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產品,從包裝開始。
2、品牌做內容相當于人說話,都應該有自己的高情商。
3、私域流量真正的價值其實是讓操盤者有機會真正走近消費者,感知消費者,而不是所謂“可無限次觸達的免費流量”。
4、消費者同時也是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讓他們買你的商品,比讓他們幫你推薦商品要簡單得多。
5、每個消費者都是多元的,他并不專屬于你,他有很大概率同時也是你最大競品的消費者。
6、創始人的性格很大概率影響著品牌的個性,你可以試著對比下。
7、新消費品牌不等于淘品牌。
8、有時候,你所謂的產品賣點,并不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這個叫無效賣點。
9、品牌=產品定位x流量模型x內容。
10、消費者看到的是品牌,但交付的是產品。
11、有很多所謂的細分賽道其實并沒有意義,因為在消費者心里沒有這種分類方法。
12、用戶認知大于事實,你覺得理所應當的事實,也許消費者還沒認知,先說出來,也許就贏了,比如咖啡品牌說的“百分百阿拉比卡”。
13、大部分新消費品牌的成長都是融資驅動的,但這也意味著它們對資本極度饑渴。
14、先做流量還是先做品牌,是一種選擇,兩種路徑都有成功者,也都有失敗者。
15、比起獲新客,已經有一批新消費品牌把重心轉向捆綁用戶的消費頻次上,有一個很好的例子,三頓半的返航計劃。
16、有時,異形包裝帶來的成本變化要高于改變內容物的成本變化。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說:“在中國所有的飲料中,我們是唯一一家,瓶里的水比瓶子貴的。”
17、絕大多數新消費品牌都面臨營銷成本過高的問題,這本質上可能是因為產品壁壘不夠高,只能在營銷上尋找差異化和死磕。
18、這輪新消費品牌的崛起,解決了上一代互聯網人的再就業問題。
19、能不能提供幸福感,是決定這一屆新消費品牌能否入得了年輕人眼的關鍵。
20、作為新消費品牌崛起的最大功臣,小紅書估值剛剛突破100億美元,2018年獲得阿里巴巴投資時,估值30億美元。
21、有一組數據是這樣的,抖音、快手的平均帶貨轉化率為8.1%、2.7%,微博9.1%,小紅書的平均帶貨轉化率為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