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若淼
來源:窄播(ID:exact-interaction)
彌生生物是一家提供精準育種服務的生物科技公司。它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為下游產業客戶及高??蒲袉挝惶峁┗ㄉ?、玉米、小麥等相關品種的優質種源服務。
不久前,彌生生物宣布完成數千萬天使輪融資,由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領投,果殼發起的未來光錐加速器、知耕基金等跟投。這一筆融資將主要投入到產品研發和產品商業化上。
花生是現階段彌生生物重點研發的品類。
「我當時把國內的經濟作物、糧食作物、能源作物基本都看了一遍,最后選擇了花生。當時的考慮是,這個作物不僅要有足夠大的市場和前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是藍海領域?!柜槼f道。他是彌生生物的創始人,此前在科研系統內工作。他從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博士畢業后,還在美國參與了一個科研團隊的博士后項目。
他向我們展開分析了花生的產業機會。首先是從品類本身的角度上看,他認為花生無論是從種業的迭代周期,還是作物價值上都具備「長線產品」的屬性。
「有些作物其品種迭代周期特別快,比如馬鈴薯的種子品種平均迭代周期是兩年。從投入產區比的角度來看,一個新品種花好多年研發出來,種植兩年就很快被其他品種迭代掉,這是不太合適的?!瓜噍^于馬鈴薯,花生的種子品種具有更長的迭代周期。
在作物商品價值方面,花生除了可開發成各種形態的食品類商品外,它也是油料作物。在國內油料作物供給緊張的大背景下,高產花生品種的研發對中國具有較高的戰略價值。
其次,從市場角度看,花生的前景也足夠可觀。
目前中國的花生生產規模全球第一,是花生的主要消費國和出口國。「我國的花生出口到日韓,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力。它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出口創匯農產品」該特征也為駱超進入花生產業鏈上游從事新品種培育及商業化,提供了潛在的市場空間。
最后,技術的成熟是駱超創業的必要前提。近年來與生物育種相關的底層技術不斷突破。這讓彌生生物「踩在了一個非常好的時間節點上?!?/p>
一方面,基因編輯技術在過去10年間快速迭代,以CRISPR為代表的新型基因組定向編輯技術逐漸成型,并不斷發展。它逐步從可編輯真菌、細菌等微生物的基因組,演進到可用于植物,甚至人類細胞的基因組編輯上。
如今,這項技術已經開始廣泛應用于農業。相較于傳統雜交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縮短了新品種的培育周期;相較于此前的轉基因技術,它在改變作物性狀時并不會向前者那樣引入外源性基因,而是在作物自身的基因上進行調整。此外,其進入門檻也比前者更低。
目前,轉基因的核心專利多為全球的農資巨頭所壟斷,其應用主要集中在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身上。它在種植規模更小,且更分散的經濟作物上應用相對較少,這也為基因編輯技術介入這些作物的新品種探索,提供了空間。
另一方面,2016年到2018年間,學術界先后公布了花生野生種和栽培種的基因組?!肝锓N所對應的基因組信息,是我們做生物育種的前提之一。」
在這些綜合因素的推動下,駱超在2018年啟動了創業項目。公司創業早期,彌生生物的客戶以國內的大學、農科院為主。圍繞這類客戶,公司研發業務所聚焦的方向多以科研項目為主,「探索性工作更多,與實際生產掛鉤的相對較少。」
盡管這類項目導致彌生生物早期的研發方向距離實際生產需求較遠,并且科研項目具有較高的失敗率,項目間差異較大同時造成了公司研發精力的分散。但駱超認為,前幾年的科研項目合作幫公司完成了早期的基礎研究及經驗積累。更重要的是,那些訂單幫助公司活了下來。
4年前的基因編輯育種領域,遠遠沒有今天受到的關注度高。當時無論是政策環境還是創業環境都不明朗。「很多投資機構,包括業內人士對此都比較謹慎,我們當時首先要保證自己活下來?!?/p>
整個創業氛圍直到今年發生較大的變化。一個標志性事件是,《農業用基因編輯植物安全評價指南(試行)》(后文稱指南)在2022年1月正式發布。它的出臺意味著,國內應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的新植物品種,有了面向市場推廣的可能。
政策明朗之后,今年的彌生生物無論是研發還是業務方向上,都越來越向產業界靠攏。
目前它主推的新品種是一款抗除草劑的花生,現已完成早期研發工作,接下來,公司將逐步推進新品種的商業化進程。
這個新品種彌生生物已經研究了三年。它也是其基于巴西客戶提出的需求所啟動的研發項目。
當時巴西農業部希望使用花生和蓖麻這兩類油料作物,替代該國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種植。長年的轉基因玉米、大豆單一模式種植,已在當地造成嚴重的土壤營養物質失衡,及病蟲害問題。
為了替換這兩類作物,巴西農業部當時希望找到能夠規模化種植的花生和蓖麻品種。彌生生物接下了花生的需求,「蓖麻我們并不擅長?!菇涍^三年的研發,彌生生物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初步研發出了具有抗除草劑性狀的花生新品種。
這一性狀改良帶來的根本變化是,它允許花生在巴西實現規模化種植。因為如果花生不具備抗除草劑的性狀,大型農業機械無法介入,只能靠人工的方式進行除草。
在駱超看來,抗除草劑的花生品種同樣也適用于國內?!富ㄉ趪鴥鹊漠a業化障礙之一就在于其人力成本消耗太大?!顾源蠖棺鰧Ρ龋M管國內種植花生的收益是大豆的3倍,但人力投入高于大豆,「中國種花生的投入里50%的成本是人工投入?!挂驗槌莪h節無法機械介入,只能依賴于人力。
接下來,他們的花生新品種將啟動走出實驗室的流程。
駱超預估這大概還需要4年的時間。因為他們現階段還需要對種子進行提純及擴繁。在擴繁到一定數量后,他們再按照《指南》申請許可,并申報品種權。通過一系列測試之后,新品種才可以流通進入市場?!脯F在政策剛出來,目前還沒有一個單位、一個作物通過申報,行業還處在一個磨合過程。」
盡管基因編輯技術縮短了植物新品種的育種周期,但考慮到植物的自然屬性、當下的政策及市場環境,新品種走向市場仍然是個相對緩慢的過程。
在等待過程中,駱超圍繞產業需求正積極拓展著新的客戶,以推進公司下一階段的成長。
「中國種出來的花生,幾乎有一半用來榨油,有一半用來直接吃?!够谶@兩點,彌生生物一方面積極拓展了食用油相關的企業客戶。其目前合作的客戶中包括魯花等知名食用油品牌。
「國內的一個主要需求集中在花生的高油酸屬性上,它有助于提高花生油的油品,延長保質期。」駱超分析,這也是國內食用油企業非常重視的一個屬性。因為它既能延長花生生產前的保質期降低企業成本,而且也符合當下的消費趨勢。從健康角度上看,高油酸含量的花生油能「媲美于橄欖油。」
另一方面,彌生生物也在積極探索與食品產業鏈相關的加工企業、渠道品牌企業客戶合作。在這類合作中,駱超將彌生生物定位為「一個優質的原料供應商角色。」今年他們已啟動了建設自己品牌產品的計劃。
駱超介紹今年年底公司將推出自己的花生芽品牌——脆小丫。主打的花生芽品種是一款雜交培育的小果型新品種,其特征是甜度更高,口感方面也較現有的品種有更大改善。新產品未來計劃通過生鮮平臺、社區團購等合作的零售渠道面向消費市場銷售。
盡管這些新探索面臨著不確定性,但駱超認為作為上游的技術服務商,他們所具備的技術能力,實際也迎合了當下產業鏈中下游的變化趨勢。
這些嘗試為公司帶來了新的盈利可能性,尤其在當下的大環境下,這一點尤其重要?!肝覀円约河性煅芰Γ拍芸刂乒镜膽鹇园l展節奏。我們不能靠燒投資人的錢,燒完這筆再等下一筆就麻煩了?!?/p>
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新業務能幫彌生生物「練兵」?!肝覀儾荒艿鹊交蚓庉嫷钠贩N出來之后,再去市場里打仗。產品出來之后,我得處于立馬就能做到狀態。那么現在我們為什么不先從積累的品種資源中,選一些出來做這個市場呢?」駱超說道。
在國內基因編輯育種相關政策逐步放開的大環境下,彌生生物已經開始為未來做起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