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木子
近日,貴州省工商業聯合會與貴州省企業聯合會共同發布“2022貴州民營企業100強”榜單。該榜單以2021年度企業營業收入為基準,其中,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42.01億元的營收額,位列第11位,跌出了前十。

(圖源網絡)
根據往年的公開數據顯示,2016-2020年,老干媽的營收分別為45.5億元、44.47億元、43.28億元、50.23億元和54.03億元,老干媽2021年的營收比2020年少賣了12億元。
這下跌的20%銷量究竟是因為什么?老干媽怎么突然就賣不動了呢?
2021年,很多行業在疫情的沖擊下都受到了波及,很多消費品類營收下滑,但是辣椒醬的市場規模卻是不降反升。
據數據顯示,我國辣椒醬行業市場規模從2017年324億元增長至2021年390億元,呈穩步增長趨勢,但是人們的購買渠道可能出現了變化。

(圖源網絡)
老干媽在線下渠道的普及可以說是辣醬行業的第一,老干媽擁有龐大的經銷商網絡,強勢的鋪貨遍及90%以上的線下超市,8塊多的價格成為了行業基準線,在價格區間內可謂是壟斷了辣醬市場,在老百姓中擁有極高的認知度。
但是線上消費卻缺少了這種優勢。長期的疫情改變了很多消費者的習慣,相對年輕的消費者更是電商的忠實用戶。老干媽在18年入駐了淘寶和京東旗艦店,入場相對其他年輕品牌晚很多,經營者是貴州悟空有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2019年和2020年的高營收也許與兩次互聯網事件脫不開聯系。
2019年9月,老干媽與聚劃算合作的“擰開干媽”的魔性廣告在網絡上黑紅。

(圖源網絡)
2020年6月,騰訊狀告老干媽一案,后續發現是三人偽造老干媽印章跟騰訊打廣告,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大規模的關注。眾多網友吃瓜造梗,“南山必勝客”居然輸在老干媽手里,老干媽的熱度也跟著暴漲。
(圖源網絡)
2021年沒有引爆網絡的大事件,在電商平臺里如淘寶搜索辣椒醬,往下劃幾頁都看不見老干媽的影子。在年輕化,電商化上,老干媽可謂是被這些新式的辣椒醬品牌碾壓。
但是對于辣椒醬來說,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味道。現在的老干媽已經不再是記憶里的味道,這可能是導致銷量下滑的最大元兇。

(圖源網絡)
老干媽油辣椒味道的改變可能要追溯到幾年前。2014年,年近70的陶華碧選擇隱退,將老干媽的股份分成兩份,大兒子李貴山49%,二兒子李妙行占51%掌舵老干媽。2015年,媒體就報道稱,二兒子李妙行拍板將以前用的12到13元一斤的貴州辣椒變成了7-8元一斤的河南辣椒,以節省成本。
原料一換,辣椒醬的口味不復從前。為了挽回直線下跌的口碑,2019年3月陶華碧再次出征,說要用回以前的配方。但官網的介紹里,辣椒原料卻不再是純粹的貴州辣椒了。

(圖源網絡)
味道失去了靈魂,老干媽的價格優勢也搖搖欲墜。
今年3月老干媽漲價上了微博熱搜。“老干媽”對經銷商發布了一份調價公函,從2022年3月1日起對部分產品銷售價格進行重新調整。據經銷商們透露,漲價幅度大約為每瓶1-2元。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價格也是相當重要的決策因素。老干媽最經典的280g風味豆豉油辣椒,漲價前零售價格長年保持在8.5元左右一瓶。漲價之后老干媽就自毀價格護城河,去了網紅辣醬遍布的10元以上區間。
新晉的辣醬品牌各有特色,遍地開花,在老干媽口味不在的時候,已經占領了不少市場份額。新銳品牌虎邦辣醬避開傳統線下渠道,與外賣平臺綁定發展;飯爺辣醬找了林依輪代言,上線三個月就獲得了8300萬元融資;岳云鵬的江湖鋪子、李子柒添加牛肉的新式辣醬......更有老品牌如李錦記、辣妹子、飯掃光在旁虎視眈眈,辣椒醬的戰場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食品行業的底層邏輯仍然是安全第一,價格王道,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消費的升級,人們早已不只是能吃飽就行的年代,對于食品的需求已經呈現多元化。
對于眾多消費者來說,老干媽是全國范圍內最具辨識度的辣醬品牌,是國貨之光;更暢銷海外,承載著濃濃的家鄉味,是留學生們出門在外吃不下飯時那個唯一的慰藉。甚至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媽”。
但現在的老干媽已經不是你以前的那個“干媽”了,價貴了,味變了,更多辣醬品牌也會乘勢而入,想要重新獲得消費者們的青睞,老干媽可能需要重新認識市場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