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玉
來源:征探財經(ID:teccj6)
作為國內啤酒行業的“老大哥”,華潤啤酒近幾年對于白酒也是非常感興趣。
這兩天業內流傳,華潤將以100億元全資控股西鳳酒,一時引發熱議。不過,雙方隨后都緊急否認了這一謠言。
盡管如此,業內對于華潤近年來在白酒領域的布局仍然充滿了好奇心。就在不久前,華潤系入駐的金沙酒業董事會再度發生變化。金沙酒業前任董事長張道紅退出了董事會,具有湖北宜化集團背景的劉宏光接任。
在啤酒行業增長艱難的大趨勢下,華潤在白酒領域的布局取得的成效到底如何?
01
“狼性”董事長退出董事會
工商資料顯示,近日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沙酒業”)高級管理人員發生了變更。其中,張道紅退出了公司董事會,由劉宏光接任。此后,今年8月4日,張道紅不再擔任金沙酒業的副董事長。
而這已經是金沙酒業今年內又一次發生高管變動。今年1月11日,華潤啤酒CEO侯孝海出任金沙酒業董事長,原金沙酒業董事長張道紅出任副董事長。
天眼查顯示,目前公司10位高管中,具有“華潤系”背景的高管共有8位,占比80%;具有公司第二大股東湖北宜化集團背景的高管有2位,占比20%。從今年1月入主以來,華潤系對于金沙酒業的控制地位不言而喻。
那么,被“華潤系”盯上的金沙酒到底有何神奇之處?
金沙酒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波三折。1930年,源村義齋燒坊請來茅臺釀酒師劉開廷到金沙指導釀酒,對酒坊和釀酒技術實施重大改造,生產出與當時茅臺所產酒相媲美的醬香型白酒。到1949年12月底金沙縣解放后,金沙縣酒類產品的生產也得以迅速恢復。
到了1950年,義齋窖酒全線停產,金沙其他酒企也處于停產狀態。后一年,源村“義齋窖酒”恢復生產,成立金沙窖酒廠,成為貴州最早的國營白酒生產企業之一。1959年,貴州僅留下11家釀酒企業,金沙窖酒廠正是其中之一。
從1966年后的整整10年,金沙窖酒廠生產受限,窖酒和回沙酒的年產量放緩。1975年,金沙窖酒廠重建。1987年,金沙窖酒廠生產量達到1600噸,是10多年間的頂峰。
到了1989年,金沙窖酒廠再次遭遇發展困難。一直到1992年的4年時間里,酒廠經受了嚴峻的考驗。2007年,國營貴州金沙窖酒廠改制為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
目前,金沙酒業旗下共有兩大品牌:一是“摘要”,定位“來自貴州金沙的高端醬香白酒”;二是“金沙回沙”,定位“來自貴州金沙的醬香名酒”。
張道紅全面“掌舵”金沙酒業,要從2018年開始說起。單從業績層面來看,張道紅領導下的金沙酒業的確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表現。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金沙酒業的銷售額只有5.76億元,到了2021年公司銷售額已經突破60億元。
真刀真槍的業績背后,張道紅傳達給員工的是一種“狼性文化”。據報道,為了招徠“大商”與金沙酒業合作,張道紅曾一口氣喝了9個分酒器的酒。
如今,金沙酒業投入央企華潤懷抱,張道紅也退出金沙酒業董事會,這一結果令人唏噓。
02
強勢“清洗”白酒企業管理層
事實上,不止金沙酒業,華潤系強勢進入幾家白酒企業的過程中,對于管理層的“清洗”幾乎成為重要措施。
今年7月17日,金種子酒發布關于聘任副總經理的公告。因工作需要,經公司總經理提名,同意聘任劉輔弼為公司副總經理。
此次上任的劉輔弼具有鮮明的華潤系背景——2001年8月至2023年6月在華潤雪花相關單位工作,曾任華潤雪花啤酒(安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總經理助理,華潤雪花啤酒(淮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華潤雪花啤酒(六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華潤雪花啤酒(河南)有限公司鄭州工廠副總經理,華潤雪花啤酒(安慶)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華潤雪花啤酒(淮北)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華潤雪花啤酒山東區域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副總經理,華潤雪花廣東區域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等職務。
可以說,劉輔弼的工作經驗覆蓋了安徽省下屬不同市以及河南、山東、廣東等省份,全國化經驗豐富。華潤的這一操作,不排除將金種子酒推向全國化發展的野心。
除了更換副總經理,今年2月22日,金種子酒還發布了關于董事長離任的消息。時任金種子酒董事長賈光明因工作調整原因,不再擔任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專業委員會的相應職務,也不再擔任公司其他任何職務。
就在同一天,華潤啤酒(00291.HK)首席執行官(CEO)侯孝海在海口的活動上表示,“會不辱使命做白酒新世界的探索者”。
一直到今年4月,金種子酒才審議通過了關于選舉公司董事長的議案,選舉具有公司第一大股東阜陽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背景的謝金明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
如果將時間線再拉長一點,在去年2月華潤進入后,當年7月,金種子酒管理層就出現大幅變動:具有華潤系背景的何秀俠、金昊和何武勇進入金種子酒,分別擔任后者總經理、財務總監和副總經理。在這一過程中,金種子酒內部更是發布了多條高管職務變動的公告。
經此變動,金種子酒內部的高管組織架構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除了金沙酒業和金種子酒,2021年10月,華潤啤酒完成對景芝白酒的收購。此后,時任公司董事長,昔日景芝的靈魂人物劉全平開始淡出。到了當年10月28日,山東景芝白酒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已經變更為侯孝海。同時,公司董事長也變更為侯孝海,劉全平變更為副董事長。
03
能否講好白酒故事?
在資本市場,收購和入主往往看的是資金實力,但想要把企業尤其是具有濃烈香型和地域屬性的白酒企業運營好,光靠資本入主似乎并不能夠成功。
7月14日,金種子酒發布了2023年半年業績預虧公告,公司預計2023年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00萬元~-48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預計2023年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700萬元~-5300萬元。
對于本次業績預虧,金種子酒僅表示,報告期,公司中高端新產品尚在推廣培育中,低端產品銷售占比較大,利潤率較低。
從去年2月華潤系入主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年半的時間,金種子酒依舊處于虧損態勢。這也意味著,華潤啤酒在金種子酒內部的改革之路非常艱難。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從扣非后的歸屬凈利潤來看,金種子酒已經連續4年虧損了。
在2023年的業務啟動會上,何秀俠代表金種子酒業分別與組織重塑等7個攻關項目組負責人簽署了打贏攻堅硬仗“軍令狀”。
“軍令狀”下,金種子酒今年利潤能否止虧,想必也是業內普遍關注的一大問題。
事實上,盡管華潤如此看好白酒,一個難以回避的現象是:白酒行業早已經邁過了過去高增長的時代,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12月,全國白酒累計產量671.2萬千升,同比下滑5.6%。這是2017年以來全國白酒連續第六年下跌。
這也意味著,依靠簡單的“集齊各種香型”就能稱霸白酒圈的故事僅僅是一種美好的想象。作為產業鏈中最具有文化和歷史傳承的產業之一,白酒產業的發展和被看作是快速消費品的啤酒產業而言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更何況,現在的年輕人對白酒并不太“感冒”(注:感興趣)。就連行業龍頭茅臺都在推出巧克力、冰淇淋,試圖吸引年輕人的目光。華潤選擇在這一行業大背景下入局并控制管理,究竟是一時沖動還是另有打算?
啤酒行業的處境同樣不容樂觀。在8月13日舉行的2023(第二十三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上,侯孝海坦言,去年年底,華潤啤酒就提出2023年主要的目標就是增長,但到今天卻發現,“增長竟然如此困難”。
他還強調:“我們過去是做啤酒的,今年開始做白酒,還要不要做威士忌?還要不要做飲料?現在我們說的是'No',我們先做白酒。業態的擴展、業態的組合、業態組合的價值對未來還是相當重要。”侯孝海說,過去不行了還可以再撤回來,現在撤回來很難,面臨的風險更大。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資本回撤不管對于品牌還是入局者都是不小的損害。眼下,踏入白酒行業的華潤,只能硬著頭皮向前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