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食業家(shiyehome)
6月28日,統一集團召開股東會。由于統一集團去年全年營收首度突破5000億新臺幣(約合1161億人民幣),談到何時達6000億新臺幣,董事長羅智先表示,把家樂福并入,立刻突破6000億新臺幣,是勝之不武,下一個里程碑是達到7000億新臺幣(約合1631億人民幣)才是真本事。
01
集團營運狀況與展望
對于未來景氣看法,羅智先表示,就統一旗下而言,零售業恢復比較快,而制造業仍是比較辛苦。
統一集團2022年度營收首度突破5000億新臺幣(約合1161億人民幣),在吃下家樂福6成股權后勢必膨脹,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表示,家樂福營收就有近1000億新臺幣了,并入后集團營收就有6000億新臺幣,現在應該要想并入之后如何發揮綜效,挑戰7000億新臺幣(約合1631億人民幣)。
至于達到7000億新臺幣是否有時間表,羅智先說,這要放心里,訂出時間表有點拔苗助長,沒有好處,公司只要腳踏實地扎實的做,保持進步就表示方向是對的,時程是世事難料。
不過,統一獲利已連續三年衰退,一部分是因零售業在疫情前兩年受到沖擊,另一部分是制造業受到原物料價格高漲所影響,但商品堅持不漲價所致,但統一管理能力并無退化。
近年來,羅智先每年都會提到持續發展「亞洲大平臺」,統一是否還會評估并購或插旗其他亞洲國家,甚至將戰線延伸至歐美國家?羅智先回應,歐美不是不想去,是沒能力做,而且管理的幅員太廣,也不該這么貪心,把亞洲20億人口做出成績來,就很感恩了。
02
對商品漲價看法
過去3年疫情推動原物料飆漲,引發全球通膨,業界掀起一波漲價潮,外界關心食品龍頭廠統一是否跟進漲價。
羅智先表示,漲價是最簡單的策略,但除了漲價,他相信還有很多經營管理層面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環境不佳反而是訓練的好時機,無論是作業流程、生產、物流管理等都有優化的空間。
他指出,過去這2、3年因為沒有漲價利潤受影響,但股東都很支持,雖然辛苦但也熬過來了,已經看到改善跡象,代表過去政策具有意義。
羅智先說:“不希望來統一上班的年輕人,只學會漲價二字,這樣好像有點對不起他們,應該傳承管理技巧和心得,也看看作業流程有沒有空間更優化,再把優化的成本反饋給消費者。”
他說,沒公司是天天過年,這兩三年部分因素,導致利潤受傷害,股東都很理解他的想法,這三年來的過程大家都很辛苦,看起來是熬過來了,至少現在看來獲利已在改善的路上。
03
統一在大陸市場“太渺小”
面對大陸市場經濟復蘇及統一中控表現,羅智先表示,統一在大陸市場還太渺小,小到要講因為景氣不好對統一有影響太夸張,他甚至認為,自己成績好不好跟競爭對手都沒有太直接關系,重點在于不能犯錯。
他也再度宣示,統一中控目標五年內營收翻倍,每年須保持8-12%成長,達到人民幣500億元(約新臺幣2224.3億元)規模。此為復利的概念,前提是中間不要摔跤、不要犯錯,否則得花更多時間修補。“一旦決策錯誤,要花更大力量修補,所花的時間跟成本將遠大于原物料上漲帶來的損失。”
按照羅智先的規劃,統一中控在2022年營收282.57億人民幣的基礎上,要維持8%至12%的穩定增長,2023年營收將突破300億人民幣,2027年營收將突破500億人民幣。
針對近來火熱的AI話題,羅智先說,自己個人的體驗與AI互動是蠻有趣的,也引發出很多新的思考方向,相信對未來生產力將產生很大變化,最大優點是沒有情緒但也是最大缺點,基本上現階段還是個工具,零售端早就在應用了,至于未來能否有殺手級應用出來,值得期待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