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乾山
來源:商界(ID:shangjie-1994)
近日,據《北京商報》報道,麥德龍中國的新老門店,將陸續以“付費會員店”形式面向消費者。屆時,消費者需購買199元會員卡,持卡才可進入麥德龍購物。
全面轉型付費會員店,對于麥德龍來講,可謂入華以來最大的模式變革。自1996年在中國開出第一家門店后,這家“歐洲第二、全球第三零售批發超市集團”一直以“德式保守”姿態在中國市場展露拳腳,2008年迎來業績高峰之后,便開始在“大賣場”與“會員店”模式中來回橫跳。2019年,麥德龍“賣身”物美,并于今年開始加速奔跑,麥德龍將跑向哪里?
01
特立獨行的B2B之路
麥德龍全球第一家“現購自運”(Cash&Carry)賣場開設于1964年,位于德國埃森市,占面14000平米,相當于兩個足球場的大小。
“現購自運”模式,即讓顧客在倉儲式商場內自選商品,以現金支付并取走,是一種綜合型的自助式批發業態。它的優勢在于高性價比、及時獲得商品以及更長的營業時間。
麥德龍門店面積多在1-2萬平方米,賣場像一個巨大的倉儲車間,各類商品被整齊地碼在儲物貨架上。這種零售模式主要是以企業客戶為主,和沃爾瑪、家樂福等提供個人消費的零售大賣場有著本質區別。
1996年,麥德龍在上海普陀區開出第一個賣場。彼時,華潤、物美、家樂福、大潤發等知名零售企業陸續成立或進入中國大陸。在當時中國還以小賣部、雜貨店、批發市場、百貨商場為主要零售業態的時代,麥德龍將“批發”與“零售”兩個原本分開的購物場景,以組合形式帶進了中國。
會員制的麥德龍,進入中國后堅持B2B經營模式:只有出示營業執照等相關證件,經過注冊,辦理麥德龍會員卡的專業客戶,才能夠在麥德龍采購。所謂的專業客戶主要是酒店、餐館、食堂、中小零售商,及企事業單位等。
個人用戶若要慕名前去采購,得向有商業卡的朋友借會員卡才行。
盡管苛刻,但麥德龍也有著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比如,產品種類超過2萬種,可以滿足用戶一站式采購需求;產品質量過硬,進入麥德龍供應商名單的,大多是國內的名牌企業和合資企業;有很多國外直采商品,生鮮食品也均來自國家機構認可的單位……
這些優勢讓麥德龍迅速打響了品牌。但是同時,麥德龍在華早期仍然走得緩慢,原因有二:
1.2B的定位
當時的中國零售市場,增長迅猛的是以2C大賣場業態主導的現代零售業,開放式柜臺、平價銷售,代表企業就是家樂福和沃爾瑪,它們當時的競爭對手是中小超市、雜貨店、傳統百貨商場。麥德龍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它想顛覆中國經久不衰的批發市場和小商品市場。
中國的批發市場早已形成一套獨有運營體系,以及一個傳統、成熟、消費群體固定的形態。尤其在二三線城市,批發市場和小商品市場比超市更具有價格優勢。麥德龍希望拿下的主力客群——餐飲業和酒店業,主流購買渠道也在批發市場。團購業務方面,區域本土超市基本都在做,麥德龍“搶食”并沒有價格優勢。
加之C端客戶被擋在門外,因此入華之后麥德龍很難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2.自建物業
由于店面規模巨大,麥德龍的選址難度很高,所以自成立以來,麥德龍通常在交通便利的城鄉結合部,自己購買土地,建設店面。
硬幣都有兩面,自建物業雖然導致開店投資巨大,店面擴張速度緩慢,但如今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這些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店面,已成了稀有寶貴的資源,這也是為什么麥德龍中國更“值錢”的因素之一。同時,自購土地所帶來的增值作用,也為麥德龍能在2007年開始盈利起到了作用,至少免去了因物業成本上漲而產生的壓力。
2008年,對麥德龍中國而言,是里程碑的一年。這一年麥德龍在中國市場銷售額達到了126.46億元,雖然這一數字在中國連鎖百強中只能排到26位,但麥德龍的單店銷售卻高達3.3億元,在外資連鎖零售企業中僅比大潤發低300萬元,超過了沃爾瑪和家樂福兩大巨頭,也遠超內地其他連鎖零售企業。更重要的是,在2008年,麥德龍在中國市場第一次實現盈利,并且自此再沒有過虧損。
02
折戟B2B
2008年之后,中國各類連鎖商超、零售業態崛起,電商購物也迎來爆發。
高效優惠的購物、便捷迅速的物流,許多線下商超和會員店,均在電子商務發展的浪潮中被拍在了岸邊,外資商超撤出或者尋求本土合作伙伴的消息頻出,麥德龍所面對的競爭環境逐漸變了樣。
“我在意大利擔任總裁的三年時間里,從到任第一天到走的那一天,市場上的競爭者、消費者的習慣,幾乎都沒有變化。但是在中國,這樣的變化可能在幾個月當中就會發生。”時任麥德龍中國總裁康德表示。
B2B是麥德龍根植于基因的模式。
“任何一個國家,其B2B業務如果不能順利展開,那就不是可作為戰略投資的市場,就應該以財務投資,或者其他方式存在,且有離場時間表?!?/p>
據《商業觀察家》報道,在德國,B2B業務和B2C業務營業執照不一樣,相較B2C,B2B公司企業所得稅更少。因此,麥德龍會刻意限制海外投資B2C生意的占比。但尷尬的是,麥德龍從入華至今,2C業務實則一直是“曲線救國”狀態。
特別到2010年左右,麥德龍中國的2C業務占比逐漸就超過40%,2015年突破50%。在麥德龍的銷售額中,有大量的2C業務,“很多個人消費者也在用單位的會員卡在麥德龍進行消費”。
但麥德龍中國的真實情況是,上海總部“強壓”全國各門店做2B業務為主,各門店店長卻“暗渡陳倉”,一直在把2C的生意捏合成2B的形式,以便拿到更好的折扣。這算是業內公開的秘密:“麥德龍中國報表中2B的生意里,有大比重2C訂單。公司總部心知肚明,卻很難監管。訂單的確有合同有票據,看起來都是2B的生意,但其實有一個中間商,貨到中間商就被分開散開出去了,實則還是2C業務?!?/p>
這種狀況在2014年發生了改變。席龍擔任麥德龍中國區總裁后,提出把2B生意的價格公開透明化,這樣一來,將小C捏合成小B、中B的做法走不通了,此前碎片化的采購失去了價格優勢,小B客戶漸漸流失。
盡管放棄了會員制,麥德龍也未在吸引個人消費者方面投入過多的營銷費用。在中國之外的市場,麥德龍為了保持對批發客戶的專業性,會杜絕向個人消費者出售商品。而麥德龍中國將B2C那部分的銷售收入稱為“專業型客戶的個人補充型消費”。
麥德龍極具“德式保守”,這一時期,很多企業以拓店來擴張搶占市場,而麥德龍的宗旨為“100%可行的把握”。在沃爾瑪中國下沉三線城市,門店一度開到400多家,家樂福開設200多家門店時,麥德龍門店仍舊不過百。
不過,麥德龍中國的歷任高管盡力求變。保守、開創、穩中求變,這些不同的要素因不同的高管出現在麥德龍各個階段。
保守之時,比如從2007年到2011年這4年里,麥德龍在中國一共只開出10家新門店,而開創之時,2012年一年內開出了12家店,甚至還改變了最初只自購土地建店的原則,調整為租賃與自購相結合的形式,增加選址機會。但是,對于麥德龍總部來說,只有一個宗旨,“做再好,也不是我的核心業務。”于是一變再變。
2017至2019年,麥德龍在華銷售額分別為213億元、209億元和220.8億元,增幅縮窄。究其原因,一是做2B生意,麥德龍沒有價格優勢;二是高端會員的分流已經形成。麥德龍迎來了2B2C兩頭都面臨激烈競爭的尷尬局面——面對傳統批發市場,麥德龍價格無優勢;面對B2B電商平臺的崛起,麥德龍的數字化能力又還停留在2C業務上,2B業務的數字化未曾啟程。
久經疲軟。2019年10月11日,中國物美宣布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將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則持有20%股份。
03
轉型“付費會員店”
“賣身”物美,其中有一個大背景。
2008年至2018年,麥德龍集團的全球營收從歷史最高峰的655.29億歐元,下降到了370.82億歐元。2008年高光過后,麥德龍營收便一路收窄。2015年營收592.16億歐元,2016年猛跌63%至218.70億歐元。
雖然中國市場盈利能力尚可,但中國市場僅占麥德龍全球營收比重的7%左右。而且,2018年麥德龍中國營收為30.3億美元,凈利潤不到3000萬美元。
其實,2016年上半年結束,麥德龍中國業績壓力就相當大。有消息稱,在中國待了十幾年的麥德龍中國外籍高管,曾私下對身邊的人說,麥德龍中國除了賣好像沒有別的方法了。
麥德龍中國的出售,最早起源是在2016年年底,對象是阿里巴巴,據稱麥德龍獅子大開口,喊出了45億美金的售價,出售未果。
從2010年到2019年,麥德龍中國的創新業務有過很多,中型商場、便利店、O2O電商,但無不雷聲大雨點小,半路夭折。
隨著中國電商業的狂飆突進,傳統大賣場紛紛遇到了生存的危機。投身物美之后,麥德龍中國表示,麥德龍中國將在現有管理團隊下獨立運營,并繼續使用“麥德龍”品牌。
“換了老板,馬照跑,舞照跳。”
不過,“吃下”麥德龍,物美壓力也不小:超150億元的花費、麥德龍的債務杠桿、利息支出,以及管理團隊、門店整合、企業文化等。雙方經歷了艱難的磨合期,直到2020年重新確定了新的戰略方向——開啟會員制。
如今,付費會員正在漸漸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山姆與Costco在國內的流行,只是會員制興盛的一個側寫。吳曉波曾在2018年底提出:圈層社交、私域電商和會員制將會是一個相互勾連的、不斷變化的商業業態,會員制將成為最流行的消費者關系模式。
不僅麥德龍在大刀闊斧地進行“付費會員店”改造。自2021年5月以來,付費倉儲會員店在中國市場上風起云涌,盒馬、Fudi、華聯等倉儲會員店先后開業。倉儲會員店再次成為外資零售在中國大陸競逐的又一新業態和戰場。
據艾媒咨詢數據,2021年,倉儲超市市場規模增長開始加快,同比增速高達12.3%,預計2022年整個行業將實現10.1%的增長,市場規??蛇_335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就有超過10家零售企業入局倉儲會員店,一年中新開的倉儲會員店數量超過了100家。
戰略既定,麥德龍按下了加速鍵。
2021年11月27日,麥德龍在北京、成都、南京、青島、大連、無錫、長春、常州八座城市開出16家會員店,一口氣追上了會員店賽道的頭部玩家。今年5月,北京海淀四季青會員店開業;9月底,武漢洪山店開業;11月19日上海寶山店開業;2022年年底前,北京大成店也將開業。截至目前,麥德龍在全國范圍內共有23家會員店,付費會員數突破300萬。
進入中國的第26年,麥德龍開始加速奔跑,只不過這次在“付費會員店”這條路上能跑向哪里、能跑多久,還是未知。
/部分資料來源/
《麥德龍,可惜了》——商業觀察家/顏菊陽
《麥德龍,何以走上“賣身”之路?》——礪石商業評論/張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