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siwce"><nav id="siwce"></nav></cite>
  • <strike id="siwce"></strike>

    復盤大消費:誰在走向復蘇,誰在低谷掙扎?

    第三只眼看零售
    2023.09.27

    文:徐昕蕾

    來源:第三只眼看零售(ID:retailobservation)


    進入九月份,各大上市公司的2023年半年度財報已經相繼公布。整個社會大消費環境在經歷了三年疫情后逐步迎來轉機,不少企業都正在回升至2019年的同期水平。

    餐飲、電影行業受疫情影響較深,市場完全復蘇需要更久的時間。商超企業受電商平臺等多種渠道的沖擊比較大,“自救”需抓緊時間。零食企業與文旅企業恢復較快,這也與量販零食店擴張迅速、居民出行意愿增長等因素有關。

    本文通過對不同行業的部分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近六年財報數據進行分析,旨在了解近年來社會主要大消費行業的變化趨勢,探究哪些行業正在走向復蘇,哪些仍在低谷掙扎。

    01
    餐飲企業多數扭虧為盈
    疫情后“降價內卷”時代來臨


    從數據上來看,上半年業績中除了呷哺呷哺外,所有企業均呈現出營收、凈利雙增長的趨勢,多數扭虧為盈。

    在去年的中國連鎖餐飲峰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表示,餐飲行業正在進入品牌迭代期,這意味著行業內競爭開始加劇,加上疫情后消費降級普遍存在,餐飲業的“價格戰”在疫情后會更加激烈。

    2019年起餐飲企業業績就開始承壓,七家企業中有四家凈利呈現負增長。直至2020年,營收正增長的只剩下海底撈、廣州酒家兩家企業。伴隨營收、凈利雙雙下滑的是隨之而來的閉店潮,2020年味千(中國)關店77家,呷哺呷哺關店52家。

    老牌企業味千(中國)持續多年虧損,采用預制菜料包制作成的日式拉面難以迎合消費者所追求的“高性價比”,銷量不再;呷哺呷哺客單價連續十二年上漲,從2011年的35.2元漲至2022年的63.9元,但從財報數據來看近年的凈利同比多呈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海底撈憑借著188億的上半年營收穩居火鍋行業龍頭。2018年至今,海底撈的營收只在2022年出現過負增長,這背后與海底撈的價格調整策略緊密相關。為應對疫情后的市場競爭,海底撈的人均消費價格從2020年的110元降至2021年的104元。

    降低價格也是餐飲企業的無奈之舉,隨著消費者逐漸發現可供選擇的品牌、渠道變多,客流量不斷分散,餐飲行業也開始“內卷”起來。不少國內快餐品牌連續降價以吸引消費者,隨之而來的還有抖音、美團等平臺不斷推出的團購活動。數據顯示,抖音餐飲團購券的核銷率約為50%。

    面對消費者對于價格敏感度的提升,餐飲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平衡好價格、效率、供應鏈三者之間的關系。海底撈就曾于2022年優化門店,實現了餐廳數據的實時更新,整體翻臺率從上年同期的2.9次/天漲至3.3次/天,實現了經營效率的顯著提升。

    企業在降低價格的同時還要關注布局新的業務,一味地追求“降價”不是長久之計。疫情催生到家業務發展,對于餐飲企業來說滿足“堂食+外賣+自提”等多種消費需求有利于企業鑄就高競爭壁壘。

    02
    居民出行意愿增加
    文旅行業激勵性政策頻出


    上半年居民出行意愿增長明顯,文旅行業回暖。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3.8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9.29億,同比增長63.9%。

    此外,上半年住宿、航空、文旅企業的營收與凈利與同期相比紛紛呈現出雙增長趨勢。兩家航空企業的營收呈現出同比三位數的增長。多數文旅企業的凈利潤均呈現出三位數甚至是四位數的同比增長。特別是以東方航空為例,與2020年開始持續的百億負凈利相比,今年上半年東航的虧損大為好轉,同比增長了66.65%。

    從財報數據看,業績波動較大的2020年和2022年均受到了疫情反復的影響,居民的出行意愿仍然較為強烈。據2021年調研數據顯示,64%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暑期有出游計劃,其中87.4%計劃跨省及跨市游。2022年第一季度居民的旅游意愿仍有85.32%。

    伴隨著居民出行意愿增長的還有我國文旅行業政策的不斷推出。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2021年國家陸續頒布《“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22-2030年)》等相關政策性文件以刺激旅游消費。

    這一年,除了東方航空和錦江酒店凈利呈現出個位數的負增長外,其余企業營收、凈利均為正增長。國內旅游總人次32.4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3.67億人次,同比增長12.8%,恢復到2019年的54%。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樣體現了國家對于文旅行業的關注力度,多次提出要創造更多元的旅游消費場景。例如北京明確要推進綠色消費、冰雪消費,加強商旅文體等消費的跨界融合,上海要豐富古鎮旅游、郵輪旅游等多種旅游場景,這些舉措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疫情后“融合發展”的行業新特點。

    03
    商超業態復蘇未達預期
     線下渠道遭遇挑戰


    從整個行業來看,雖然上半年社會消費整體平穩復蘇,但商超仍面臨著較大的業績壓力,有七家企業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五家企業營收未及2019年的水平,更有八家企業的凈利與2019年相比呈現出負增長趨勢。多家企業在財報中表示,線下門店遭遇電商沖擊銷售減少,加上疫情三年的影響,傳統商超企業的生意并不好做。

    此前,《第三只眼看零售》曾于今年年中采訪國內部分商超負責人,得到的反饋是今年普通民眾的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不足,消費降級現象普遍存在,超市依然承壓。

    疫情伊始,由于超市業態以銷售必需品為主,加之不少超市作為政府保供指定點,所以各大商超的財報數據并沒有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負增長趨勢,只有三家企業營收為負。但細看之下,僅永輝、聯華超市、京客隆三家營收、凈利雙雙呈現出正增長。2020年,超市企業銷售增長整體放緩,平均增長率為4.1%。

    進入2021年,除家家悅、紅旗連鎖營收同比呈現正增長外,其他企業營收情況均呈現為負增長。同時,僅中百集團與利群股份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為正,企業業績壓力大。其中,受到新租賃準則的影響,2021年永輝凈利潤減少5.6億元,人人樂凈利潤更是同比暴跌2522.90%。

    這一年,不少超市的線上銷售比重開始增長,2021年超市行業線上銷售平均占比已達6.5%,比上年提升了0.9%。與之相比,商超的線下業務頻頻遭受沖擊。2021年人人樂共關閉門店37家,永輝一年里減少了7%的門店,家家悅則關店43家,商超在這一年里艱難前行。

    2022年,多家企業在財報中提及線下門店的銷售情況對業績的影響,利群股份在財報中指出,報告期內由于較多門店暫停營業所以影響了營收。這一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4萬億元,比上年同比下降0.2%。大部分商超依舊沒有走出困境,六家企業營收同比增長為負,僅家家悅、紅旗連鎖、三江購物實現了盈利。

    受到線上電商發展影響,線下渠道呈現疲態,實體零售面臨的競爭愈發激烈。在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快捷、方便的即時消費迎合了消費者的新需求,線上占比逐步擴大已經成為趨勢,留給商超“自救”的時間不多了。

    04
    零食企業發展平穩
    線下量販渠道成為新增加點



    從上半年的財報來看,零食賽道各家企業上半年業績表現向好,除了三只松鼠和煌上煌外,其他企業上半年的營收均超過了2019年的水平。從凈利潤看,良品鋪子、來伊份上半年同比負增長,其他企業均呈現出正增長的趨勢。

    與其他行業相比,休閑零食企業近年來營收、凈利整體均呈現出較為穩定的增長趨勢。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零食的銷售渠道變得多樣化。隨著線上直播電商的發展和線下量販零食店的崛起,這些休閑零食企業有了更多觸達消費者的機會。

    以鹽津鋪子為例,近六年間營收、凈利幾乎呈現出雙雙增長的趨勢,唯一出現凈利負增長的時間是在2021年。據鹽津鋪子財報顯示,這一年企業將過多市場推廣費用用于商超渠道的拓展,其銷售情況卻未達預期。在此之后,鹽津鋪子不斷降低直營KA渠道的占比,開始推動經銷渠道的擴張。

    經銷渠道擴張的動力來源于線下零食店的不斷增加。以頭部量販零食店零食很忙為例,其門店數量在2022年突破2000家。從鹽津鋪子的財報中可以看到,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戶資料中,排名第一的是零食很忙系統,銷售額2.1億,占據年度銷售總額的7%。無論是鹽津鋪子還是其他休閑零食品牌,借助與新渠道的合作都實現了業績一定程度的增長。

    近年來零食量販渠道逐漸受到關注,對于零食企業來說,拓展多元渠道可以提高各環節效率以達到降本的目的。對于消費者來說,隨著大眾對“高性價比”的不斷追逐,量販零食店售價低、距離近等特點也成為吸引顧客的最大優勢。

    從近年來的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出,零食賽道相比其他行業而言整體集中度低,每個品牌之間的營收、凈利差別都不是很大。這也意味著大多數休閑食品品牌并沒有建立起自身較高的壁壘,還處在激烈的“內卷”狀態當中,因此抓住電商渠道、折扣店渠道的拓展對于企業來說格外重要,這已經成為各企業業績新的增長點。

    05
    五一檔成為大盤“分水嶺”
    電影市場未完全恢復元氣



    今年上半年,電影行業的復蘇同樣明顯。從五家主要上市電影公司財報數據可以看出,除博納影視外,其他企業上半年均實現營收、凈利與去年同比雙增長。由于去年整年大盤基數低,截至7月17日,上半年度電影票房大盤已升至311.31億,超過2022年全年總票房300.67億。

    上半年的票房變化從五一檔開始。今年春節檔總票房65.1億元,略高于2022年同期的60.35億元,低于2021年的78.22億元。隨著消費者出行頻率的增加,五一小長假成為了電影行業、文旅行業等眾多行業新的增長期。據相關數據統計,五一    檔總票房15.26億元,已經基本與2019年同期這一歷史第二高點持平。

    從2018年開始,我國電影行業增速開始放緩,邁入低速發展期。受到大環境及相關政策影響,電影市場從粗放式投資邁入精細化管理階段。受到資本波動影響,幾家企業業績均有不同程度的虧損。

    以華誼兄弟為例,這一年,華誼兄弟因陸續被曝出“陰陽合同”等負面新聞,營收、凈利均呈現為負增長。這一頹勢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營收、凈利呈現出雙雙負增長的華誼兄弟不斷缺席電影黃金檔,業內人士稱“華誼兄弟進入存亡時刻”。

    疫情期間,電影市場的票房收入隨著疫情反復而波動。2020年,除了華誼兄弟虧損同比收窄73.65%外,剩余四家企業的營收、凈利均雙雙下滑。中國城市院線電影總票房204.17億元,觀影人次5.48億,和上年相比均下降68%。2021年中國影視行業市場規模為2349億元,同比增長23.2%,這背后依然與不斷變化的防控政策相關。

    近年電影市場的生態環境不佳是行業仍未完全恢復元氣的主要原因。身為行業的領軍企業,盡管今年上半年萬達電影和橫店影視扭虧為盈,但凈利均仍不及2019年。行業內預計要到2024年電影行業才會完全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第三只眼看零售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直播| 奇米影视国产精品四色|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国产成品精品午夜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9丨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精品机视频大陆|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 2021最新久久久视精品爱|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2019天堂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男人影院|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久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5在热|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