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曦
來源:窄播(ID:exact-interaction)
在社區團購領域,曾經攪動風云的資本團埋頭于降本增效,反而是一些區域性地方團存活下來,開始煥發出新的活力。
知花知果2014年成立于長沙,嘗試過傳統市場批發、水果實體店和同城水果配送等業務,并在2016年正式向社區團購平臺轉型。目前,平臺共擁有340萬用戶,累計合作團長超30000人,累計入駐商家超6500家。業務覆蓋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日均單量約10萬單,年GMV近6億元,月均GMV近6000萬元。
長沙是社區團購業務的發源地,被譽為社區團購「宇宙中心」,受全國同行矚目,競爭也尤為激烈。這里不僅孕育了興盛優選這樣的全國性社區團購品牌,也是阿里、美團、拼多多等互聯網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最多時,整個社區團購市場曾有300-500家企業同時存在。
近幾年,社區團購行業歷經多輪洗牌。在2017-18年長沙社區團購平臺的競爭中,知花知果積累了一定平臺規模和用戶粘性。某種程度上,前期的經營基礎為迎戰后期資本巨頭低價補貼做了準備工作。
2020年起,行業遭遇了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資本巨頭的強力沖擊,不少社區團購平臺就此沉寂。知花知果總結行業經驗,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存活至今,實現總部盈利,并有進一步擴張的計劃。
除了前期的經營基礎,對消費者足夠的重視也是知花知果守住陣地的一大因素。知花知果擁有「中高端計劃性」的明確消費定位,銷售商品以水果、海鮮、鮮花等生鮮品類為主,與其他社區團購平臺和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巨頭形成差異化運營,避免了直接價格對壘。
同時,知花知果反對盲目擴張sku品類,將sku數控制在數百個,旨在更好地分配采購精力,在「多」和「好」的消費體驗中選擇「好」,穩固了客源。
此外,知花知果還十分重視團長培養和供應鏈的優化,重視團隊穩定高效,并積極開辟上游精品渠道。這使得知花知果進一步形成自身競爭壁壘。
目前,知花知果把目光放在了打造能夠快速復制的市場拓展模型上,為全國性的擴張做方法論儲備。據了解,今、明兩年知花知果會將業務重心放在華中區域。2024年,公司計劃向全國市場拓展。
01
重視消費者
早在2017-18年,第一波資本涌入社區團購領域,長沙的幾百家平臺陷入商戰,此時社區團購這一模式尚在起步階段,sku規模有限,各平臺的競爭往往集聚在幾個單品上,形成一種激烈競爭的氛圍。
2020年后,資本巨頭開始下場做平臺時,知花知果創始人蔡世龍表示,隨著幾年來行業的發展,各平臺的sku數增加、每天上架500到1000個,單品競爭的強度已經被顯著分散,平臺感受到的壓力反而沒有太大。
在這一時期,知花知果一個明顯的感受是流量的短時間下降。起初,消費者會被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資本團的低價吸引,小程序訪問量有所下降;但由于知花知果中高端定位下的消費者更重視商品質量,他們往往會回流。
同時,資本團通過低價補貼策略,吸引了許多新的消費者,擴大了社區團購的消費者基數。因此,整體而言,知花知果的GMV并未明顯縮減。
第二個由資本團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是團隊和團長的信心不足。為此,知花知果在2020年內將原本一年一兩次的團長見面會增加到20場,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以穩住軍心。
可以說,在與資本團角力的過程中,知花知果成功保持住了用戶粘性和團隊穩定。
知花知果在布局團購業務時就明確了「滿足中高端家庭的計劃性消費」的定位。
關于中高端,蔡世龍介紹,創業之初,知花知果以「找到更好吃的水果」為運營理念,后來,這一理念逐步演化為對中高端產品的追求。商品結構上,知花知果以水果、鮮花、海鮮等為主,生鮮品類占比達到60%。
在多數社區團購平臺關注的品類中,標準化商品市場已經飽和,挖掘新競爭優勢的難度較大,且標準化商品的客單價較低,利潤空間有限。所以,知花知果選擇將中高端作為選品理念。
關于計劃性,在研究了整個市場業態,與即時零售和傳統零售門店模式對比后,知花知果決定通過強調計劃性屬性的選品策略,來更好地緊扣消費者的需求。在產品結構中,最重要的是剛需、高頻產品;其次是「人無我有」的新、奇、特產品,如零食等;第三種是用以引流的低價產品。
2019年,知花知果的sku數達到了1000個,但考慮采購精力有限無法保證品控,知花知果有意識地壓縮了sku數,一度將sku數壓縮至300個,保證了多快好省中的「好」。這一做法也使知花知果能更好地把握單品銷量,從而控制供應商的配送成本和平臺的銷售成本,實現了多快好省中的「省」。
以上舉措使得知花知果與資本團巨頭形成了差異化定位,并收獲了更加穩定的用戶、客單價、產品質量,在互聯網企業低價補貼帶來的沖擊中站住了腳。
02?
人與貨
知花知果對團長的培養十分重視。除了前文提到的召開團長見面會穩定軍心,知花知果也有一套自己的團長管理方法,將團長看作「半個客戶+半個員工」,既關注團長的訴求,又對團長的工作提出要求。
目前,知花知果不再接受兼職團長,而是著眼于培養為平臺獨家服務的全職團長,并為此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培訓體系。對于團長來說,在知花知果全職工作,每月可以實現7000-8000元的收入,銷售情況理想時,甚至可以達到幾萬元,基本可以滿足團長的收入訴求。并且,團長的工作時間相對自由,適合「寶媽」等靈活就業群體。
對于知花知果來說,蔡世龍認為,一家社區團購的競爭對手不僅在于其他社區團購平臺,還包括社區超市、生鮮店、電商和大型商超等一系列零售形式,只有團長全職參與,才有足夠的精力提供優質服務,提高在零售行業中的競爭水平。
此外,知花知果還通過向新加入的團長收取5千元費用的方式,提高了團隊準入門檻。之所以制定5千元的費用標準,是為了更吻合團長的心理基準。過低的收費,起不到門檻和監督效果,而收費過高則會拔高團長的收入預期,由一份單人工作變成全家工作,和知花知果實際能給的報酬不符。
除了「人」,知花知果也十分重視對「貨」的把控,始終在不斷嘗試優化上游供應鏈。
前期,知花知果就嘗試過打通上游產地,2019年,知花知果曾選擇直接去水果產地承包果園。從今年開始,知花知果展開了「與基地合作進行訂單化生產」的探索。即知花知果為農民提供穩定的銷售渠道,承擔價格波動和保底銷量,同時提出統一的產品標準,并與技術公司合作,對農戶進行農業技術方面的指導,進而獲得品質穩定的產品。
蔡世龍舉例,今年知花知果將藍莓葡萄作為試驗性產品,今后還會嘗試其他產品,通過專業指導,改善因為農戶種植技術而造成的產品口感下降問題。
03
對外擴張計劃
知花知果的擴張計劃并不是盲目復制,而是反思過往的失敗經歷后,意在從不確定的商業運行中,提煉出一種確定性的方法論。
2019年時,知花知果一度將收購當地團隊作為擴張方式,但很快,團隊文化、行為風格不一致等矛盾凸顯出來。知花知果意識到,擴張需要更深的方法儲備和團隊磨練。
目前,知花知果圍繞著倉配、商品、銷售三個業務板塊,搭建了可以復制的團隊運營模型,降低了倉配物流成本、穩定提升團效,從而實現穩定盈利。在未來,知花知果將會運用這套模型,在新布局城市的倉配體系上打造商品和市場業務板塊團隊,從而完成擴張目標。
明年,知花知果將繼續深耕湖南、湖北、江西等華中地區,確定模型能夠在湖北和江西運行成功后,在2024年邁開全國性擴張的步伐。
蔡世龍指出,部分資本團和創業公司在社區團購的運營中一味依賴低價補貼策略,在投資減少時便不得不收縮規模,甚至一直“燒錢”直到運營不下去。而知花知果則更關注消費者、團隊和產品本身,才得以守住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