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siwce"><nav id="siwce"></nav></cite>
  • <strike id="siwce"></strike>

    在文和友排位50000桌的人,腦子正常嗎?

    酷玩實驗室
    2021.05.23
    ?這個五一,不知道你堵在了哪里?

    反正有不少人堵在了文和友的門口。

    《瀟湘晨報》報道,長沙文和友等位排了7600多桌。

    “建議早上排號,或許可以蹭到一份宵夜。”

    ?

    7600多號“真不算啥”。

    清明節前,深圳文和友的隊從河這邊排到了河那邊。

    ?

    ?

    開業當天,從中午11點到下午5點半,排號系統顯示已經超過50000號。

    ?

    ?

    其中光茶顏悅色的快閃店排隊就超過3萬號,一杯奶茶代購炒到了200塊。

    ?

    ?

    有網友戲稱說:有這排隊時間,都夠去一趟長沙了。

    ?

    文和友是啥?咋這么多人排隊?

    ?

    用一句話來概括,文和友就是用市井風格裝修出來的特色美食文化街,80%的店鋪是餐飲,但也不只能逛吃逛吃。

    比如文和友長沙店,不僅還原了20世紀80年代老長沙的社區,里面還有復古的迪斯科舞廳、照相館、理發店、泡腳城、獨立書店,甚至長沙市民政局還在里面辦了一個婚姻登記處。

    ?

    ?

    ?

    文和友的各種細節做得超出一般人的想象:陽臺外面掛著晾曬的衣服,電視里放著《還珠格格》,收音機放著以前的新聞,衣柜里掛著衣服,住戶形式的包廂里一切生活物品齊備,甚至可以在床鋪上躺下來,完全營造出有人生活的社區模樣。

    時尚包裹著復古,復古透著煙火氣,煙火氣又蒸騰出時髦感。

    ?

    當然,這樣的布景也給網紅們營造了無數打卡拍照的空間。

    在小紅書上,文和友打卡攻略筆記數以萬計。

    ?

    長沙文和友在“兩微一抖自媒體”的曝光量累計超過60億次,而文和友聲稱自己從來沒投放過硬廣,很多明星甚至還“自發”為文和友“代言”:

    剛建好時候周杰倫就發ins夸這里是個有趣的地方、湖南衛視的綜藝《元氣滿滿的哥哥》首站選址文和友,“浪姐”容祖兒今年五一現身文和友,張藝興MV在文和友的“永遠街”取景……

    ?

    而文和友老板文賓也算個“神人”,是一個可以穿著褲衩背心,和馬云、汪涵談笑風生的人。

    ?

    中間這位就是文賓

    大家這么愛逛文和友,一個很現實的好處就是,這里可以一站式集齊打卡+拍照+老字號美食,省去了在當地走街串巷和打車奔波的麻煩。

    但就在去年,文和友在廣州開出第二家店的時候,引來當地罵聲一片。

    而清明節開出第三家深圳店的時候,當地人又直呼“真香”。

    很快,北京三里屯和南京秦淮河就會迎來它的第四、第五家店。

    文和友到底是什么?它想干什么?它的老板為什么要搞這么個“怪胎”出來?它是不是就是個販賣情懷炒作復古的“美食街房東”?

    文和友的故事,還得從“文”賓和他的朋“友”們說起。

    ?

    01

    4歲那年,文賓的父親去世了,母親也不在身邊,他從小就在長沙的坡子街上混,因為家里窮,初中沒畢業他就早早出來工作了。

    ?

    2010年夏天,文賓22歲,辭去了湖南永通的汽車4S店一份薪水不錯的職位,拿著五千塊的啟動資金,在坡子街擺起了路邊攤。

    5000塊,其中兩千塊做了一輛流動車,兩千塊準備食材,幾百塊做了一面招牌,起名“犀利排骨”——當時小攤販很少有人會花錢做招牌,但文賓覺得,要讓更多人知道,必須有個招牌。

    ?

    那時候的他過著晨昏顛倒的生活,早上6點去買菜,9點去睡覺,下午3點起床,吃一碗粉,住在租的房子里,成箱的菜品搬上搬下,下午5點出攤,陪客人喝8小時的酒,直到凌晨4點送走最后一個客人,6點回家,把串串好,睡覺。

    靠著精確控制火候的油炸技術,和三種特別研制的蘸醬,犀利排骨大受歡迎,別的人一晚上擺攤掙三四百,他能掙三四千,但他只睡3個小時,“做夢都在做串串。”

    ?

    除了被城管追,他最害怕的就是被女朋友發現他在擺攤。

    家人朋友都不支持他,認為這是不體面的工作,女朋友發現后“果然”跟他分手了:“我不想和擺路邊攤的人在一起。”

    幾年以后一次出攤,他撞上了前女友,兩人對視了一秒鐘,女生一扭頭,假裝沒看到,大步走開。

    文賓說那一刻,他“想把串串穿到心里,去炸掉”。

    ?

    除了掙錢,擺攤并不能給他帶來足夠的意義和快樂。

    擺到第十個月,他不開心了,每天用酒來麻痹自己:“我證明了我自己又怎么樣呢?那不是我的事業。”

    直到他迎來了一位名叫楊千軍的客人。

    ?

    老楊是攤上的熟客,但他還有一重身份,長沙的香腸老板,供應著100-200個攤位的香腸。

    老楊給文賓指了條“明路”:開公司,發工資,早晚一天喬布斯。

    一開始,文賓斷然拒絕了,他的第一反應是:“你有點寶(長沙話:你有點傻),滾吧。”

    但楊千軍沒放棄,每天開著面包車來光顧文賓的攤子,跟他吃夜宵喝酒,才終于打動了文賓。

    為什么那么多攤主,老楊偏偏相中了文賓?老楊說他跟那幾百家攤販不一樣,文賓一直在聊的都是渠道銷售和品牌問題。

    2011年,二人在坡子街附近的人民路開了一家小店,5個伙計。排隊吃“炸炸炸”的人從太平街頭排到街尾,文和友品牌也應運而生,一年凈利50萬。

    ?

    文和友什么意思呢?就是文賓和他的朋友。

    ?

    2014年,文和友龍蝦館開張,盤下了一家造紙廠舊址,2000多平,150張桌子,排2-3小時的隊是常有的事,一天流水二三十萬。

    ?

    在那家龍蝦館里,他們開始試驗超級文和友的“迷你版”,在龍蝦館里引入了4家老商戶。

    ?

    而這個店到2018年被征收,夷為平地,后來變成了萬達國際廣場。

    ?

    因為排隊而出名,文賓受邀參加了《天天向上》,之后謝霆鋒的《十二道鋒味》等節目又相繼邀請文和友,“一個文和友,半個娛樂圈”的名聲也漸漸傳開。

    ?

    ?

    短短幾年,他抓緊一切機會,一步步做火了油炸社、龍蝦館、大香腸、臭豆腐、MāMāCHá。

    ?

    文賓在工作之余喜歡“竄街、游巷子、到處竄來竄去”,吃遍了長沙的美食老字號,而他一直在想:“我們是否可以把飯店做成一個小時候生活經歷的社區?”

    但他手頭積攢的資源,還不足以完成這件事。

    這時,文賓迎來了第二位貴人,也是做香腸的,但這次規模不一樣了。

    唐人神,湖南最大的農牧企業和肉制品企業,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里排名第399,2018年給文和友注資7000萬,雙方成立了聯合品牌“文和唐”。

    ?

    一根文和友老長沙大香腸,通過全國近300家門店,年產值已經超過2個億。

    ?

    通過各種單品爆款的積累,以及外部注資,“超級文和友”的究極體也漸漸浮出水面。

    ?

    文和友團隊花1個億裝修,“爆改”了海信廣場,在4層高的商場里塞下了7層、2萬平米的空間。

    ?

    ?

    但這一切的幕后操盤手并不是文賓,而是文和友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翁東華,一個念舊的長沙人。

    02

    ?

    翁東華從小就出生在長沙的西長街,跟著爸媽經歷了十幾次搬家,從小媽媽把他當女兒養,留著他各種扎辮子、穿健美服、花裙子的照片,而他也在搬家中養成了收集舊物件的習慣。

    ?

    他長大以后,家里人搬了新的大房子,媽媽卻說要回到鄉下老家,甚至為不能如愿變得有點抑郁,他問媽媽為什么。

    媽媽說,樓下那個奶奶死了我才認識她家。

    媽媽想要有交流、有溫度的鄰里社區,她希望大家在電梯里相遇時不要那么嚴肅。

    而他跟爸爸也眼看著,他從小吃到大的家門口的一碗“工農兵米粉”,在一周之內化為廢墟。

    ?

    ?

    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逆轉”這一切。

    “我們從來沒有覺得我們是做餐飲的,我們只是在利用餐飲而已。”

    ?

    他把自己生活過的、長沙已經消失的4條街道,“復刻”到了長沙的超級文和友里。

    ?

    比如,這其中就包括他從小就在家門口玩的“西長街電游室”。

    ?

    說超級文和友是翁東華的“盜夢空間”,并不夸張。

    而他復原這一切的方式,就是“撿破爛”。

    他花了數年時間,到長沙各個被拆遷的房屋舊址,尋找到一個個元素,尋找過去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人的物證。

    ?

    ?

    ?

    他需要跟爺爺奶奶攀關系,“讓他們把家里的東西給我,我給他們換新的,你給我個老收音機,我給你個新的彩電”,另外一些物件則直接用錢購買。

    ?

    然后他一車車地拖回、編號、排序……之后再重新組合,“建一個小小的物件博物館。”

    ?

    他收集了超過100萬件的物件、器皿、家具、照片,把這些物件完整保存在倉庫里。

    ?

    再把這些“腐朽”變成文和友里一個個看似“不經意間”就被復原的角落。

    ?

    翁東華不只做了“場景”,他也把真實的“人”和“生活”做了進去。

    廖奶奶(廖娭毑)原來是坡子街的裁縫,現在是文和友的老員工,就生活在文和友里面。

    ?

    翁東華把其中一棟小房子分配給她使用,她的日常就是上班時巡邏、做飯,看孫子學英語,下班就去河邊頭跳舞鍛煉。

    而在對待商戶上,文和友說服的所有商戶,都是0店租拎包入駐,店面裝潢、物業水電費等都由文和友承擔,而文和友會從商戶營收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分成(有說是20-30%的)。

    70多歲的董順桃老人原來在老街賣臭豆腐30年,起早貪黑,每月利潤只有3000元,而后帶著她始于1985年的四大缸鹵水,加入了文和友。

    ?

    為了把手藝傳承下來,董大姐甚至還學會了做教學PPT,跟她學習過炸臭豆腐的有上百位徒弟,帶著臭豆腐走出了湖南,甚至走進了聯合國。如今她的臭豆腐店已經開到500家,年利潤可達600萬元。

    而除了吃吃喝喝,春晚上“消失”多年的大兵也在文和友的笑工場里演出。

    ?

    文賓說,他要做“餐飲界的迪士尼”。人們來這絕不只是為了吃,也是為了拍照,為了享受不同場景的娛樂性。

    可以說,文和友在長沙的成功堪稱“完美”,但如此獨一無二又帶有深刻個人色彩的設計,能走出長沙嗎?

    果然,他們在廣州“吃癟”了。

    翁東華團隊也花了兩年時間搜集廣州的各種老物件,做出了廣州文和友。

    ?

    但沒想到“拆掉圍擋那天,有很多人停留在外圍看,看到他們停留,我是開心的,但我聽到他們討論說,‘這里居然還有這么一大片舊房子沒有拆?什么時候拆呀?”

    ?

    有廣東的網友表示:“這樣破舊的地方,出門左轉到崗頂、棠下等廣州的城中村就有很多,而且更真實。

    在廣州這個老城區還沒有“消失殆盡”的城市,文和友似乎介入得“早了點”。

    而很多廣州網友對里面的美食也并不買賬。很多入駐品牌在廣州街市上一抓一大把。

    “基圍蝦瀨尿蝦又大又靚,真的不知道小龍蝦有啥好吃?

    ?

    火了3個月以后,廣州文和友客流就開始減少,后來更爆出風筒輝等知名商家相繼退出。

    原來的盲公丸變成了陳添記,粉面鋪變成了涼茶鋪耕田公,姐妹發廊易主怪書書店。

    ?

    到了深圳,文和友鉚足了勁也要“扳回一城”,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樣的經典口號也做了還原。

    ?

    ?

    而經過5萬份問卷調研,深圳文和友決定不用小龍蝦,而是選用“千年蠔鄉”沙井生蠔作為深圳店的主打菜品,推出了全新的美食品牌“深生蠔”。

    ?

    然后就有了從清明到五一的火爆景象。

    目前誰也不能確定,文和友在深圳會是“曇花一現”還是能在廣東“逆風翻盤”。

    但可以確定的是,文和友模式像一條鯰魚,給中國的商業地產界開掘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03

    一直以來,文和友都是“戴著鐐銬跳舞”。

    它的商業形態,導致它只能復制一套“輸出懷舊”的開店法,卻不能把“長沙店”本身生搬硬套。

    在廣州老街巷的“殼子”里賣湖南小龍蝦,廣東人不買賬。

    ?

    那文和友真正可復制的“方法論”是什么呢?

    首先,大家早就厭倦了千篇一律的商場和美食街。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和友“擠走”了大食代。

    2020年7月,超級文和友在廣州太古匯正式開業,而地處商場負一層的大食代卻貼出了告示:結束營業。

    ?

    傳統商圈在今天面臨兩大難題:怎么留住人(本地人+外地人)?怎么留住胃?

    是個人都知道,餐飲才是中國商圈的流量之王,遠超服裝、影院和百貨。

    ?

    那你有沒有想過,為啥美食街一般都開在商場的頂層(或負一層)?

    因為餐飲有個特點:人流大,客單價低。

    人流大的生意,可以給其他人流小的生意“帶流量”,你為了吃個新店,不得不上樓,吃撐了再下樓逛一逛,完美。

    一般來說,商場的一樓租金最高,樓層越高租金越低,具體是:1F>2F>3F>4F>BF(地下)>5F。

    而商場一層店租最高的鋪面,一般都租給承租能力最強的奢侈品牌;愛馬仕、LV不來?那就給快時尚;ZARA、優衣庫不來?那就給化妝品;歐萊雅、雅詩蘭黛不租?那就給珠寶首飾。

    ?

    至于門口,一個星巴克/Costa,配一個肯德基/麥當勞,沒有為什么,標配。

    所以很多年來,全國,甚至世界各地,隨處可見的“商圈”生意都是這么做的,所有人都覺得“順理成章”。

    為什么中國餐飲品牌拿不到一樓的位置?有人會說:因為中餐沒有好的品牌能“頂得住”。

    而文和友打破了這一點,而且它不僅霸占一層,還一口氣吞下幾層,并且80%的店鋪都是餐飲。

    無論是長沙海信廣場,還是廣州太古匯,這種開店模式都顛覆了過去幾十年中國商場學習西方模式的“固定套路”。

    這樣“霸蠻”的開店靠什么圈住的“人和胃”呢?

    首先,文和友在裝修上必須和普通的商超和步行街區分開,或者說,它每個場地必須能喚起所在城市人的懷舊興趣。

    ?

    而和洋快餐連鎖不同的是,它的餐飲也必須因地制宜,既要地道,又要稀缺(外面較難吃到),還不能店店雷同。

    一旦在裝潢上偷懶,跟長沙店雷同,或者挑選美食不用心,就很容易翻車。

    這些既是文和友“一著不慎就挨罵”的軟肋,也同樣可以是它走遍天下的鎧甲。

    文和友的海量人流是怎么來的?一靠街,二靠吃,三靠快——“翻臺王”海底撈的翻臺率3.3次/天,文和友的翻臺率可以到10次一天,因為海底撈是火鍋正餐,文和友選的多是快餐。

    ?

    看似歲月靜好的文和友,跟一些狼性公司的“末位淘汰制”一樣,每3個月對合作商戶做一次評估,營收過低的商戶就會面臨被“后浪”頂替的激烈競爭。

    而更讓很多“內行”大跌眼鏡的是,傳統的商場,最怕一樓“堵塞交通”,讓擁擠不堪的客流打消了客人們上樓的欲望。

    文和友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把一樓全部給了老字號美食。

    ?

    堵在大門口的人怎么辦?正好,不用打廣告了,用人流吸引人流,用排隊制造排隊。

    ?

    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萬科的郁亮會帶著團隊到長沙文和友來調研。

    郁亮說:“看商業地產,首先不會看長沙;即便到了長沙,也不會先看海信廣場;但因為文和友開在這兒,效果還這么好,所以我們決定來看看。”

    過去中國有很多商業地產,在跟星巴克這樣的外資品牌談入駐的時候,幾乎沒有太多話語權,外資很強勢,而中方用不掙錢、甚至倒貼錢的方式“上趕著”跟人家合作。

    ?

    文和友向全國商業地產從業者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們還有另一種活法,一種不必依附外資品牌的活法。

    過去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習慣了把西方的商場、超市、影院、連鎖餐飲一股腦地復制粘貼到中國一二三四五線城市里去。

    從第一家麥當勞肯德基,到各地不斷興建的百貨大樓,這條路徑上無數從業者的思維出現了巨大的慣性,認為連鎖的、標準的、規模化的,就一定是好的、摩登的、先進的。

    但結果是,大部分百貨大樓,平時店員都比顧客多。

    ?

    而對商業地產的反思、顛覆和再造,其實是中國完成本土“消費升級”的重要一環。

    線上消費,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頭。那線下呢?

    人總要走出家門,去和真實的人聚集,去體驗工作之外的生活——到哪里去?

    文和友模式開辟了一種可能性——無論線上多么發達,今天的線下依然有辦法,把中國人大規模地聚集起來。

    ?

    一年在文和友消費過的人次能達到400多萬。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整個文和友看做一個巨大的線下APP,它是不是正在完成互聯網公司每一款APP在一開始都夢寐以求的階段——獲客?

    當年文和友跟長沙海信廣場溝通時,對方答應給文和友很優惠的租金,但條件是:每天帶來不少于1萬人的客流——通過數筷子的方式清點人頭。

    這些人為了等一桌百來塊的小龍蝦,可能就會去海信廣場其他樓層的愛馬仕逛一逛。

    獲客之后,怎樣把人沉淀為黏性用戶,怎么把“人”變成錢,是接下來文和友和商圈地產持續深挖的事情。

    有這樣幾個可能的方向,文和友已經在實踐中:

    在線下,文和友一面跟喜茶等品牌聯名,不斷推出周邊產品;

    ?

    ?

    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里的文創產品

    一面將自家的龍蝦館(在一線城市直營,)在二三線城市開放加盟,未來3年要愛全國開100家店;文賓還計劃在五年內,把大香腸品牌做成文和友大家庭里第一個上市公司。

    ?

    來源:窄門餐眼

    文和友還孵化出MāMāCHá、六點左右手打吐司、拙藝面點……全線入局小吃、宵夜、茶飲、烘焙、早餐、正餐市場,餐飲品類實現全天候覆蓋。

    ?

    他們還打算推出中間層的標準店,即微縮版超級文和友,同樣挖掘地域市井文化,面積兩到三千平,在二三線城市開1000家。

    ?

    而在線上,文和友開了旗艦店,月銷過千的品種比比皆是。

    文和友自己都承認,店中店的超級文和友還不如單賣小龍蝦的坪效(每平米產值)高。

    文和友一家單獨的龍蝦店,1400平,一年營收能超過1個億,坪效超過7萬塊/平米。

    “但是那一個多億干得再好,也只是一個生意特別好的飯店”。

    而長沙文和友2萬平米一年營收是4個億,合2萬塊/平米的坪效。

    北京的商場之王SKP,去年坪效能達到9.8萬元/平米,超級文和友是它的五分之一。

    即便如此,依然有資本給它投出上億規模的資金——他們一定不是指望它的小龍蝦和生蠔,而是看到了吃吃喝喝背后真正的商業價值。

    ?

    作為以單一主題(舊城區街道)貫穿整個商場的主題體驗型商業體,文和友在我國算是“第一個吃螃蟹”進行商場場景革命的創新者。

    說真心話,任何一家文和友,或者任何一家復古美食文化街的“退潮”甚至“倒掉”,我認為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壽命。

    更何況,年輕的文和友不構成城市文化本身,它只是對城市文化的復刻。

    ?

    但我從文和友身上看到了一點,就是有中國人在認真思考,人需要怎樣的消費場所?

    如果讓我猜的話,是不是有這樣一種可能,文和友(模式)可能成為中國眾多“商圈地產”煥發新春的“一級火箭”。

    ?

    看待文和友,不能把它看成一座座城市只是“拆了老城區,又在商場里攢了一個老城區出來”這么簡單。

    文和友“拯救”長沙海信廣場珠玉在前,全國更多的“商業廣場”同樣渴望著他們自己的“文和友們”。

    文賓想用5年時間在全國大城市開20家左右的超級文和友,而長沙作為樣板市場,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超級店將在北、上、港以及洛杉磯、倫敦、東京等國際大都市與游客見面。

    而類似的餐飲文化街正出現在全國各地,文和友也面臨著更多競爭對手的挑戰:

    在合肥,有罍街;在珠海,有“昔時記”;在重慶,有“四十七樓大排檔”……

    ?

    ?

    當全世界都在忙著復制沃爾瑪和Costco的時候,可能只有中國人還在琢磨,怎么把店越開越大的同時,還要倒逼自己每家店的每個角落都是獨一無二的。

    希望中國的“文和友們”不是網紅美顏相機里的曇花一現,因為中國人是時候開始定義,屬于我們的大消費時代了。

    ?

    參考資料:

    紅餐網:《湖南人不懂廣州文化?超級文和友的擴張之路有硬傷》

    品玩:《文和友,一家超級排隊綜合體》

    遠川商業評論:《揭秘文和友:怎樣用排隊創造排隊》

    群島Archipelago:《超級文和友:超級符號化的城市地標》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酷玩實驗室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
    Foodaily?????
    ?????Foodaily??????????
    ??????
    ?????????????????
    精品香蕉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蜜芽| 91精品美女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视|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APP下载|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毛万迈巴赫车标 |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30| 99久久免费看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992tv精品视频tv在线观看| 久九九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哟女在线观看|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片|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看入口|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播放器|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