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妮 可
來源:零售氪星球(ID:LS-KXQ)
2022年夏天,百果園在北京平谷的種植基地奠基,預計年底就有頭茬產品上市。不過,這個產品不是水果,而是百果園自有品牌“三個零”蔬菜。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平谷基地最初會主要種植西紅柿。
百果園賣“菜”,不是新鮮事。早在2019年4月,百果園就宣布拓展品類,進入大生鮮領域,在線上售賣包括牛奶、雞蛋和蔬菜等自有品牌的生鮮食材。
沿襲過去20年給水果這種非標商品建立標準的方式,百果園自有品牌生鮮不是從市場上遴選出來,而是從種植開始,介入生產、倉儲物流和零售全產業鏈管理而來的自有品牌商品。
以“三個零”蔬菜為例,百果園與合作基地一起,從土壤改良開始打基礎和訂生產標準,從而,保證產出有品質、健康和營養的蔬菜產品。
摸索3年多,拓展合作基地,推廣新農技,在百果園自有渠道和社群售賣。百果園賣“菜”的進展看起來不快,在行業內的聲量也不大。以至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百果園已結束了這個擴充品類的“試錯”。
但,從「零售氪星球」對“三個零”蔬菜目前探索的梳理看,百果園在自有品牌生鮮品類的布局,還在積極進行中。
百果園還在花費時間,構建生產、貿易和零售為一體的生鮮產品全產業鏈,這些,比單純賣“菜”復雜多了,也會更慢,但小火慢烘挖出的商業護城河,也會更深。
01
三個零蔬菜:比有機菜“有菜味”
國內市場目前售賣蔬菜大致可分為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三種類型。
無公害食品有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的國家標準和規范。綠色食品的農藥和化肥殘留量規定比無公害的標準要更嚴格。
而有機蔬菜,通常代表最高標準,種植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采取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并經獨立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允許使用有機食品標志。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在有機蔬菜賽道,深圳成武金石、福建沈佳農和云南蕓嶺鮮生是目前市場上發展靠前的有機農業公司,規模已經很大,主要供應山姆會員商店、盒馬等大型商超。
百果園的自有品牌“三個零”蔬菜有什么不同?
“三個零”蔬菜2020年上市,菜如其名,強調種植生產過程中,“0化學合成肥料、0化學農藥、0化學激素”,種植標準和方法很像有機蔬菜。
但“三個零”蔬菜不僅強調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還嘗試保證蔬菜的好吃和營養。
根據百果園App商品頁面的介紹,百果園通過使用2015年買斷的日本一種現代有機種植技術BLOF,利用土壤分析和施肥設計,實現土壤健康、精準施肥和各種營養元素的平衡,從而讓“三個零”蔬菜更有菜味。
在今年的一次演講中,百果園高級合伙人孫鵬透露,“三個零”蔬菜并非單純有機種植技術,和傳統意義的有機蔬菜也有很大差別,“不僅強調安全,還保有菜味,這個就一定要求你的營養、土壤好。”
在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看來,制約國內農產品發展的瓶頸主要在生產端,相較于養殖業,國內種植技術比較落后,缺乏系統性現代農業生產技術。
而打造生態農業的源頭在土壤,健康土壤原生生物近二十萬種,過度使用化肥讓土壤生態惡化,化肥利用率邊際效益遞減,形成惡性循環。
“三個零”蔬菜首席種植技術顧問陳叢紅透露,BLOF技術有兩個比較顯著的創新點:其一,通過太陽熱養生處理改善土壤狀態,讓土壤更疏松,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均達到最佳狀態;其二,根據土壤營養、作物需求精準施肥,實現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礦物元素三大營養精準供給,生產出高品質、高產量、高營養、低成本的農產品。
從2020年開始,基于 BLOF 技術,在寧夏、云南、廣東、江蘇等全國各區域,百果園陸續與生產伙伴建立合作基地,生產符合標準的“三個零”蔬菜。
從百果園App可以看到,目前在售的“三個零”油麥菜、小油菜產自云南;韭菜產自南京溧水和廣東韶關;雞毛菜、黃瓜、薄皮椒產自南京;香芋小南瓜、貝貝南瓜產自安徽六安;生菜產自河南新鄉等等。基本上,是百果園根據溫度、濕度、光照在全國安排適宜產地及最佳季節應季輪種收獲而來。
02
“三個零”蔬菜的價值
百果園做“三個零”蔬菜的價值在哪兒?
一方面,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尤其在疫情影響下,人們對高品質、營養和健康食材的需求越來越大。在整個消費升級大趨勢下,人們從吃飽到吃好,到吃得營養、吃得更健康,大健康和高品質生鮮食材的路上有巨大的發展機會。
在8月的一次采訪中,京東零售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營銷部總經理王鳳就透露,在很多細分賽道上,包括有機食品、預制菜等品類今年在京東實現了三位數的增長。
而在盒馬,有機菜也成為一個代表性的心智商品。一位供應商透露,在北京市場,盒馬的用戶群匹配精準,其有機菜在行業內是賣得最好的。
消費者越來越成熟,對食材,尤其是生鮮的判斷維度,已不僅僅是新鮮,更營養和健康成為重要維度。
另外一方面,從行業角度,國內生鮮市場這些年一直在業態迭代上熱鬧非凡,但其實,最終比拼核心還是商品差異化。
相比零售業態的更迭,商品力始終還是零售的本質。有時候“慢”就是“快”,悶頭做產品,回歸本質、從源頭去打造好水果和蔬菜,這樣的產品價值會被市場慢慢發現,也會帶來長久的市場回報。
百果園的優勢在于,水果行業深耕二十年,從上游種植技術,到中間物流倉配體系,再到終端的零售和會員體系都具備相應實力。
同時,他們愿意通過“慢”的方式去打造農產品。在2019年宣布賣“菜”時,百果園創始人余惠勇就強調,“人家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我認為還有一種武功唯慢不破。人家用四兩撥千斤,我們用千斤撥四兩……”。
目前,百果園在大生鮮自有品牌只有100多個SKU,還在不斷汰換。目前看,百果園并沒急于讓自有品牌產品提供一個全品類場景,一站式購齊,而是選擇單品策略,一個單品一個單品去做。
把一款商品做透的好處是,可以建立規模化優勢和差異化壁壘,也容易迅速獲得認可和回報。據說,2021年,百果園一款自有品牌牛奶單品銷售就過了一億。
在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上,百果園也摸索出一套打法:從試吃反饋試銷,深度試吃,線上發布,再到整個供銷體系和產品迭代形成一個單品。而通過一個一個單品的努力,會不斷累加形成消費者對百果園生鮮產品品質的認知,構建足夠消費粘性,從而帶來長久的市場回報。
相比別的零售商,百果園賣“菜”,有過去做好水果的積累,有足夠的技術和勇氣,去從土壤開始,把高品質蔬菜生產的流程和標準捋順,再在這個基礎上提供好產品。
借助過去做水果的底盤,百果園“賣”菜的發展速度會更快,但總體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快生意”,卻一定是個長期的“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