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賈白雪
來源: 消費鈦度(ID:xiaofeitaidu)
01
三次回應“雙標”
10月10日,海天味業發布公告,針對此前添加劑“雙標”風波進行了第三次回應。海天味業在公告中稱,“國內作為公司最大的消費市場,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的同時,國內的產品線種類更為豐富。”
據悉,該“雙標”風波最早由自媒體博主發布的一則以添加劑勾兌醬油的短視頻引起。之后,便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自己買的海天醬油,發現國內外兩版海天醬油的配料表有所差異。
網傳視頻顯示,國外售賣的海天醬油配料表上僅有原料水、大豆、食鹽、砂糖、小麥,而國內售賣的醬油則添加了谷氨酸鈉、5’-呈味核苷酸二鈉、5’-肌苷酸二鈉、苯甲酸鈉、三氯蔗糖等食品添加劑。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顯示,前3種為增味劑,苯甲酸鈉為常用的食品防腐劑,三氯蔗糖則為甜味劑。
對此,海天味業分別于9月30日和10月4日兩度發布聲明。海天味業在首次聲明中表示,公司所有產品都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產,所有產品使用的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及使用量等均符合國家標準。第二次聲明則指出,各國對食品添加劑均有明確的法規標準,這些標準本身沒有高低之分、優劣之別。
對于食品添加劑的安全和健康問題,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食品添加劑只要在國標的使用范圍之內,就是安全的,消費者不必“談添加劑就色變”,關鍵是要看劑量。“消費者不僅要有健康意識,還要有健康知識去支撐。”
同時,中國調味品協會也表示,食品生產企業只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的規定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其生產的產品就是安全的。
但該事件并未就此平息,多數網友仍然質疑海天味業在國內外執行不同的標準有失偏頗。在第三次回應中,海天味業則直接否認“雙標”,稱“海天味業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
《消費鈦度》發現,在線上零售平臺,有多款海天系列零添加產品在售,包括醬油、料酒、蠔油、拌飯醬等品類。不過,這些零添加商品價格相對高于海天味業的其他同品類產品。
朱丹蓬分析,零添加產品在國內市場有限,但此次“雙標”事件仍給包括海天在內的中國企業敲響警鐘,需讓食品添加劑標準趨于合理,趨于科學,趨于尊重國人。
02
業績增速放緩
公開資料顯示,海天味業源于清乾隆年間的佛山醬園,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1955年,25家佛山醬園組建成為“海天醬油廠”,于1995年改制為國有參股的有限責任公司——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有限公司。
自1990年代始,海天味業已連續多年保持醬油產銷量全國第一的紀錄,且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速。2014年,海天味業在上海交易所主板上市。此后,海天味業營收始終保持雙位數增長,其中醬油品類銷量連續二十多年位于全國第一。2021年年初,海天味業股價達歷史最高點152.14元/股,總市值突破7000億元,被譽為“醬油茅”。
但連續三則公告并未能修復品牌形象,海天味業依舊遭遇資本市場用腳投票。10月10日開盤,海天味業股價跌近8%,市值蒸發300億元。截至10月10日收盤,海天味業報收75.08元/股,下跌9.35%,總市值為3479.08億元。
此外,海天味業近年的業績情況也并不如既往順遂。過往財報顯示,海天味業近年的營收、凈利潤增速均呈逐年下滑態勢:2018年至2021年,海天味業營收增速分別為16.8%、16.22%、15.13%、9.17%;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3.6%、22.64%、19.61%、4.18%。
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海天味業實現營收135.32億元,同比增長9.73%;歸母凈利潤33.93億元,同比增長1.21%,凈利潤增速創歷史新低。
對于業績失速,海天味業稱,增長放緩是源于社區團購“惡性競爭”分流了部分消費者,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帶來的壓力,以及疫情給部分地區的餐飲業務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對于實現今年營業目標,目前確實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但海天不會輕易放棄和放松目標。
朱丹蓬分析稱,“海天味業的業績放緩是必然的,股價也是虛高的,目前海天味業正進入一個平緩期。”
03
二次增長的契機
在傳統醬油不再滿足日益健康化的消費趨勢下,以醬油為主營業務的海天味業也開始尋求更多增長機會。
目前,醬油市場總產量及市場需求量整體呈現萎縮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醬油總產量于2015年達到1011.9萬噸的高峰,此后呈現出降低態勢,2021年的總產量僅為788.15萬噸;中國人均醬油需求量從2015年的7.28千克降至2020年的4.86千克。
在此背景下,海天味業的醬油業務也出現增速放緩的情況。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1年,海天味業醬油業務收入從102.36億元增至141.88億元,但收入增速卻從15.85%降至8.78%,銷量增速從14.78%降至8.44%。
與此同時,醬油行業市場更加細分,誕生了零添加、減鹽、紅燒、原釀、有機等醬油品類。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業、以“有機”出圈的好記醬油,以及推出原釀本味的李錦記、原曬醬油的廚邦,將醬油江湖玩出新花樣。
在主業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海天味業也開始加入醬油行業的新戰局,其中海天味業的高端醬油系列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華鑫證券研報顯示,海天味業的高端醬油占比已從20%升至40%左右,憑借有機系列、零添加系列打開了高端市場。
實際上,海天味業也早已展開新業務布局。2014年,海天味業通過并購開平廣中皇食品,入局腐乳行業;2017年,收購鎮江丹和醋業;2020年,推出4款火鍋底料,入局火鍋行業;2021年,推出“油司令”高端食用油。目前,海天味業產品已涵蓋醬油、蠔油、醬、醋、料酒、調味汁、雞精、雞粉、腐乳、火鍋底料等十幾大系列百余品種。
此外,在2021年業績交流會上,海天味業曾透露,公司將加快打造上下游兼容生態圈,拓展新品類,如糧油米面、火鍋底料、醋酒等“復合調味品”,構建新的增長點。
業績表現來看,除醬油外的其他調味品也漸漸成為海天味業的業績支柱。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海天味業醬油業務營業收入為74.93億元,占總營收的55.38%;蠔油業務營業收入為22.09億元,占總營收的16.32%;調味醬業務營業收入為14.22億 元,占總營收的10.51%;其他調味品業務營業收入為15.64億元,占總營收的11.56%。
在朱丹蓬看來,食品行業中“多品類,多場景,多品牌,多渠道,多消費人群”的布局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