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是一天比一天冷了,罐頭卻一天比一天熱了。
最近,沉寂已久的罐頭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先是商務部印發通知,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這條消息一出,引發了一場的囤罐頭熱;隨后在11月初,#罐頭是東北的最高禮節#詞條沖上了熱搜,各路網友紛紛現身說法。
罐頭,好像有了回暖的趨勢。
-01-
在中華大地浮沉百年的罐頭
罐頭是工業時代的產物,起源于拿破侖時代的法國,最初是為了解決軍糧的攜帶與保存問題而誕生的,這里暫且擱置不提。最早的中國罐頭,大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不過,中國罐頭快速發展起來還是在新中國成立后。
剛成立的新中國并不安穩,在抗美援朝戰爭的催化下,中國罐頭產量激增,到1953年抗美援朝結束時,中國罐頭產量增長了15倍以上。戰爭結束后,罐頭產業卻并沒有停滯,不需要急供軍需的罐頭開始了出口之路。
由于建國初期的罐頭主要用于出口與軍需,所以對當時的消費者來說,罐頭因稀少而顯得彌足珍貴。
那一時期,也是罐頭在國人心中身份最高端的一段時間。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罐頭食品才終于走下“奢侈品”的神臺,成為了消費者餐桌上的一員。雖然在國外曾因被誤解有食品安全問題,而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但國內的罐頭市場也算穩定發展。
到2016年,中國罐頭行業發展達到了巔峰,罐頭行業一年的總利潤接近百億元。不過,在這之后罐頭行業開始變得萎靡不振。
除了過分依賴出口,在國外市場競爭中稍顯劣勢,就會引發危機外,在國內市場中,消費者一度將“垃圾食品、防腐劑、沒營養”等罪名扣到了罐頭食品身上,嚴重打擊了罐頭在國內市場的發展態勢。
直到近兩年疫情影響下,罐頭在國外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國內線上購物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以及新一代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罐頭才又走到了消費者眼前。
-02-
努力沉冤得雪的罐頭
如今,最影響罐頭行業在國內發展的還是老偏見:大量防腐劑、不新鮮、沒營養。這在健康經濟日益騰飛,“民以食為天”的我國,簡直將罐頭判了死刑。
罐頭行業人們身處行業感受最深,深知這些誤解對行業的不利影響。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日前,中國罐頭行業啟動了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3),以期在“十四五”期間推動罐頭行業發展,消除罐頭食品消費誤區、科學引導消費者正確認知消費罐頭食品、促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那么,為什么罐頭會被誤解頗深且長久呢?
首先,罐頭在常溫下能保存超長時間而不變質,這一點本來是罐頭的優點,卻也被用來證明其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劑。
罐頭真的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劑嗎?當然沒有。食物的腐敗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罐頭食品依賴于罐藏工藝的密封和殺菌技術,裝入食品后的容器,經過抽真空或排氣后密封,再采用熱力殺菌殺死其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而密封的容器阻隔了外界微生物的再次入侵,從而保證罐頭食品能長期保存不變質,且無需添加防腐劑。
換句話來說,給罐頭食品添加防腐劑,甚至是浪費。
第二,由于罐頭是加工產品,所以常常被誤解沒有營養。
天可憐見,為了罐頭原料在最佳的收獲時間(營養含量巔峰)進行采摘,罐頭廠常常位于原料地附近,肉類罐頭同理,所以運輸過程中幾乎沒有營養損失。而加工過程中,除了有些水溶性、易氧化的物質,如維生素C等有輕微損失,礦物質,脂溶性維生素,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保持相對不變,因此它在被裝罐時,最大限度地鎖住了營養成分。
-03-
罐頭想“出頭”不簡單
除了國內消費者的思想觀念,阻礙罐頭發展的原因還有很多。
常常有人對標我國歐美的罐頭消費量,稱歐洲與北美年人均消費50公斤與90公斤,日本也年人均消費23公斤,我國既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罐頭生產國,理論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實則不然,不是說我國罐頭沒有前景,只是這種對標方法是錯誤的。
雖然我國的確是世界上最大的罐頭生產國,供應力充足,但問題實際上出在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上。
在歐美,由于地廣人稀,消費者居住分散,許多歐美居民甚至1~2個星期才會去商超大量采購食物,這簡直被罐頭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畢竟好保存又易攜帶。
而中國,人口密集,餐飲店鋪與商超遍地都是,近年來外賣行業還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多人下個樓就能吃一頓物美價廉的蓋飯,所以消費罐頭的意愿并不強烈。
我國與歐美之間,隔著的是地大物博與地廣人稀的不同背景下,產生的不同消費習慣。
前面還提到了,為了保證在罐頭原材料營養巔峰下進行加工,罐頭廠常在原料地附近,原材料簡直是罐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原材料都是農產品,所以罐頭的利潤受農產品價格波動也很大。
-04-
罐頭新征途
罐頭曾在戰爭中為士兵提供勝利的保障,在物質貧乏的年代豐富消費者的餐桌,在大大小小的災難中給予人們安全感……小小一罐,匯集四季精華,遍攬魚禽走獸。罐頭,已經在中華大地浮沉了百年,為了繼續在時代的舞臺上延續,罐頭應該怎么做?
¤研發新產品
提到品類創新,像是老生常談,但結合到罐頭行業,應該怎樣做呢?
功能性:雖然大量防腐劑、沒營養與不新鮮是誤解。但肉類的罐頭中大量含鹽,水果罐頭中大量含糖,卻是事實,這足以讓奉行低糖低鹽的消費者敬而遠之。而功能性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添加營養成分,另一條則是精簡成分。
林家鋪子推出了“吃糖自由”控糖系列罐頭,據說將白砂糖與L-阿拉伯糖按照科學配比添加,屬于低GI食品,健康不怕胖。
本土化多樣化:目前國內的罐頭產品,大多數仍是普通的和國外區別不大的水果罐頭與魚肉罐頭,但這并不符合國人的味蕾。將經典菜式復刻封入罐頭中,或許是一條不錯的道路。
梅林罐頭就推出了“一人食”系列,包含宮保雞丁、魚香肉絲、紅燒瘦肉、豬肉丸子等多種經典菜式,按照梅林官方旗艦店的描述,只需加入沸水中加熱5分鐘。就可以得到一份豐盛午餐。
¤包裝升級
隨著顏值經濟的崛起,應該不會再有人小看包裝的力量了吧?一個高顏值的外包裝,或許不會成為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決定因素,卻會讓產品在競品中脫穎而出,成為被優先選擇的條件,畢竟人類是視覺動物。
但僅僅做出高顏值的包裝是不夠的,更便捷的包裝設計也要提上日程,打開瀏覽器輸入罐頭兩個字,絕大部分都在為怎樣打開罐頭煩惱,小紅書上吐槽罐頭難以打開的也不在少數。
¤營銷
市場教育是條漫長的道路,但為了罐頭行業的良性發展,市場教育永遠是重中之重。寫文章之前,我采訪了不少朋友,他們大多數都是90后與00后,但對罐頭的印象依舊停留在含有大量防腐劑與沒營養,可見讓罐頭沉冤得雪有多么重要。
當然在年輕化盛行的今天,讓罐頭走進年輕人身邊也很重要。無論是小紅書種草,還是通過直播帶貨,都是讓年輕人改變對罐頭固有看法的好機會。
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前7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罐頭食品制造企業營收645.8億元,同比增長8.4%,利潤總額超過30億元,同比增長了0.7%。
雖然疫情與前段時間的囤貨潮,讓罐頭短暫的火爆了起來,但依靠外界影響推動銷量絕不是一條可以安心走下去的路。將罐頭與健康、營養、時尚、便捷結合在一起,讓消費者想起罐頭時不再是陳舊印象,才是罐頭行業應該做的。
-05-
最后的話
雖然現在的罐頭行業,像被套在了罐子中一般不溫不火,但“拿捏”了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通過新品類、新包裝、新營銷來重塑罐頭行業,未必不能破“罐”而出。
你還愿意再次嘗試罐頭嗎?無論甜蜜還是咸鮮。又有哪些關于罐頭的回憶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