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蠟筆不新
來源:博物(ID:bowuzazhi)
在夏天,你喜歡吃什么瓜來消暑?
西瓜、苦瓜、青瓜還是絲瓜?光是提到瓜名,就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它們獨特的味道和口感。這上面的每個瓜都很優秀,但在我心里,“夏季第一瓜”的美名,必須得是冬瓜!

夏天必備冬瓜湯
和西瓜、苦瓜、絲瓜相比,冬瓜確實普通了點,味道也沒什么記憶點,但它最成功的地方,也在于無味勝有味。
01
平平無奇,瓜界“小透明”
冬瓜,原產我國南部和印度地區,這是一種夏天才會結果的作物,卻起了一個反季的名字。因為它結果的時候,表面上布滿了蠟質白粉,看起來和結霜一樣,美名其曰“冬瓜”。

白皮冬瓜,通常表面有一層非常明顯的“霜”
圖片來自:britannica
不過只有白皮冬瓜(粉皮冬瓜)才會“結霜”,青皮冬瓜和黑皮冬瓜的表皮都沒有蠟粉。這三種也是市場上最常見到的冬瓜品種。
白皮冬瓜肉少瓤多,肉質松散,易入味不宜久煮;黑皮冬瓜肉多瓤少,口感好,可久煮;青皮冬瓜則介于兩者之間。選什么瓜,主要看做什么菜。

黑皮冬瓜不是黑色的,而是墨綠色的
圖片來自:佛山日報
冬瓜在一道菜里,往往只是“配角”,自身沒有鮮明突出的味道,卻可以容納百味,如果少了它的加持,菜品就會失色不少。
雖然全國各地都能吃到冬瓜,可論花式整活,還得看南方人民!

粵菜“琉璃白玉”,白玉就是指冬瓜
圖片來自:Michelin guide
02
咸味篇:助你找到嗅覺上限
臭冬瓜丨浙江寧波
沒胃口的時候,不如來點“臭冬瓜”開開胃,這可是寧波人的消暑必備,位列“臭名遠揚”的“寧波三臭”之一。

臭冬瓜到底有多臭?
據說聞過臭冬瓜的人,都找到了嗅覺的上限。有人是這么說的:

還沒吃,光是聞氣味就夠下飯了~
圖片截自:Bilibili@敬漢卿
還有人,啥也沒說,你看表情就知道了。

鼻子:救救我
臭冬瓜到底長什么樣?其實看著還挺正常。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煮冬瓜
臭冬瓜的做法并不難,將冬瓜去瓤洗凈切塊,焯熟冷卻后,抹上鹽放入壇中,淋上必不可少的靈魂“臭鹵”,密封半月以上,想吃的時候再取出來即可。
夏天吃的時候,可以先放進冰箱冰鎮,淋點麻油或者再撒上白糖調味,入口咸酸,早餐送粥一絕。

聞著臭,吃著香,湖南人愛臭豆腐,寧波人愛臭冬瓜。圖片來自網絡
注意了,臭冬瓜和腌咸菜一樣是個配菜,可千萬別大口大口吃!
不然……你會和這只貓一樣。

是不是想吐卻吐不出來?
八寶冬瓜盅丨廣東
在廣東人的老火靚湯里,幾乎沒有什么食材是冬瓜不可以搭配的,最經典的搭配莫過于冬瓜老鴨湯。

冬瓜老鴨湯
更高級的做法則是八寶冬瓜盅,將火鴨、蟹肉、火腿、瑤柱等食材放入冬瓜燉盅里,淋入煮好的高湯,一起蒸上幾個鐘,出鍋后,撒上一把靈魂夜香花提鮮。此時冬瓜的清甜已經融入湯中,鮮甜濃郁,湯汁自然是精華,但原本平平無奇的冬瓜煮得綿軟,盡收湯汁和食材的味道,也搖身成了驚艷的美味。

講究點的冬瓜盅會加入只在夏天開花的夜香花(圖中綠色的花蕾),吃時香味撲鼻,夏日味更濃。圖片來自網絡
如今還衍生出了另外一種神奇的冬瓜吃法——“冬瓜盅火鍋”。打邊爐上火↑,冬瓜降火↓,相互抵消,冬瓜盅火鍋讓老廣們在夏天也敢大膽地打邊爐。

冬瓜盅火鍋,“朋克養生”打邊爐
圖片來自網絡
冬瓜燕丨四川
四川人的冬瓜湯更是腦洞大開——“冬瓜燕”,又叫“雪燕冬瓜”,是和“開水白菜”一樣聽上去清湯寡水,實則非常高級的四川名菜。

你看這刀工就不一般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師的菜》
這道菜非常考驗廚師的刀工,要廚師將冬瓜切成長度粗細一致的細絲,看起來和燕窩一樣。拍上淀粉后,放入“開水白菜”級別的高級湯底中微煮即可。煮出來的冬瓜絲絲縷縷的,質感晶瑩,外觀和口感上幾乎能以假亂真燕窩,味道自然也非常驚艷。

“開水白菜”和“冬瓜燕”證明了普通食材經過復雜的烹飪方式,也能變得很高級。圖片來自網絡
02
甜味篇:甜到你懷疑人生
冬蓉月餅丨廣東臺山
無獨有偶,臺山人也看上了冬瓜的cosplay技能,發明了“冬瓜翅”。將冬瓜刨成粗絲,煮熟后冷卻脫水,加糖翻炒熬煮,做好后的冬蓉像魚翅一樣,一絲絲的,色澤如玉石般透亮,口感亦如魚翅。

制作冬蓉

做好后的冬蓉猶如魚翅
冬蓉吃起來清甜爽口,還有拉絲的感覺。其中,發源地的“海晏冬蓉”最為有名。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臺山人便以冬瓜翅為餡料,制作獨具特色的“冬蓉月餅”了,如果你吃膩了傳統月餅的口味,不妨可以一試。

臺山冬蓉月餅
圖片來自:臺山發布
你可別以為冬瓜只有在冬蓉月餅里才做主角,實際上你吃到的水果月餅,都是冬瓜做的餡!

冬瓜的纖維含量很高,且纖維很粗,特別適合做基礎餡料,本身又沒什么味道,所以cos起其他口味的水果輕而易舉,再加上價格便宜,很適合控制成本,所以很多水果月餅都喜歡用冬瓜做餡。
當然咯,鳳梨酥、香橙酥等水果酥一樣逃不掉“冬瓜餡”這個萬能替身。

國家標準規定,月餅餡料只要水果超過25%的就可以稱作水果月餅,也就是你無形中也可能吃了75%的冬瓜餡。只要更換外面的酥皮,水果月餅就可以變身為水果酥。
冬瓜糖丨福建、廣東潮汕
冬瓜糖,又叫瓜冊。清乾隆《潮州府志》記載說:“冬瓜,潮人剖而為片,漬以蔗糖蜂蜜,名曰瓜珀”。

傳統冬瓜糖的工藝十分繁瑣,從新鮮冬瓜變成冬瓜糖往往需要花費數日時間。將冬瓜去皮切條,用石灰水進行硬化,洗凈后糖漬冷卻,再反砂即可。圖片來自網絡
冬瓜糖外形潔白晶瑩,顏值頗為小清新,吃起來特別像是炸過的肥豬肉口感,外脆內軟,當里面吸滿了糖漿的冬瓜觸碰到你舌尖時,鋪天蓋地的甜味席卷而來,簡直會甜到你七竅生煙……

如果吃糖會變成一種酷刑,那一定是罰吃冬瓜糖吧。
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冬瓜糖一般要配茶或者配藥喝,通常是作為餅食和其他甜食的配料。
老婆餅丨廣東廣州
老婆餅又叫“冬蓉酥”,是老廣們最愛的傳統酥餅,起源于老字號“蓮香樓”。

魚香肉絲沒有魚,老婆餅里沒老婆,但是有冬瓜啊。
圖片來自網絡
剛出爐的老婆餅最香。這時餅外面層次分明的酥皮薄如棉紙,一咬下去,酥松到掉渣。傳統的老婆餅內餡是用糖冬瓜攪打成蓉,和熟糯米粉 、芝麻等混合而成。這種做法很好地中和了糖冬瓜的甜,內餡細膩軟糯,滋味甘甜,口感層次豐富。

誰能拒絕老婆餅的誘惑呢?
圖片來自網絡
冬瓜茶丨臺灣
冬瓜茶是臺灣的三大古早冰飲之一,相傳是清朝的瓜農為了延長冬瓜保存時間而意外發明出來的。

冬瓜茶的做法很簡單,但是花費時間,考驗耐心
圖片來自:news.ustv.com.tw
冬瓜茶的制作和熬制冬瓜糖有些相似,但簡化了很多步驟。臺灣人喜歡先將冬瓜熬成冬瓜糖磚保存起來,要喝的時候再將糖磚泡水煮開成冬瓜茶。夏天喝冬瓜茶,潤燥止渴剛剛好。

左邊碟子里放的便是用來沖泡冬瓜茶的冬瓜糖磚
圖片來自:news.ustv.com.tw
老廣們也有自己專屬的冬瓜茶,它是絕大多數80后和90后的童年味道之一,冬瓜茶里還加了荷葉,喝起來非常特別,有股冬瓜的香氣,與其他甜甜的涼茶完全不一樣。以前大街小巷都是冬瓜茶的影子,現在只有吃外賣的時候,才會偶爾遇到店家送瓶冬瓜茶了。

支配廣東人餐桌的飲料才不是只有涼茶,還有冬瓜茶“三件套”。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