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樣的口感才好賣
“口感,是指食物在人體口腔內,由觸覺和咀嚼而產生的直接感受,是獨立于味覺之外的另一種體驗。”
天貓銷量排名前三的肉類零食,是鴨脖、鳳爪、肉脯。這三樣肉類零食為什么好賣,有什么特點?先一個一個來分解。
1.鴨脖為什么好賣?
按道理來說,最不能火的就是鴨脖。
①更愿意吃嗎?同樣是鴨副,大家小時候最不愿意吃的肯定是鴨脖;
②價格更便宜嗎?鴨架更便宜,絕味剛出來的時候,一個鴨架才2元左右;
③味道更好嗎?鴨掌、鴨翅、鴨胗、鴨頭……同樣的制作方法下,不見得味道比鴨脖差。
那是什么原因?
除去以上原因,對比其它鴨副,剩下的只有耐啃。
你要用牙齒和舌頭,讓鴨脖骨肉分離,把肉吃下去;不但這樣,有的骨頭有味道時,還能再嚼一下。
可以做個實驗。一個宿舍,買同樣價格的鴨副,分給不同的人,一起開吃,吃到最后的肯定是鴨脖。
2.鳳爪為什么好賣?
鳳爪的類目有意思。關于雞的美食,國內有很多種做法,老字號就不少,什么道口燒雞,溝幫子,德州扒雞……他們也做雞爪,不過,一個好賣的也沒有。這兩年,好賣的除了泡椒鳳爪,就是跟它類似的檸檬鳳爪。
這些好賣的鳳爪與前輩們,有什么突出的區別?
有嚼勁。
翻開這些鳳爪的文案里,都有Q彈、勁道、爽脆這些字眼。如果有國外從不吃雞爪的人看到,會以為中國人吃的都是有嚼勁的雞爪。
我們小時候吃的鳳爪,大多比較軟糯。作為零食的話,吃起來根本沒有太長時間。沒有對比的時候還好,有了Q彈的泡椒鳳爪和檸檬鳳爪,大家都不愿意再去購買。因為吃起來時間不長——不值。
3.肉脯為什么好賣?
純豬肉不好賣,純牛肉也不好賣。但是,肉脯為什么賣得好?牛肉干為什么賣得也行?
是因為他們都耐嚼。撕一口,再慢慢嚼,越嚼越有味道。牙口不好的人,估計腮幫子都會嚼疼。
不像餐桌上的紅燒或醬鹵,兩口就下肚了,因為需要他們來填肚子。而肉脯肉干很難擺上餐桌。一兩盤還行,如果滿桌都是這種,估計是主人想趕客人走了——你能不能讓我好好吃個飯?
如今有些廠家在嘗試新品,做了一些軟糯的豬肉和牛肉出來。怎么講,走餐桌還行,如果當零食賣,品類也做不大。
4.它們有什么共通點?
鴨脖、鳳爪、肉脯都好賣,有什么共通點嗎?
1)磨嘴巴。它們每一個都是磨嘴巴的高手。我們吃零食的初衷,就是嘴巴饞了,想找零食磨磨嘴巴。一口就吞了,吧唧吧唧就沒了?這樣的零食,一點都不值,再好吃再便宜,復購的人都很少。
2)吃不飽。如果你要填肚子,找他們就不行。吃半天,也沒吃多少肉下去——真正的光磨嘴巴。這一點跟我們已有的觀點是違背的,我們原來覺得吃什么東西,一定要能填肚子。
3)上癮性。就跟吃瓜子一樣,吃了還想吃,而且是停不下的吃。零食就是磨嘴巴的,所以越吃越有味道,而且還吃不飽。如果兩三下就吃飽了,也沒法上癮,因為肚子裝不下。正因為吃不飽,所以越吃越想吃。
基本上,他們的共通點就代表了零食的共通點。譬如,好賣的糖果、堅果、休閑零食等,都是這些屬性。
而如果我們要做一款零食,就不能在填肚子和磨嘴巴之間搖擺不定。如果能填肚子的零食,基本不能磨嘴巴;而磨嘴巴的零食,一定不是填肚子的好零食。
-02-
什么樣的口味才好賣
口味就是我們常說的味道。
基本我們吃的任何東西,好吃不好吃的關鍵,都是口味問題。但是,茫茫多的口味,哪一種才是消費者喜歡的?
1.味道,特好吃
填肚子的東西,只要不難吃,照樣能吃得下,因為這時候的需求是填飽肚子。就像飛機上的航空餐,雖然都在吐槽不好吃,也沒見幾個完全不吃的。
而磨嘴巴的零食,沒好吃的味道就不行,因為消費者完全可以不吃它。消費者吃零食是因為饞了,想這個味道了,想用它來磨嘴巴。這時候,就需要好吃的味道,刺激刺激味蕾,不然根本吃不下。
好吃,有人會說,你這不廢話嗎?每個廠家都說自己產品好吃。關鍵是如何去判斷?
吃了還想吃。吃完后,自己想去再吃的,就是好吃;再也不想去吃的,就是不好吃。
7-11的創始人,鈴木敏文對此有苛刻的要求:
“尤其是食品研發項目,7-Eleven對口味的要求近乎苛刻,有絕不妥協的評判基準。
一款新產品的問世,不僅需要得到產品研發負責人的同意,還必須通過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高層董事試吃,只有所有人都對味道感到滿意,才能正式允許對外發售。反之,如果有人覺得口味平平,我們就會扣下新產品回爐重造。
就算每天要生產成千上萬個產品,在這一點上我也決不妥協。既然要讓顧客掏錢消費,那么生產商就必須在食品的口味上追求極致。如果只是敷衍了事,極有可能喪失‘回頭客’。”
如何才能好吃?鈴木敏文講了他的方法:
“要是發現我們的產品不如廣受好評的專門店美味,則必須徹底調查兩者的差異之處。
雖然有些生產商會借口說味覺是非常主觀的感受,每個人的喜好不盡相同,但是,如果把口感獨到的食品素材、原料、調料的濃淡等要素數值化,逐一進行分析,那么“美味”也能得到具象。
像這樣用盡所有方法,經過反復的研究也不能讓食品變得可口的話,考慮到企業的口碑倒不如叫停發售計劃更為明智。產品研發的理念是最能體現企業經營態度的環節,因此必須嚴格要求,力爭完美。”
那么,作為一款零食,哪一種味道,才是我們尋找的方向呢?
可以做一個較大群體接受的味道,但是不能做太小眾的味道。
怎么理解?如果你做鹵味零食,可以拋棄有些地方不太喜歡,但卻適合大部分年輕人的辣味;但是最好不要碰,只有川渝才喜歡吃的麻味。
2.味道,能記憶
喜歡喝可樂的小伙伴,可以回憶一下。決定購買可樂之前,你是不是想到了可樂那獨特的口味?不然,同樣是汽水,為什么不買七喜雪碧、芬達美年達,偏偏買可樂?
任何零食的復購,都是因為我們想要重現同樣的味道。而這些味道,都是自帶記憶。
辣條,是什么味道?甜辣;周黑鴨呢?甜辣;泡椒鳳爪?泡椒辣。
當你吃完一種零食,卻想不起它的味道時,這款零食基本賣不動。
3.味道,得讓零食無法一口吃完
這味道,還得使你無法一口吃完這個零食。
當你拿出一顆陳皮糖吃的時候,雖然覺得酸,但是還有甜味,酸酸甜甜的就很好吃。但是當你把這一顆嚼碎時,就會感覺酸得過分了。
這點估計跟很多人的心理是相違背的。覺得吃的東西都應該能大口吃才對,干嘛非要做不能大口吃的,這得多別扭。其實一點也不別扭。只見過大口大口吃飯的,沒聽說過誰大口大口吃零食的。
辣條、小魚、鴨脖、陳皮糖……為什么好賣的零食都是這樣,不能讓人大口吃?其實,不能怪好賣的零食是這個樣子,而是消費者的選擇造成。
當消費者一口吃不完一包零食,而要慢慢去吃的時候,他就會覺得5毛也好、1元也好,這個零食劃得來——1元的東西,居然可以吃這么久!如果吃的時間短呢?消費者就會覺得買這個零食完全劃不來——還沒吃兩口就沒了,不管你是5毛的,還是1塊的。
-03-
為什么這些不好賣,那些卻賣瘋了
1.瓜子仁為什么不好賣?瓜子卻賣瘋了?
有個奇怪的現象。明明吃下去的是瓜子仁,但是剝殼后的瓜子仁就是不好賣,偏偏帶殼的瓜子才好賣。為啥?
因為瓜子需要我們自己剝殼,吃的時間自然就上去了;再加上剝瓜子屬于正向反饋,越吃我們越愛吃。
“什么是正向反饋?做一件事,馬上能獲得獎勵,你就會持續做這個事情。游戲就是這樣,砍倒一個小怪,要不馬上能看到漲經驗,要不就會爆裝備,會促使你不停的砍。”
剝瓜子同樣如此。剝一個殼,吃一個瓜子仁作為獎勵,進而你會繼續剝瓜子。小伙伴們不相信的可以做個試驗。就是你只剝瓜子,看著別人吃。看看你能堅持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需要的是磨嘴巴,而不是折磨人。
小田螺,小螺絲。純螺絲肉端上餐桌的少見,基本都是帶殼的。喜歡吃小田螺的,大多覺得一口吸一個螺絲肉還可以,如果吸半天吸不出來,還要用牙簽,那就不太愛吃了,太費力。
就像有的人喜歡吃西瓜子,平整的還好,一嗑皮開,一口就吃到瓜子仁。要是彎彎曲曲的,大家都不愛去吃它,嗑半天都吃不到瓜子仁。還是因為太費力。
如果去掉磨嘴巴的特性,產品就很難賣得好。就像有些廠家用純螺絲肉做零食,可以想象結局。
2.花生米和帶殼花生為什么都活得很好?
帶殼花生跟瓜子類似,正如上文所述。
但是為什么花生米還活得很好?
花生米活得好,還是因為能長時間磨嘴巴。剝好的瓜子仁,一粒根本塞不了嘴巴,最起碼得好幾粒一起放入嘴里,才能有點咀嚼感,才能稍微磨下嘴巴。而花生米呢?你即使放一顆到嘴里,吃它都得嚼一會。
而且,我們吃的花生米基本偏硬偏脆。
有沒有軟的花生?當然有,那是鹽水花生,不過需要你剝殼。某些廠家做出偏軟的花生米,就不好賣。
3.為什么好賣的泡椒鳳爪,是一小節一小節?
我們從小的記憶,吃鳳爪都是一整個一整個的,廠家和經銷商把這種單個的鳳爪,叫單爪。而泡椒鳳爪卻率先把它切成一小節一小節。泡椒味的單爪當然也有好賣的,但是量都比不上切成小節的。
這不奇怪嗎?從小到大我們吃的都是整個的,而且單個的泡椒鳳爪也好賣,為什么切成小節以后,偏偏消費者還會更喜歡?
發明它的人估計也沒想到。他們切成小節是為了入味,也有碎爪以及其他成本問題。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都是廠家一廂情愿的做法,因為跟消費者沒有半毛錢關系。最關鍵的是,消費者為什么會更喜歡?
增加磨嘴巴的時間。拿到一整個雞爪,你是怎么吃法,是不是需要一口氣把它啃完才罷休?如果是一小節一小節的,只要把一小節干完就完事,還可以歇口氣。無形中增加了磨嘴巴的時間。
同樣如此的還有辣條。真要吃,一口就能塞完一包。但偏偏一根根辣條,做得都很細。
-04-
什么樣的價格才好賣
1.單價要怎么定
“在終端貨架上,有一個沒見過的全新品牌,有兩個規格,定價分別是2元和5元。你會選擇哪一個?”
從損失規避的角度,2元的零食,消費者會覺得嘗試成本低,即使不好吃,也就浪費2元,可以試著購買一下;而5元的價格,就提高了嘗試成本,不好吃就要損失5元,消費者很大可能試都不愿意試。
所以,零食的單價盡量定低。單價低不是指你每公斤的貨值不高,而是每一袋零食,定價不要高。
從價格高低也能看出來,消費者都喜歡聽起來價格低的產品,不喜歡聽起來價格高的產品,無論你的貨值。
如果你經常賣菜,就會看到,貨值價格高的調料,都是按每兩(即50克)來標注價格。
更明顯的是各大熟食店。原來的模式都是每斤(即500克)多少錢,現在改了,大多按照250克來標注價格。包括某些鹵菜直接按盒賣,看起來價格更少。
2.盡量不要定高單價
很多廠家的同一產品,規格很多,價格貴的為什么還是能賣掉?
這個規格賣掉的前提是,你原來買過它的小規格。就拿大家常見的可樂來說,最開始都是喝小瓶或者玻璃瓶,直到后來覺得大瓶更劃算,才會購買大瓶。即使這樣,小瓶的銷量依然是最大的。
還有個明顯的例子是散裝(有的地方叫手抓包)的崛起。即使是不知名的品牌,每斤的價格也高,但是消費者卻更愿意嘗試。因為散裝挑一兩包的話,每一包的單價并不高;而選擇它的定量裝(就是有規格的包裝)的話,單價看起來就偏高。但事實上,按每公斤單價來算,每個產品的散裝比定量裝都要賣得貴。
有的產品一出來,價格就比較高,為什么還是能賣掉?
1)要么是品牌;
2)要么用錢來砸市場,廣告、陳列和排面等;
3)要么同品類都是高價;比如說,牛肉干。
即使同品類都是高價,定價低的依然比定價高的產品好賣。
3.選什么貨值的產品
“在零食里面,為什么純雞肉、鴨肉這些不好賣?邊角料包括雞爪、鴨脖、鴨掌、鴨架等都要好賣得多?”
除了吃的時間長以外,這些東西更便宜。
雞爪、鴨脖、下水這些東西,在歷史上國人吃的偏少,因為腥味大。但是架不住食物短缺啊,窮人吃不上肉,只能拿這些邊角料打打牙祭。吃得多了便會發展出很多烹調方法,去除腥味,還能當肉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飲食習慣——國外基本不吃這些。
何止零食,中國餐桌照樣遵循這樣的改變。
就拿重慶麻辣火鍋來說,最早起源就是川江纖夫,以別人不要的牛羊等內臟下腳料,邊燙邊吃而形成的。
川菜的發源同樣如此。清代都是魯菜粵菜為尊,因為他們用的食材較好。而近代川菜卻成了全國最大菜系。除了川菜的辣味,能刺激人人愛吃外,川菜的做法也使原來不能用的下腳料去腥除味,還能呈現出美味。
而最重要的也是這點,正是無所不用的食材,才使川菜成為最大菜系——因為人人都能吃得起。
縱觀中國吃飯的歷史,就是不斷引入下腳料作為美食的歷史。
就拿鴨脖來說,20年前,沒有絕味和周黑鴨的時候,誰會把鴨脖當成美味?
4.如何參照同行定價
一個新品,即使比其他同類產品貴,也不要貴得離譜;即使這樣,貴在哪里也要說的明明白白;即使說明白了,也要能讓消費者對比出來,這樣貴到底值在哪里。
就拿單支鴨掌舉例。其它家如果一個差不多的東西賣3元,還是品牌貨;而你非要賣6元,那消費者即使買了,也是帶著放大鏡來買的:
比其他產品大很多嗎?——這個會大些,大很多辦不到;
那有哪些方面做得好?——嗯,我有剪指甲,味道更好吃……
消費者一吃,我去,你這個會比其他鴨掌好吃2倍?不可能!一點都不值。
除非你是脫骨鴨掌;或者你就是土鴨掌里的戰斗機……沒有做這種根本上的改變時,就不要把價格提得太高。即使你做了廣告,還做了市場費用投入。
無論是不是差異化的產品,只要本質還是那個產品,不管你是什么口味,都不能高出競品太多。
價格方面,做到極致的是老干媽。老干媽把利潤控得很低,低到后來者都沒有去競爭的欲望,只能把單價定高。
如何定價?在這里有一個方法。
①當競品是同類中銷量最好的;
②消費者能提及它的品牌名;
③它基本是同類之中價格最高。
這個時候,如果你不是品牌,也沒有廣告、陳列、排面的支持下,哪怕你的競爭策略做得再牛,都需要比競品價格低。除非你跟它的產品有根本性不同。
小結一下,賣得好的零食都有哪些特征?
吃的時間要長:無論是口味、包裝大小、產品大小,都要遵循這個規律;
口味要突出:不但好吃,還得有記憶;
價格要低:關鍵是單價不能貴。
其實,整篇文章,我一直都在說一個事,那就是,這款零食到底值不值。
有沒有這樣的新品?很多。舉個例子:
-05-
什么樣的新品才好賣
【檸檬鳳爪】
1.檸檬鳳爪的前世
檸檬鳳爪興起的前兩年,是一款醋泡鳳爪試圖分割泡椒鳳爪的市場。
它跟泡椒鳳爪類似,清爽、有嚼勁、酸辣,跟泡椒鳳爪不一樣的是,它的顏色是淺醬色。還有一樣不同——雖然也是酸辣味型的,它的酸就遠遠比不上泡椒酸的自然,它是醋泡的。
2.檸檬鳳爪的現在
既然醋泡的酸不行,有的廠家就直接想到了檸檬的酸,開始研究檸檬鳳爪。
不過檸檬的酸,有個問題,那就是檸檬汁放久了,就沒有本身的清香氣。該怎么辦?對了,網絡售賣!快遞包郵,7天吃到,再加冰袋,完美解決。
檸檬鳳爪搶占淘寶類鳳爪類目第一后,很多廠家不服氣了,大力推出保質期更長的袋裝、盒裝檸檬鳳爪,但是始終有個問題沒解決——檸檬的香氣。
雖然現在看起來能賣些產品,但是長久來看,消費者會自己淘汰掉沒有檸檬香氣的“檸檬鳳爪”。
3.賣得好的原因
第一個是味道。在泡椒鳳爪加入檸檬后,酸爽更自然(不管加沒加,消費者覺得更好一些——因為檸檬這個名字本身就是酸的);
第二個是顏色。檸檬鳳爪完美集成了泡椒鳳爪的一切,清爽、有嚼勁、酸辣,并擯棄了泡椒鳳爪不自然的白色;
第三個是新鮮。大多帶冰袋,全程保鮮送貨。別的不說,光是這個樣子,都會打動消費者——這個更新鮮。
4.檸檬鳳爪的未來
你會說我說漏了,檸檬鳳爪還是無骨的。
其實,無骨不一定是鳳爪的最好形態。
1)時間。無骨鳳爪雖然有一點嚼勁,但吃的時間遠遠不如有骨的時間長;
2)價格。無骨鳳爪磨嘴巴時間不長,但加入了人工成本,價格會貴得多;
3)本質。我們吃雞爪的本質是什么?啃骨頭。就像排骨一樣,如果把排骨上的肉剔下來,你會繼續吃嗎?
你呢,你會覺得檸檬鳳爪有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