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siwce"><nav id="siwce"></nav></cite>
  • <strike id="siwce"></strike>

    每年倒掉1200萬噸,賤賣都沒人要:被進口碾壓的國產水果,何時能奪回尊嚴?

    快刀財經
    2022.11.07
    本應大放異彩的國產水果,為什么走到了今日困境?

    文:朱末

    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又到瓜果飄香的豐收季節,空氣里滿是醉人的甜蜜。

     

    比起消費者們樂見其成的“水果自由”,果農們卻是如履薄冰。這是因為行業內多年未破的怪圈——國產水果每到上市季就滯銷,最終只能賤賣甚至倒掉。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進口水果截然不同的待遇,即便價格一路走高,仍然大受歡迎。以今年年初的廣西砂糖桔為例,行情低迷到直接跌破1元/斤,成了名副其實的“傷心果”,而進口柑橘卻是搶手的“香餑餑”,每斤價格普遍在10元以上。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1年,我國果品產量達29970.2萬噸,產值近兩萬億,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產國。


     


    但這串看似光鮮的數據背后,卻存在一個冷酷的事實:國產水果的年損耗多達1200萬噸,造成經濟損失達4000億人民幣,豐產不豐收,有量無市。

     

    更尷尬的是,國產水果常被看作是進口水果的“平替”。不為大眾所熟知的真相是,我國市場上的不少優質品種均來自國外,近10余年來,我國從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意大利等國引入近20余個大櫻桃品種;巨峰、夏黑、金手指等熱門葡萄品種,也來自日本。


     

    “拿來主義”的后果就是,我國水果品種高度依賴外國,缺乏優質本地品種,產業發展緩慢,產品采摘、分選、包裝嚴重落后,低檔與同質化成為國內水果難以擺脫的“標簽”。

     

    中國不缺水果,缺的是好水果。雖然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水果品牌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知名名牌依然鳳毛麟角。

     

    明明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卻生生將一手好牌打爛,本應大放異彩的國產水果,為什么走到了今日困境?


    01
    墻內開花墻外香
    國產水果的隱痛


    2021年10月,由一株果蔬藤條引發的“天價官司”塵埃落定。

     

    中國商人高某被新西蘭高等法院判處賠償全球奇異果生產巨頭佳沛(Zespri)1225萬紐元(新西蘭貨幣,約5558萬元人民幣),這還是已經大打折扣的數額,引發國內網友熱議。

     

    事情的導火索在于,高某將佳沛公司實驗研究出的“陽光金果”和“魅力金果”的果樹芽木偷運出去,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被我國果農大規模種植。


     

    事情發酵后,輿論呈現兩極分化:有人認為高某確實侵犯了對方的正當權益;也有人不服氣,認為種我們自己的水果,憑什么被外國索賠?

     

    眾所周知,獼猴桃原本產自中國,世界上54個獼猴桃品種,中國就有52種及38個亞種,但最后卻是在新西蘭被發揚光大,進而打造成世界最知名的獼猴桃品牌“佳沛”,每年生產近8000萬箱,銷售遍及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氣人的是,中國獼猴桃的雖產量是新西蘭的5倍,但新西蘭卻把20%的奇異果賣給了中國,并且供不應求。如今,中國已成為新西蘭奇異果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價格上的落差則更為明顯。一邊是一個售價高達12-30元的奇異果,一邊是4-8元每斤的土生獼猴桃,背后的經濟效益,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最為可惜的,是武漢植物園曾自主選育出珍貴的“金桃”獼猴桃,因為沒有國內企業愿意以合理價錢接手,科研成果得不到相應尊重和回報,只能無奈地將國內市場專利使用權割愛給意大利公司,對方承諾不僅會擴大獼猴桃的種植面積,也會繼續支付專利使用費。

     

    這就造成了一種極為荒誕的場景:中國培育的獼猴桃品種,若想要躋身國內市場,還必須得通過國外引進的方式,不免諷刺。

     

    除了這樁驚人的獼猴桃案,2020年,美國加州的International Fruit Genetics曾起訴中國,認為中國盜種了他們育種研發的甜蜜藍寶石葡萄。

     

    2021年4月,日本政府通過《新種苗木法》,對1900多種農作物新品種進行了“封鎖”,再也不允許這些新品種的種苗被帶出日本,特別是嚴防死守流向中國。


     

    國產水果飽受詬病的“拿來主義”背后,其實是基于當初的國情所決定的。在尚且吃不飽飯的年代,專家們選擇將科研集中在糧食育種上,直到改革開放后,我國果蔬育種才開始起步,且在1996-2007年間,由于科研體制的變化,還出現了育種停頓的問題。

     

    果樹育種又是一個周期漫長的過程,通常培育一個果樹新品種的時間為24年左右。育種者、經費支持、工作機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自主選育的突破性品種不多。

     

    再加上國內選育出的品種,種植者需要承擔“品種研發成本”,國人自然更愿意種植那些已經成熟的引入品種,可以很大程度地省去市場教育的費用和時間,看似高效,實則短視。

     

    以國產蘋果為例,2016年的產量為4388萬噸,其中超過70%的蘋果是紅富士品種。有人曾把全國不同產區的蘋果放在一起進行盲測,結果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專業人士,都不能準確說出各個蘋果的出處。


     

    這種情況下,大量同質化產品同一時間上市,賣不上價是必然結果。而一旦出現像新西蘭愛妃蘋果這樣差異化的產品時,就會輕易勝出。

     

    愈演愈烈的惡性循環下,國產水果如何能不滑向深淵。


    02
    亂象重重人心盡失
    國產水果頑疾難消


    2021年3月,澎湃新聞接到相關爆料,稱在享有“沃柑之鄉”美譽的廣西南寧武鳴區,果商為了保證品相,擅自調高抑菌農藥的稀釋濃度,安全隱患被長期忽視。

     

    在記者暗訪調查中發現,當地沃柑經采摘后會被送到洗果廠,進行清洗、打蠟并浸泡抑菌農藥保鮮。而在浸泡過程中,會混合使用多種抑菌農藥,浸泡后的沃柑并未按照存儲安全間隔期,而是直接送往市場銷售。


     

    如果擔心濃度不夠導致沃柑腐爛,果商還可自行購買農藥繼續添加,如此沃柑可以保存兩個月左右,待到價格上漲時再行出手。

     

    這種未經存儲降解的果面會有農藥殘留,食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深知內幕的果農從來不吃,卻對“潛規則”視若無睹,只因這樣才能賺到更多“辛苦錢”。


     

    事實上,“農藥沃柑”不過是國產水果亂象的一個縮影,頑疾還遠不止于此。由于國產水果缺乏規劃,果農們習慣跟風種植,一窩蜂的后果是,品質越種越差,價格越賣越低,口碑和人心盡失。

     

    葡萄品種“陽光玫瑰”,就是前車之鑒。早在10年剛引進的時候,我國陽光玫瑰種植面積只有幾百畝,而到現在,種植面積已達到了八十萬畝。

     

    作為日本引以為傲的稀有品種,陽光玫瑰第一次在國內上市時,就因價格高達200-300元/串,喜提“葡萄中的愛馬仕”之稱。利益驅動下,陽光玫瑰迅速在中國各地推廣種植,不管環境適不適合,也不管技術能不能支撐,先占坑再說,急功近利風氣盛行。

     

    于是,農民種、老板種,甚至房地產大佬也來跨界種植。瘋狂擴張的同時,參差不齊的品質,讓“陽光玫瑰”一步步失去市場,價格大跳水。


    ▲國內14個基地的陽光葡萄,外觀各異

     

    根據北京新發地農產品市場價格公示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新發地的陽光玫瑰批發價分別為26.7元、22.3元、25元,和巔峰時不可同日而語。


     

    種什么因,得什么果。為了得到果粒更大、產量更高的陽光玫瑰,不少種植者盲目選擇犧牲風味,以換取好價錢。就拿肥料這項來說,在日本原產地,“陽光玫瑰”多采用的是植物源的有機物,比如木屑、核桃殼等。

     

    但在國內,大多數情況下用的是動物源性的有機肥,比如動物糞便,甚至有果農為了節省成本,利用有機肥,比如磷肥、鉀肥、鈣肥。要知道,長期使用化肥農藥,會打破果樹自有的生態平衡和免疫力,一旦停止就會出現大量減產乃至絕收,于是化肥使用年復一年,土地越來越貧瘠,收獲的果子越來越不好吃。


     

    所以,陽光玫瑰的果粒的確是催大了,但品質卻大打折扣,空心現象明顯。陽光玫瑰的早摘現象同樣普遍,為了搶占“嘗鮮”的先機,果農會在果實尚未完全成熟之前采摘,以至于糖酸比出現巨大差距。

     

    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終于吃上了這個昔日的水果貴族,卻發現不僅沒有想象中的驚艷,還有點澀口,更嘗不出來什么“玫瑰香”,都不及普通的巨峰好吃。


     

    失望過后,被市場拋棄是理所當然的結局。


    03
    缺乏標準發展無序
    國產水果能否翻身

     

    近年來,國產水果滯銷的新聞頻出,如陜西蘋果、眉山柚子等,來自進口水果的強烈沖擊,壓得國產水果毫無還手之力。

     

    數據足以說明問題。2011-2013年,我國水果進出口還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2013年之后,進口水果開始超過出口水果,2016年-2019年基本上呈指數級增長的狀態,而我國水果的出口量卻是不溫不火。


     

    2020年之后,雖然受疫情影響,進口水果數量有所減緩,但水果貿易逆差仍在持續擴大。根據預測,未來10年中國水果進口的平均增速將持續高于出口的平均速度。

     

    從水果的進口量看,櫻桃和榴蓮一直是我國進口水果的熱門品類。比如泰國80%的榴蓮,智利80%的鮮櫻桃都進入到了中國的消費市場,即便售價不菲,消費者仍然趨之若鶩,供需兩旺。


     

    國產水果與進口水果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安全、品質、品牌、口感等方面。進口水果的生產國家多以工業化的方式種植,成果率高,且普遍采用光電分級,可以分選出色澤、單果重、糖度、水分都各項指標接近的水果放在一起裝箱,保證出品優良統一。

     

    反觀我國,到現在還沒有標準化的果品質量管理體系,果品以次充好、濫竽充數的現象屢見不鮮,無序的發展更是不斷拉低著中國水果的總體質量。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法國非常重視農業技術推廣,有一套完善的體質和機構設置,法國農科院推廣了74種栽培植物的優良新品種400多個,培育的許多品種在國內外享有聲譽。

     

    日本政府對農業生物技術、品種的研發也非常重視,將發展生物農業技術納入到了國家發展規劃中,結合地區土壤、地形等特點研發不同品種,走精細化品牌農業發展道路。

     

    而據有關部門估計,我國在應用和推廣方面的科研成果不過1/3,許多成果未經中間實驗和生產實驗,且由于專項經費太少,使得許多工作無法鋪開和實現。

     

    好在,國家已經意識到了依賴國外引入品種,可能帶來的“卡脖子”問題。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里,專門提出了“要打好種業翻身仗”的目標,加強自主選育品種,既是立足當下,也是面向未來。


     

    隨著國外對于種子知識產權的日漸收緊,水果戰爭已不是小打小鬧的格局,握住品種研發的“芯”,刻不容緩。

     

    當然,羅馬非一日建成。無論是市場化研發、標準化種植,還是社會化服務、供應鏈輸送,我國水果產業有太多亟待提高的地方,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但是,如果不能從根上真正重視起來,總是一味“躺平”,國產水果的未來,恐怕依然難逃“恨鐵不成鋼”的命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1.浪潮工作室《葡萄中的愛馬仕,為啥不香了》

    2.神農島《“拿來主義”救不了國產水果》

    3.澎湃新聞《放兩個月都不回爛的沃柑,果農從來不吃》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快刀財經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V在线播放|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sss视频在线精品| 99国产精品久久|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电影网在线好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免费看国产精品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9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一区 |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