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生命科學基礎前沿研究持續活躍,生物技術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為人類應對生命健康、氣候變化、資源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重大挑戰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此外,「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做大做強生物經濟。
為促進合成生物學產業上下游交流、加強產學研聯動可能性,探索生物經濟產業的長期發展,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與高瓴產業與創新研究院再度聯手,舉辦月度經典活動“設計寰宇 x 產業開放日”第四期生物經濟專場,匯聚近60位合成生物學領域創業者、學界專家、產業領袖及產業相關方,就技術與商業化難題進行探討。

合成生物學的一大應用是前沿醫療領域。在主旨演講環節,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教授Manolis Kellis,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國際合成生物學醫藥研發探索中的作用和進展。作為哈佛-麻省聯合博德研究所八大實驗室主任之一, 計算生物學小組負責人,MIT CSAIL研究員,Kellis教授團隊在人工智能加持下尋找、設計和控制導致疾病的基因元件和回路,不僅是合成生物學藥物研發過程中意義重大的基礎步驟,也讓我們更快得走向針對帕金森、癌癥等復雜疾病的定制化、個性化醫療,甚至得以暢想通過合成生物學的未來。
作為國內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首批創業團隊之一,藍晶微生物聯合創始人張浩千博士分享了合成生物學在材料創新方面的巨大機遇以及產業領域的最新進展。在傳統石油化學創新潛力日漸枯竭的今天,合成生物學成為解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最有潛力技術之一,在新型可持續材料的研發與生產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當前,中國作為全球生物技術的創新高地之一,在工業基礎設施與前沿技術開發方面均具有獨特優勢,初創企業借此實現新材料和新產品的快速產業落地,將會成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舞臺上最堅實的競爭力。這一點,在藍晶微生物創業至今的商業化實踐中不斷的被證實。

百威亞太市場部創新高級總監孫赫作為產業界代表分享了“驅動有商業價值的創新”。基礎科學研究,如何跨越鴻溝觸達可持續的商業價值,是創業者們長期以來不懈探索的命題。百威作為國際頭部品牌,在實踐中將卓越、延續、拓展、增量四個維度持續作為提升創新價值的參考原則。系統的策略前瞻、深入的用戶洞察和嚴謹的執行測試,都是新興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步驟。

在圓桌會議環節,由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首席發展官王延平主持,Aptar 亞洲創新中心副總裁 Michelle Lu、上海家化研發部負責人 賈海東、周子未來CEO 丁世杰、Foodaily每日食品首席內容官 李運飛各自代表制造方、品牌方、研發方和平臺方展開討論。產業上下游匯聚一堂,暢所欲言,以合成生物學為代表的新技術為企業創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新的基礎。對于大型企業來說,新技術和新材料是產品創新部門的工具,團隊都在關注如何跨界合作實現產業化,是持續創新和“立于不敗之地”的選擇。對于初創企業來講,新技術是顛覆傳統格局和占領市場的工具,是做到“一招先”生命線。對于平臺企業來講,信息鏈接,促應用合作,促規模效應,是價值的加速器和放大器。此外,大企業非常關注合成生物學為ESG方向、安全方向的助力。
生物經濟的應用場景十分多元,本次活動也根據兩個前沿領域設置了專場研討會。在可持續材料專場,來自技術初創企業、國際大企業、電商平臺方、投資人和政策制定方的嘉賓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從產品角度,面臨與傳統材料相比仍然高企的成本,可持續材料可以有的放矢地優先切入兼具高溢價和影響力的商業應用;從投資角度,新型材料研發和投產周期長,與具備退出周期的投資邏輯需要平衡;從產業發展角度,可持續理念不僅需要通過可視化、情感化設計得到終端消費者的認可,更需要從產業政策端和資本市場評價端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和推動。

在未來食物/農業專場, 作為合成生物重要落地場景的酒企、食品、乳業等企業代表,與合成生物前沿技術創新企業,作為技術的供需兩方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討。酒業食品等企業首要關心的是,自身積累的微生物庫,如何利用合生生物技術進行深度開發,釋放存量資源價值,反過來助力酒類釀造和食品加工;另外,酒類和食品制造產生的大量副產物,如酒糟、黃水等,是否可以利用合成生物技術做成膠原蛋白化妝品等,從而實現治污與副產物高值化應用的一舉兩得,也是上述企業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當然,合成生物作為交叉學科,在產業化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實驗室的攻關如何與生產一線的經驗有效融合,以及由此帶來的科研與生產復合人才的短缺,也是產業界共同關注的方向。

當天,延續四個月以來的傳統,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再度揭牌新成立的產業聯合實驗室。在全部嘉賓的見證下,研究院首席運營官Srini Srinivasan教授,互集科技合伙人印捷揭幕了DIIS x 互集 聚變空間實驗室。互集科技是設計引領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模塊化建筑全產業鏈服務平臺。聯合實驗室將致力于開展新材料、智能建筑、概念產品的研發,并踏上從中國走向世界的出海征程。
與此同時,研究院首席發展官王延平和即時設計品牌負責人馮戈也揭幕了DIIS x 即時設計AI工具實驗室。即時設計是推出了國內第一款云端協作是工具的Saas企業,并在今年3月推出了”即時AI”,支持通過自然語言描述生成可以第二次編輯的UI設計稿,成為全球首款全面開放的同類產品。聯合實驗室將協同DIIS的設計師社群和全產業應用場景,共同開拓AI設計工具的進化和應用,打造AI時代下的設計工具新形式。
入夜,雷士德歷史建筑的燈塔亮起,科技推動、市場拉動和設計驅動三大創新范式在本次產業開放日中交相輝映。生物經濟領域的創新轉化,亟待產業上下游的協同共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