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糖
來源:中國糖果
年少時,敢罵上帝敢睥睨天下,更敢一條單褲走天下;工作后,不僅體型上胖若兩人,我跟自己說:心理已經很變態了,身體一定要健康啊。
大家看標題多少有點新鮮,口袋系。
這是個什么新奇東西,相信大家對這個詞首先會想到的或許是,小包裝,放在口袋里的零食。那么養生+口袋系會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今天淺聊一下,藏在口袋里的養生生意什么樣?
01
生活碎片里的焦慮
養肥4大新賽道
《年輕人養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當代年輕人養生意識空前上漲,針對熬夜、補腦、健胃等年輕化生活場景需求存在廣闊空間;養生產品零食化趨勢明顯,隨時隨地健康輕松養生,滋補和營養很重要;更多人傾向于選擇具有功能性食品、保健產品,以輔助健康調理。
不得不說,現代快捷節奏的生活,好像把我們變成上了發條的機器人。
我們愛精致,追崇儀式感,喜愛有鍋氣的食物;但真正消費時卻又自相矛盾,會愛“即食”,代表著“便攜和零食化”,代表著它們可以被消費者裝進口袋,進出任意一個場合,甚至參與年輕人社交生活的細節,滲透進生活、工作中的疲憊縫隙,緩解人們因為生活壓力和健康焦慮帶來的“負重感”。
當代年輕人的焦慮成疾,因為情緒、失眠、皮膚、脫發4大健康共性問題正不斷觸發著當下細分賽道的競逐。
是誰20來歲保溫杯里泡枸杞啊?哦,原來是小編自己。
國慶假期后的北京,直接一個一秒入冬的大動作,小編每天早上手腳冰涼,穿著秋衣秋褲長大衣頂著風向錢進。真是人到25,身不由己啊。
治愈味蕾、療養安神、美顏美肌和生發防脫這4大維度,本質象征著人類生活碎片的凝結——治愈味蕾的小食,睡前晚安的凝香,約會前額頭的小痘,纏滿木梳的發絲,在無數藏著人類喜怒哀樂的生活碎片里,也藏著年輕人不同場景下關于食物、情緒和健康的快樂與憂思。
衍生出:口袋撫胃、口袋安神、口袋美肌、口袋養發4大養生趨勢賽道。
02
食物療愈不止藥食同源
還有新老品牌跨界混搭
食物療愈身體的概念并非一時興起,而是由來已久。
中醫文化自春秋戰國時期已基本形成,“藥食同源”則是中醫文化中不可被忽視的一個概念。唐朝時期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古人在食物和藥物中發現,食品和藥物有一定的區別,但又相通,它們的共同點是可以預防未病。
如今,看似不搭邊的老字號品牌與新消費品牌跨界混搭,打造出讓年輕人“即食、便攜且零食化”的“口袋系”神奇好物,開辟了新世代養生潮流新趨勢,成功完成“老字號新神奇”業務的全新升級和消費者的年輕化溝通。
2018 年開始,百年老字號品牌同仁堂開始推出養生咖啡品牌“知嘛健康”,以“咖啡+中藥材”的模式,推出了諸如枸杞拿鐵、羅漢果美式、益母草玫瑰拿鐵等系列飲品。
據悉近日,“鮑師傅×哈肉聯”的紅腸蛋黃酥作為話題貨品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雙11后將大貨生產;“江小白×方回春堂”則推出了200份木糖醇代糖,無蜂蜜無負擔的限定酒,上線即被秒空。
03
這屆年輕人偏愛“輕”
輕養生概念正中下懷
過去很多人因養生食品“周期長、功效慢”而常常被懷疑是智商稅,很多消費者并不買賬。而 2020 年的疫情,讓大家開始注重養生。
另一層面,90后生長在中國飛速發展的科技時期,文化自信使其天然對國民品牌有更深的信任感和認同感。而老字號品牌賣出跨界的混搭,走起輕養生路線,恰恰是中醫膳食文化的年輕化。
眾所周知,品質口碑是年輕品牌的痛點,消費群體老化則是老字號品牌的痛點。
04
老字號×新品牌
從市場層面看,口袋系養生食品為老字號品牌提升的年輕人群市場空間,以“老字號×新品牌”新模式深度改造供應鏈,增強老字號品牌的數字化運營能力,突破“老”的品牌形象。而“口袋系”也是因隨時可以被揣進口袋的特點,備受年輕人喜愛。
目前整個市場還處于藍海期,是增量而不是存量市場,從 0 到 1 的階段,現階段品牌之間更多地是在互相賦能,共同教育消費者,把這個賽道做大。
未來,品牌想要在消費者的內心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著重考慮將淵源流長的中式健康文化和品牌相結合,打造獨特的東方養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