕人,開著鋼船,航行得更遠,更能夠抵抗風浪。”
02
企業變革最大挑戰是決策者心態
總結自己保持年輕的經驗,劉永好說,就是心態放松,“我吃飯吃得很多,睡覺睡得很好,出差的時候經常在飛機上就睡著了,在車上的時候我也找時間休息,我覺得這是一種心態放松的表現。”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也曾總計長劉永好的“五好”,其中有一條便是心態好。“心態不好,走不到41年的,企業家的心態決定一切”。
面對當下的行業困境,劉暢同父親劉永好一樣,在起伏之中更要有定力。“行業過冬時,我們首先是要相信,我們所從事的農牧業,有其自然規律和生命力,她注定是生生不息的。只有對這個產業的‘相信’,才會讓我們有堅持的力量,才會讓這個公司生機盎然。我們對她澆灌付出,她結出碩果反哺,有耕耘才有收獲。”
十多年前,劉暢最初接觸農牧行業時,她天然地有種抵觸情緒,不想聞臭味,不想進養豬廠……與其他二代不愿意接班一樣,劉暢最初是想參加《超級女聲》比賽。
在這期間,她也嘗試過自己創業,賣過首飾、開過店、做過廣告咨詢。經營路邊攤的劉暢,跟小攤販們學會了精打細算。但劉暢還是會被父親帶到高端的飯局上,慢慢地她發現:跟那些接地氣的小攤販不同,爸爸的朋友們討論的都是國家政策、國際形勢。她說:“我有點不甘。”
對此,劉暢曾表示,“原本想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過,后來發現興趣不一定是事業”。
2020年,在出席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時,劉暢說:“很多人都問我這么臭美的人怎么就去養豬了?包括我的女兒每次都會特別嚴肅的說:‘我媽媽養豬的。’我聽到以后挺樂的,但也很安心。”
她說,農業本質上需要長期主義,沒有一個是想要賺“短錢”、“快錢”,或者“撈一筆”就走的人,必須是在農業行業真正待下去。她開始喜歡上被別人稱之為“養豬的”,是因為她喜歡這個這個職業本身的長期主義。
“進入這個行業后認識到,許多的前輩、同行是用這種樸實、根植于大地與回報社會的心態深耕這個行業。”她說,非常感恩有機會通過家庭的緣故從事該行業。
“最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在想競爭的環境變了,真的要改變心態。以前是我賺到了你賺不到的,或者是我搶的原來你的,大家是相互競爭的關系,但今天這種單純的競爭變得非常的血腥,一點都不好玩。如果你還在以這樣的方式思考你的生意的話,你會過得很辛苦。真正好的應該還是要去創新,要看到新的東西,要換一個角度,要換一個心態,換一種心境做事就永遠都有新的希望。”劉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