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弄好KNOWHOW
來源: 弄好KNOWHOW(ID:knowhowconsulting)
春節期間,消費市場繁榮再現,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尤其是在高端產品領域,品質生鮮、精品水果、高檔酒水的銷量都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增長,表明了消費市場的復蘇。
白酒,作為盛大節日闔家團聚、走親訪友的必備商品,產量卻在2016年起持續下降,從1358.36萬升降至2021年的716萬升。
在白酒消費大環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20多年中,高端化、年輕化成為行業高舉高打的方向旗幟,市場上卻鮮少有令年輕人耳目一新的品牌案例。
白酒品牌如何進行年輕化轉型?消費者心理研究至關重要。
01
中國擁有數千年的酒文化。早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便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規模釀造黃酒,直至民國時代黃酒依舊是主流。
*中國古代商業場景,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白酒,作為一種舶來品,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才逐漸開始流行,經過不斷的工藝改良,逐漸成為現在消費者熟悉的形態。四川宜賓、山西汾陽、貴州仁懷與江西宿遷,也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成為中國著名的四大白酒之鄉。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白酒行業邁入十年黃金期,國家放開白酒定價權后,廠商逐步走向市場化,國內白酒產量穩步提升。
*白酒產量及新增產量情況(2003-2012年),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東方證券研究所。
再加上頭部廠商始終如一的提價行為,刺激了部分個人與企事業消費者提高大量囤貨,高端白酒的金融屬性也由此被激發。
*國內主要酒企股價情況(1994-2005年),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但行業過熱所引發的產能過度擴張,導致高端白酒整體需求過剩。隨著經濟政策收緊,以及限制三公消費政策出臺,行業整體銷量回落。高端白酒所維持的價格泡沫破滅,行業平均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白酒消費市場迎來調整期。
2016年至今,白酒周期由大眾消費接替政商消費進行主導,行業整體周期性波動幅度減弱的同時,也進入到去產能與產業結構優化的階段。
*白酒產能下降(2016-2021年),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澤平宏觀。
隨著當前國內整體經濟環境的復蘇,白酒消費市場也邁向了新紀元。隨著消費者習慣的變化與銷售渠道的多元化,白酒品牌如何在當前的環境中持續穩步增長,創造新的生命力,恐怕是當下最關鍵的議題。
白酒產品高端化發展由來已久,其中又以聚會與應酬消費占比最高。但從市場數據來看,2021年次高端白酒的市場份額僅占5%,還有極其廣闊的挖掘空間。

*白酒主要消費場景,數據來源益普索、澤平宏觀。
前文提到,高端白酒兼具消費屬性與金融屬性,在市場上一直是較為稀缺的存在。但比起其他酒類,白酒用于應酬、贈禮的屬性極其明顯,依托此種消費場景所產生的白酒文化也逐漸被時代淘汰。
高度數與濃郁醬香的屬性,讓白酒很難為年輕人喜愛,阻擋了一批希望嘗試但酒量有限的消費者。
當前市場,其實也有專門針對年輕人推出的白酒品牌。以"年輕人第一口酒"概念橫空出世的江小白,為行業消費趨勢帶來了新的視角。
*江小白清香型白酒,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清香型、低度數,入口還能嘗到淡淡的水果香,再加上能與年輕消費者產生深深共鳴的文案,江小白通過"營銷+精準定位"生生開拓出一條新品類。
中國白酒消費市場向來成熟,目前已有的茅臺、五糧液、汾酒、劍南城、瀘州老窖等品牌無一不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因此在品牌營銷上的風格常以歷史厚重感為主。
"唐時宮廷酒,盛世劍南春"的廣告語流露出濃烈的歷史厚重感,鎏金朱紅的包裝彰顯出品牌身份。
*劍南春品牌圖片,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面對如今的白酒市場的新格局,老一輩的營銷手段顯然難以讓年輕消費者買賬。不論是白酒本身,還是其背后隱含的權力社交場景,都逐漸被年輕人推離。
面對品牌方希望捉住的新中產年輕消費群體,TA們的生活方式正在全面發生變化,真正消費升級的需求源于對"意義"的不斷探索。
TA們希望通過消費來不斷尋找與自己想要的生活相契合的事物,以此尋找"自己是誰"以及"自己活著的意義"。
*圖片來源于弄好咨詢侵權立刪。
當符號消費成為個體意義的探尋,白酒品牌需要用一種新的方式來了解這群潛在消費人群,研究TA們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突出。
酒市場的新格局,關鍵在于「人」。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人口基礎的優勢上,我國中產階級在2016年人數便達到2.25億人,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據統計,我國中產家庭年齡主要分布在25至55歲之間,其中26至25歲年輕中產家庭占比超4成,總體平均年齡37歲。TA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在經濟上取得了一定獨立,對于消費有更為進階的需求。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迎來40年的高速發展。但經濟不斷增長的背后,社會面居高不下的離婚率,人口流動帶來的家庭形態分化,以及人口老齡化帶來中國家庭碎片式的"解體"。
家庭形態變化的背后,人的本質變化是更"自我"。年輕中產階級對自我的關注遠甚于以往任何時代,促使其消費行為與習慣迎來巨大的變化。
弄好研究發現,年輕中產對于酒的消費認知具有兩種特性:其一是反社會規訓,另一種則是悅己消費。
悅己消費很容易理解。相較于買醉,年輕中產更期望飲酒能夠獲得快樂。酒是聚會的調和劑,比起「喝大」TA們更期望喝酒帶來的是享受而非痛苦,小酌怡情。
*典型的中國商業酒會,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分享」、「享受」成為年輕中產對「酒」消費認知的關鍵詞。
反社會規訓,更多的則是對于酒桌文化的厭棄。現代商業社會中,存在隱形的權力結構與交往準則,在酒桌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勸酒、拼酒、相互試探、場面話連篇,種種背后隱含的權利邏輯和服從測試,是年輕人難以的難堪場景。
從商周時期流傳下來的禮儀文化在一場場"酒局"中喪失了原本的味道,年輕人對于白酒的疏遠更像對于當下權利結構的反抗。
年輕中產期望擁抱「酒文化」而非「酒桌文化」,比起拿著高度白酒在飯局中推杯換盞,TA們更期望消費帶來的是文化上的體驗。
*年輕中產傾向于飲酒帶來的悅己消費,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當下的千元酒品牌可謂是「酒桌文化」的集中體現,在現有社會環境中恐怕段時間內難以改變這種敘事方式。
但年輕中產需要新的酒桌文化,若能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提供"反社會規訓"的視角,不失為可行機會。
此外,消費環境的變化無處不在。當年輕中產成為白酒品牌未來的目標客群,TA們追求喝酒的場景與價值同樣隨著改變。
弄好研究選擇了兩類典型的當代酒消費者,通過挖掘他們消費場景、消費價值的變化,為白酒品牌的迭代更新提供方向。
細品懂酒客
攢局酒主人
*細品懂酒客的展示需求,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正如浮生小酒館的案例般,這家定位為“一家有好酒好菜的中式官道驛站”,為來來往往的創作者提供了深夜食堂式的療愈,老板則更像是一位熱心組局的朋友,將志趣相投的朋友們凝聚在一起。
*浮生酒館一覽,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深夜小酒館中的獨酌單品,或許是親密好友人生重要時刻的那份伴手禮,通過個性化的品牌理念傳達,并且打造場景化、儀式感的白酒單品,攢局酒主人的清單中,也將有白酒的一席之地。
當年輕中產對「酒」本身的認知發生改變,自古以來遠超于酒本身的「酒文化」內涵,變成了如今「酒精神」的缺失。這不是單靠營銷就能完成的升級,更重要的是對如今消費者的深刻理解與共情。
白酒品牌如何宣導自己的品牌價值,很難一概而論。但若從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中,結出了類似的果實,不妨將目光聚焦在「人」上。
理解消費者,共同去創造屬于當下年輕人的「新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