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oodPlus團隊
來源:FoodPlusHub(ID:FoodPlusHub)
在疫情的影響下,對于食品飲料各個細分行業以及各種類型的公司其實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挑戰。這種挑戰在不同影響程度下的疫情會分成兩個部分:a、沒有受到多大程度疫情影響的市場;b、較大程度受到疫情影響的市場。
隨著國內零售環境、供應鏈網絡等市場逐漸往一體化方向發展的背景之下,即便公司身處沒有受到疫情管控的城市,由于銷售市場、供應鏈、物流及快遞配送等因素影響,其實整個公司的經營與業務運營都會面臨比較大的挑戰。
這種情況之下,大公司與創業公司面臨的都是相同市場環境,不過由于大公司的基礎比較完備、組織結構完善、有一定規模效應,所以抗風險及挑戰能力會更強一些。
而對于初創公司而言,這種抗風險及挑戰能力是弱于大公司的,所以作為創業公司更應該重視疫情影響,不論公司處在哪個城市,是否受到疫情的直接影響,都需要為此做一些準備與應對措施。
能夠提前做的一些準備主要包括:a、供應鏈層面,供應鏈網絡的穩定以及城市分布,需要有相應的預案,包括了原材料、包裝材料、產品生產等供應鏈環節,需要保證在有供應鏈受到疫情影響時,有替代方案可以解決。b、銷售及渠道層面,倉庫分倉是必須工作,增加在風險中的韌性,同時如果產品銷售涉及多個城市,需要為此來制定不同的銷售策略及應對措施。c、人員與組織結構層面,不同的部門板塊,涉及到不同類型市場,匹配相應的人員,尤其是增加疫情影響風險的抗性。
能夠做的應對措辭主要針對疫情影響已經產生并且非常明顯之時,除了提前做的準備之外,還有什么樣的應對措施:a、首先是保障其他城市的供應鏈、銷售網絡及團隊盡可能減少當地疫情帶來的影響。b、優先保障產品供應鏈上的穩定以及靈活度。c、如果公司經營產品是屬于必需消費品,積極參與到所在城市的保供當中,利用有限的銷售渠道以及物流網絡來保障產品銷售;如果公司經營產品屬于非必需消費品,提前將有限銷售渠道及物流網絡儲備起來,待疫情相對緩和之后,利用前期已經有的保供體系之上,在所在市場開展相應業務。
以上是我們對于食品創業公司應該如何面對疫情影響如何做準備以及應對措施的思考。
下面內容是一場創始人圓桌的討論實錄內容節選,來自我們于2022年4月21日舉辦FoodPlus首場食品飲料創投論壇《2022年中國食品消費品創業投資論壇》中創始人圓桌疫情準備與應對專場。
我們以《疫情影響與應對專場 - 我們能做的準備與應對措施》為主題邀請了三位創始人進行圓桌探討,分別是:珍味小梅園創始人兼CEO浦文明、勁面堂創始人堃堃、檸檬共和國創始人兼CEO耿少孟。
我們圍繞疫情影響最大的地方、成本影響、應對措施、社區團購、供應鏈儲備、公司業務策略、未來展望等方面展開討論。
議題背景:
我們在針對食品創業者做年度調研中有這樣兩個問題:
a、你認為2021年哪些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公司經營產生了影響?
b、未來12個月,你覺得對公司發展增長影響的因素有哪些?
在調研結果中,兩個問題占比最高的因素都是疫情。
從2020年以來,疫情反復,對于整個社會以及經濟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而2022年年初全國各地疫情有不同程度的爆發,尤其是3月份開始國內兩大一線城市深圳與上海都因為疫情反復造成了巨大影響。
疫情終有一天會控制下來,但在控制下來之前作為食品飲料公司以及創業者,需要有不同程度的準備以及應對措施。如何提前做一些準備緩解疫情的影響,疫情發生時又如何應對,是我們設置這個圓桌的初衷。故邀請了不同地區(上海和非上海)以及銷售渠道類型(線上渠道、線下零售渠道)的代表創業者來一起交流探討這個話題,分享自己的一些經驗和思考。
以下是疫情影響與應對專場-創始人圓桌部分實錄內容
FoodPlus:本場對談專題為“疫情影響與應對專場 - 我們能做的準備與應對措施”。我們希望能請三位嘉賓談一下所在公司針對疫情的準備和應對措施。在開始前,可以先介紹一下公司和公司的核心產品,以及該產品對應的消費場景和倉儲物流要求。
浦文明:珍味小梅園主要做冷凍預制菜品類和做飯解決方案。渠道以天貓、京東,線下的盒馬、叮咚買菜、自營專營店為主,所需線上物流主要是云倉,線下有上海城配。我們在全國一共有4個云倉,線下城配在疫情期間每天有將近十幾個車不斷向盒馬、叮咚、社區團購供貨。
堃堃:勁面堂2019年成立,產品為中華制面,主打原湯面。公司產品銷售渠道有零售方向,比如在盒馬、京東自營、抖音、天貓店進行銷售,也有線下渠道,今年4月份在廣州開了第一家面館。我們主要為用戶提供多渠道、多場景的在家煮或者帶到戶外煮的中國原湯面,也可以來線下面館體驗堂食原湯面。
耿少孟:我們公司主要做檸檬味飲料產品,當下公司一共有兩條重要產品線,分別是檸檬果汁和檸檬茶。去年電商是我們的主要消費渠道,我們也是電商品牌中增速最快的飲料品牌。今年我們將消費場景轉到線下,以便利店和新零售為主,2022年線下店鋪會擴展到將近2萬家。
FoodPlus:大家如何看待“疫情期間誰能發貨誰就厲害”這個觀點?
浦文明:從3月份開始發貨慢慢變難了。我們在3月份疫情剛開始時候做一些準備,如從外地調貨,針對線上發貨難這一現象我們也做了一些供應鏈方面的應對措施。因為本公司業務開展也有了一段時間,所以也和一些門店形成了長期合作關系,線下有三四十家自營門店和很多夫妻經營的門店都從我們這里進貨。因此,即使在疫情期間,上海城配依然有需求要響應。三月前我們已經做了一些積累來保證疫情期間的供貨,在疫情配送問題上我們也有很大優勢,現在很難找到擁有10個車以上的企業提供將近100個點位的配送服務。
堃堃:我們公司在廣州,距離上海疫情點比較遠,本公司也在探索如何在疫情時代做好物流工作。新品牌與傳統品牌有較大差距,我們在全國各大地區分布相對較細。新品牌需要多和渠道合作,我們也在思索如何調整重新配送方式,將我們所在的城市近距離配送服務做好,再拓展跨省物流方合作機會。比如依托京東自營渠道的配送能力,將我們的產品配送到其他省份。作為新品牌,單一發貨相對困難,需要調整措施。
耿少孟:飲料不是剛需產品,銷量沒有特別高的波動。當前我們只是維持正常業務運作,能否發貨不是當前我們的首要問題。但是發貨確實對我們的業務造成了影響,比如上海貨倉的發貨因為疫情成了問題,我們將上海地區的貨倉調度到了蘇州,但是蘇州很快也因為疫情問題被封鎖。因此,在疫情中我們的發貨能力得到了鍛煉,針對疫情采取了多種措施保證發貨。
FoodPlus:疫情對公司最大的影響體現在哪一方面?貴公司采取了何種應對措施?
耿少孟:資金鏈問題是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為了應對突發狀況,我們采取了一些內部和外部的應急方案。當前公司的上海倉被封,外部倉也在逐漸封鎖。檸檬供應鏈使用的是國內外混用供應鏈,現在國外供應鏈已被徹底封鎖,對此我們使用了國內供應鏈替代方案。我們還很擔心產品送到目的地后,所在城市被封了的問題。因為我們公司采取先款后貨方案,冗余的貨賣不出去將對我們影響很大。對此我們做了一些準備,讓經銷商聯系社區團購,采取更彈性的渠道,增強配送能力。
今年銷售指標超額達成,我們公司的貨現在是供不應求狀態,冷鏈供應鏈彈性特別大,因此我們公司的庫存較少,工廠開工次數較多。這兩件事做好了,就能打敗競爭對手,因此,疫情對我們公司的前端、消費者端、渠道端沒有產生太大影響。
我們一共有三家工廠,北方有兩家工廠,無錫也安排了一個工廠。因為三家工廠各地政策不一樣,保證了疫情期間的供貨能力。因此部分情況下物流成本貴幾毛錢,其他沒有太大影響。
對于工廠布局,因為冷鏈飲料相對小眾,我們對全國供應鏈比較熟。從2013年成立起,到現在一共9年時間,我們已經熟悉了所在行業的客戶端、上下游。疫情對我們的幫助大于不利,做消費品不能著急,需要慢慢積累,否則很難應對一些突發措施。
堃堃:新興即食面更像餐飲端的延伸,疫情對我們的影響是利大于弊的,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疫情改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增加了用戶對宅家囤貨的需求,這種需求甚至高于基于外賣和餐飲場景的消費。因此,這對方便速食行業形成了最大利好,用戶消費觀念變化對于我們行業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二,疫情讓我們品牌團隊內部明白了該做什么工作。我們在疫情最大的問題是原料和供應鏈的成本問題,勁面堂對牛肉有很大需求,疫情以來牛肉的價格從2020年到現在翻了一倍左右,這對我們造成了壓力。因此,對于原材料漲價問題,我們鎖定價格囤貨的行為,維持牛肉原料成本的穩定。除此之外,我們重新考慮了供應鏈布局問題,疫情我們應做一些更專注、運營管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事情。因此,我們在3、4月份將供應鏈調整到非常集約狀態。今年疫情是我們成本結構梳理最快的一個階段,給勁面堂成長帶來了無限契機。
公司也在做內部調整,我們非常在意團隊效率和核心目標問題。疫情會讓你更加明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在什么區域售賣產品,哪些產品更受歡迎,這就導致一切變得更加簡單了。對于新品牌來說,疫情將讓我們更專注于事情,做好成本和運營效率方面的工作,以應對更加復雜的局面。
現在我們也在上海這邊做社區團購。一些廣州無法發貨的用戶會考慮去京東自營店拍,我們也在社群里引導用戶這樣做。這一周已經開始了一些跨省合作,可以在上海進行定點配送團購。疫情期間最值得注意的不是發貨,而是哪家公司還能將產品按照預期生產出來,這才是我們優先考慮的事情。
浦文明:疫情最難點在于線上問題,比如說抖音、天貓、京東。京東自營上海倉的關閉導致我們很多貨物無法配送,再加上我們主要銷售在華東地區,而華東大部分地區很難發貨進去。3月份只有杭州有發貨困難,現在整個上海、蘇州、南京都面臨發貨困難問題,我們線上還有兩三萬的預訂單沒有發出去。因為疫情管控問題,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區。三月中到四月份我們停止了跟主播的合作,這都是發貨問題導致的。工廠因為在上海和上海周邊,4個云倉的貨也很難發出去。上海本地團購量特別大,我們目前也沒有多余的貨來做線上擴張,對線上發貨造成了影響。
我們前期在線下做了一些庫存、工廠、物流、渠道方面的準備工作,在疫情的這一個半月里面,到處都對貨物產生了較大需求,因此我們一直處于發貨和進貨狀態中。4月1號上海封城之前我們嘉定的倉庫被封了,里面有有一萬箱貨,在12號跟政府溝通了幾輪以后,政府允許我們把倉庫貨拉出去,我們連夜組織了十幾個15米的車,才將這一萬箱貨導出到松江倉去。現階段我們每天還有穩定的庫存在賣,服務的很多渠道也都還有貨。
上海工廠還在生產供應,我們保證企業可以開展生產,但是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原料難問題。比如面粉很難獲取,很多時候無法正常配送,這導致我們只能找一些高價原料,如海運。同時包裝材料需求量也比較大,我們也在積極調度包裝材料進上海。
我們還啟用了武漢工廠,出貨量為每三天一個15米的車,也就是兩千多箱產品進上海。但是現在成本太高,運輸價格從6000-7000漲到了28000左右。從大連云倉調貨到上海也遇到了同樣的成本過高問題,主要是物流環節成本提升較大,原材料成本沒有太大波動。
FoodPlus:疫情當中成本有哪些變動?除了物流之外的成本波動是什么樣子的?
浦文明:本公司成本增長都是來自于物流成本的增長,上海的物流端城配成本從500-600漲到了2000,臨時找外面的車漲到2500-3000。原材料成本波動中,面粉漲價多一點,但不是因為疫情,而是烏克蘭造成面粉大宗漲價,但是平攤到每一包面粉上沒有太大變化,因此我們沒有給渠道端帶來壓力,將原材料成本自己消化了。
堃堃:成本具有品牌差異性,品牌創始人要盯好自己品牌整體成本。我們很希望在上海疫情中將廣州儲備的急救面餅運送到上海,但是無法實現。目前物流端成本飛漲,引發了我們的一些思考。我們銷售的目的是什么,當外部短期因素變動影響到了成本,我們是否還要繼續做這個目標,這是創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但如果放棄這一目標,是否會對公司整體營收和運營造成影響,如果造成了影響,我們該做什么調整去平衡掉這一影響。因此,我們思考的是取舍問題,不能看到熱點就去做,否則會帶來一些麻煩。
疫情影響了我們的原料成本,勁面堂采用產品結構梳理使其得到控制。一個是對上游供應鏈生產環節進行梳理,讓鏈條現金流賬期跟疫情狀態適配,達到成本優化的目的。
以前我們線上有很多紙盒類的東西。紙盒類材料在疫情期間漲價嚴重。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將包裝材料換成了袋裝。勁面堂現在主要思考三個問題,一個是是否需要做,一個是需要優化什么,另一個是保持什么和舍棄什么。
耿少孟:產品成本沒有太大影響。因為我們在旺季會簽訂框架協議,簽好一年的量和價格,有利于保證我們的產品成本問題。公司上漲成本主要來自于批次生產問題,因此我們經常會調換工廠,冷鏈產品運距非常關鍵,從北方送上海需要一瓶要幾毛錢,從無錫送一瓶一毛多錢,這中間差了三四倍的價格。
資金鏈壓力也是一方面。有些貨物需要做消殺,有些貨被扣了,這一塊對我們成本影響也比較大。因此,若是疫情長期持續,未來是否還會有一些變化,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但是短期內除了物流,還未有其他問題。
我們的團購相比其他公司少了一些。因為我們做的是奢侈消費品,屬于享樂型產品,因此我們只在部分小區做團購。上周剛開倉,上海以外的貨還沒有運進來,現在只是消化上海倉庫存。因此在上海團購方面我們每天的出貨量是一兩車,大概5-6個點,而我們的主要精力也不放在上海團購上。
其他區域線上線下銷售處于正常狀態,尤其是電商反而有增長趨勢。3、4月份是飲料的鋪貨季,只要貨物供應及時,線上線下銷量都非常理想,比我們預期的翻了一兩倍。
堃堃:廣州離上海挺遠,物流分為兩段。第一段我們用貨車將貨物運送到上海,第二段,上海地區用小車配送貨物,按團購點發放。
勁面堂在全國各地有幾百個地方是封掉,從勁面堂視角來看,這是常態,我們也不會過渡關注一定要在上海推多少團購進去,因為我們要平衡運輸成本。跟我們聯系的有大團長和小團長,小團長配送是10個點位左右,最多10-15個,只能做區域型配送。大團隊出貨量較大。但是勁面堂不能只看上海市場,還要看全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