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敏??
來源:創業邦(ID:ichuangyebang)
封面圖:攝圖網
大約是一年前的此時,也就是2021年2月底,水果零售企業百果園被曝將于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幾日后,其“老對手”鮮豐水果也傳出新的上市進度。水果供應鏈企業洪九果品則于2020年8月與中金公司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
這意味著,有著“南百果、北鮮豐、西洪九”之稱的三家水果巨頭開始爭奪“水果第一股”。
彼時,市場人士對這幾家企業都很看好,認為水果行業將迎來上市熱潮。然而,現在看來,2021年上半年已是生鮮行業最后的高光時刻,對水果品類來說也不例外。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傳言沖擊IPO的三家水果商沒有一家成功上岸。截至目前,僅洪九果品在2021年10月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而百果園和鮮豐水果的上市計劃并沒有實質性進展。
為什么曾經一度被資本看好的賽道,遲遲沒有第一股出現?如今,面對社區團購、生鮮電商等強勢的后來者,老牌水果商們沖擊IPO的勝算還有幾成?
01
老牌水果商和背后的資本局
回溯三家水果商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三家公司成立于同一時期。
公開資料顯示,2002年,百果園在深圳開出全國第一家水果專賣店;同一年,重慶洪九果品公司(洪九果品前身)成立;2004年,鮮豐水果在杭州開出了第一家水果超市。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三家公司都從當初區域的小小水果商成長為覆蓋全國的水果龍頭企業,并且走出了不同的商業路徑:百果園和鮮豐水果主打連鎖零售生意,洪九果品則主做水果批發分銷市場。
因此,百果園和鮮豐水果的競爭最為直接。在從區域走向全國的時候,二者也開始了資本化擴張之路。巧合的是,時至2015年左右,互聯網的流量紅利進入尾聲,新的行業模式開始興起。
兩家企業均先后經歷了數輪融資。幾乎是從公布首輪融資開始,百果園和鮮豐水果就在暗中較勁。2015年4月,鮮豐水果率先獲得天使輪融資;5個月后,百果園便宣布獲得4億元A輪融資。到2018年初,雙方幾乎同時表示完成了B輪融資,前后相差僅半個月。
截至2020年3月,百果園共進行了多達8輪融資,匯集了中金資本、前海母基金、中金匯融、深創投、招商局資本、天圖資本等二十家資本。鮮豐水果雖然融資輪次較少,但背后也站著紅杉基金、前海梧桐并購基金、麥星投資、九鼎投資等多個知名基金。
當然,蘊藏在水果行業中的想象空間,不僅在于鮮豐水果、百果園這樣的零售商,對資本市場來講,供應鏈企業同樣具有吸引力。
洪九果品從2018年A輪融資開始,至IPO前共計融資6輪,引入了阿里巴巴、中國農墾、CMC資本、陽光人壽、金鎰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其中,阿里巴巴持有8%的股份,是其第三大股東,也是IPO前最大的外部股東。
眾多資本加持下,三家水果商也開啟了全速擴張模式。
百果園從2015年的1000家門店,6年間擴張至2021年的5000家門店,是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水果連鎖零售商。
鮮豐水果在連鎖店數量上僅次于百果園,目前全國門店也超過2000家。
洪九果品則成為中國最大的自有品牌水果分銷商和中國最大的東南亞進口水果分銷商。
連續融資、大規模擴張、登陸資本市場,對這三家水果商來說這一過程似乎是順其自然。他們背后的幾十家資本方也在坐等收獲。
天圖資本在2015年投資百果園時就曾對媒體表示,“將用三年到五年,甩開競爭對手,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中國水果連鎖第一股?!?/p>
另一方面,由于并不像蔬菜、肉類是一日三餐的高頻、易損耗品類,水果的主要市場份額仍在傳統菜市場和個體水果店手中,品牌連鎖店在上萬億的市場規模中占比還不到5%,即市場集中度低。也就是說,頭部企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由眾多資本加持,本身也早已盈利的三家水果巨頭,上市歷程卻頗為坎坷。
百果園曾多次傳出上市消息,上市地點一路從紐交所變更到港交所,最后又改為深交所創業板,但在2021年5月發布了第二期輔導報告后,至今無新進展。
鮮豐水果的目標也是成為“中國水果零售第一股”。2019年12月,中信證券與鮮豐水果簽署上市輔導協議,但經過四期上市輔導后,2021年1月雙方終止上市輔導。10多天后,鮮豐水果就更換輔導團隊為中信建投證券。最新的進度則是在2021年7月完成二期輔導。
洪九果品則在2019年與東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赴A股上市。但在2021年9月,公司終止了A股上市輔導,轉戰港股。
02
市場難測
在傳統的生鮮零售中,賣水果要比賣菜容易,水果品類的坪效也相對較高。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普通的社區小店,賣蔬菜基本會搭著賣些水果,賣水果的店鋪通常卻很少賣蔬菜。
對此的解釋有兩方面:一是價格錨定效應,蔬菜的平均價格要低于水果,蔬菜店賣水果會讓消費者覺得蔬菜的價格并不高,而水果店如果賣蔬菜,就會讓人覺得水果賣得好貴。
另一方面則涉及到商品周轉率,水果比蔬菜更耐儲存,如果賣水果的同時賣蔬菜,就需要提供商品周轉速度,反而加大了經營難度。
百果園和鮮豐水果作為面向終端的水果零售企業,通過加盟方式快速擴張,不斷獲取更大的銷售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將水果生意變得標準化、規?;?/p>
不過,在規模增大的同時,經營難度也在增加,包括成本增加、人才培訓、連鎖運營、門店拓展等方面。
此外,對于水果專賣店來說,專賣水果既有優勢又有劣勢。優勢是可以做得專業有深度,乃至做到品牌化。但過于專業,品類單一,單店盈利則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說,雖然規模很大但經濟效應并不具備優勢。
以百果園為例,2015年的門店數量已超過1000家,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公司在資金、運營、管理方面的負擔越來越重,也正是在這時引入了外部資本。
百果園創始人余惠勇在2016年定下了“2020年開1萬家店、年銷售額達到400億元”的目標。然而,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百果園共有5100多家門店,距離當初設下的目標還差一半。
這些情況從洪九果品的招股書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其招股書顯示,經過快速擴張,公司收入從2018年12.26億元,已擴張到2020年的57.71億元,2021年上半年則超過54.17億元。
但看似高增長的背后,洪九果品卻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其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流量凈額常年為負,從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分別為-4.67億元、-4.50億元、-8.04億元和-7.43億元。
洪九果品也在招股書中表示,隨著公司不斷擴大規模,保持產品品質一致性會更加困難,因而無法保證維持消費者對公司品牌的信心,倘若產品或服務質量下降,公司品牌價值可能會受損,對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而百果園和鮮豐水果上市歷程艱難,更大的原因可能來自行業。
由艾格農業咨詢發布的《2021-2022年中國水果行業發展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水果零售市場規模達1.28萬億元,傳統渠道占比78%,線上零售占比則從2016年的8%增長到2021年的22%。
這意味著,對線下水果商來說,競爭不止來自過去的傳統商超、夫妻老婆店,一切線上賣水果的模式都成為他們的強有力競爭對手。
首先是以淘寶、拼多多京東為代表的綜合電商,可以通過產地直發水果生鮮;其次是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前置倉,以及盒馬等新零售,可以即時配送到家;而疫情之后來勢洶洶的社區團購,在互聯網巨頭們的加持下,更是給水果零售商們一記重拳。
?
因此,進入資本市場的需求顯得更為迫切,上市后獲得更豐厚的資金和資源,是應對挑戰的重要保障。
然而,市場變幻風云莫測。2021年上半年還一度受到資本追捧的生鮮電商——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自上市后股價便一路下跌;曾經狂熱的社區團購更是在強監管之下急速降溫。
而線下水果連鎖所屬的傳統零售行業,二級市場同樣不看好,近幾年來幾乎沒有零售企業上市,2021年初決定二次回港上市的物美在招股書失效后再未更新。
曾有行業分析師告訴創業邦,生鮮電商在2021年非常火爆,百果園、鮮豐水果等在此時登陸二級市場,比較容易被投資人接受,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生鮮行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上市越晚對水果連鎖零售商的壓力越大,不同模式的生鮮電商對其造成的侵蝕也會越明顯。
當生鮮零售不再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行業,這三家水果商在2021年沒能登陸二級市場,想在2022年繼續沖擊IPO的難度也許會更大。而誰也無法預料,新的一年又將有哪些變數影響他們的上市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