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方便食品的選擇非常多。比如淘寶搜索“方便食品”,搜索結果的前兩屏有:自嗨鍋自熱米飯、嗨吃家酸辣粉、李子柒螺螄粉、和府撈面鮮煮撈面、好歡螺螺螄粉、陽標山野南昌拌粉、阿寬正宗南昌拌粉、拉面說日式叉燒豚骨湯……
這些搜索推薦商品中,有些標明了“廣告”,有些是算法根據個人的消費習慣作出的推薦。不過,在所有的商品推薦中,大多都是特色小吃和自熱食品,經典的方便面卻不見蹤影。康師傅、統一已經掉隊了嗎?
康師傅兩級市場鞏固“方便面大王”地位
根據康師傅控股3月22日發布的財報,2020年康師傅的收益同比上升9.1%至676.18億元,凈利潤40.62億元,同比增長21.95%。其中,方便面業務收益為295.1億元,同比增長16.64%,飲品業務整體收益為372.8億元,同比增長4.72%。
康師傅收入結構
盡管飲料業務貢獻了更多的收入,但方便面業務的凈利潤貢獻達到27.33億人民幣的新高。尼爾森數據顯示,2020年方便面行業整體銷量同比成長0.1%,銷額同比成長4.7%。2020年度康師傅銷量市占率達到43.7%,銷額市占率為46.3%,均為市場第一。
康師傅表示,2020年方便面業以穩定民生、保障核心產品供應為基礎,順應疫情期間消費兩極化趨勢,發展中產階層、新世代,布局新農村。
康師傅還重點介紹了數字化轉型取得的成效,通過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的供應鏈、物流體系和渠道管理工具,確保產品在更短時間內到達消費者受眾。尤其在疫情期間,第一時間復工復產,滿足了市場需求。
在渠道方面,做到了更廣的覆蓋、更快地響應,核心城區門店服務覆蓋率及服務力度大幅提升,滿足了疫情常態化下的室內消費習慣和需求,抓住了社區團購、新零售等到家渠道的新機遇。
康師傅將方便面產品系列分為高價面與高端面、超高端面、中價面/干脆面三種規格。
2020年,康師傅對高價面與高端面重點開展了大規模的營銷推廣活動。包括康師傅紅燒牛肉面贊助《奇葩說》,老壇酸菜牛肉面與《功夫熊貓》、香辣牛肉面與《和平精英》、藤椒牛肉面與《斗羅大陸》等,通過各種IP合作,深化方便面產品在年輕消費群體的影響力。
為滿足市場品質升級和家庭食用的需求,康師傅在2020年5月推出了“手搟面”系列,并升級了“拌面”產品。整體上,高價面與高端面的產品形態最為豐富。
康師傅也推出了還原面館口味的超高端面“Express速達面館”,以煮面、碗面和自熱面三種規格滿足不同的消費場景,抓住新的消費風口。
中價面則重點滿足城鎮及農村的實惠型消費需求,升級勁爽拉面和超級福滿多的包裝設計,推出大份量產品“勁爽1倍半”,實現銷售成長,進一步搶占中價面的大份量細分市場。干脆面“香爆脆”與洛天依合作全新換裝,并上市“雞汁原味”、”香辣蟹”等新口味,吸引學生等目標消費群體。
康師傅不同規格面食產品的銷售情況
總的來說,康師傅通過這些舉措穩住了自己在方便面市場的地位。不過,康師傅在天貓和京東的銷售數據都顯示,銷售亮眼的仍然是經典和實惠型產品,如紅燒牛肉面和湯大師的袋裝系列,產品單價均不超過7元一袋。
而自嗨鍋、李子柒等挑戰者,已經將單價做到了10元以上。目前來說,在更高的價格段,康師傅還沒有出現一款“能打”的產品。
統一打新效率高面食米飯多元發展
同為行業老兵,統一和康師傅收入結構非常類似。但相較而言,統一更注重高價格段產品的布局。
統一企業年報顯示,2020年度集團錄得收益人民幣227.62億元,較2019年220.20億元的收益上升3.4%,食品業務收益上升10.9%至94.25億元,飲料業務收益下降1.3%至125.60億元,占集團總收益的比重分別為41.4%及55.2%。
統一收入結構
在食品業務上,統一致力于將產品滲透到消費者不同場景中,聚焦品牌價值,提升品牌忠誠度,并不斷精進工藝和口味創新,強化產品力,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統一表示,2020年方便面行業上半年需求激增,增速明顯,下半年回歸常態。2020年,統一方便面業務錄得90.55億元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7.2%。
其中,“湯達人”收益連續12年實現雙位數以上增長。除了產品力之外,統一也開展了很多營銷活動,來強化品牌忠誠度。如邀請新生代演員劉昊然代言,舉辦“湯達人元氣音樂節”等,強化與新世代溝通,實現銷量的穩步增長。
而高端生活面“滿漢大餐”的推出,以“真的有大塊肉”的產品理念,給消費者帶來了更享受的體驗。2020年下半年,滿漢大餐”推出半干鮮面,進入煮面市場,以更豐富的食材、更具中華料理面食的風味,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胖鯨注意到,在統一天貓旗艦店,“滿漢大餐”的兩款產品分別取得熱銷第一第二名的成績。
統一新產品布局
除了方便面之外,統一還順利將自熱米飯品牌“開小灶”打了出去。“開小灶”邀請肖戰作為品牌代言人,迅速擴大了品牌知名度。2020年下半年,“開小灶”推出火鍋系列產品“麻辣牛肉火鍋”“鴛鴦火鍋”新品,進一步延伸了消費場景。據悉,“開小灶”2020年收益實現倍數增長。
除此之外,統一還推出了“Q小鮮”“那街那巷”子品牌,前者持續在冷鏈冷鮮市場布局,聚焦精品超市及電商平臺。統一稱,2020年疫情下,消費者對新鮮、健康的追求,帶動了“Q小鮮”銷售增長。
“那街那巷”聚焦地方美食,通過殺菌保鮮、調味和包裝技術的升級,2020年推出了“桂林米粉”(鮮米粉形式)和“蘭州牛肉面”(半干煮面形式)兩款地域美食。兩款產品都與當地“老字號”建立了合作指導關系,非常接近當地口感。
胖鯨注意到,“那街那巷”雖然并未有大規模的推廣,但通過口碑傳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銷售成績。那街那巷天貓店鋪兩盒裝的“桂林米粉”,本月銷量突破了5萬份,三份裝的“蘭州牛肉面”也突破了1萬份。在京東上,“蘭州牛肉面”還登上了方便食品熱賣榜總榜第10名,有希望跟李子柒螺螄粉、海底撈自熱火鍋等網紅產品抗衡。
“新速食”市場老玩家還沒有姓名
不難發現,兩個行業巨頭有不同的側重點:康師傅通過渠道建設、供應鏈優化,繼續鞏固市場地位,而產品創新乏力;統一強調口味創新,實現了多元產品布局,但新產品還不足以拉動整體收入的增長。
我們在《螺螄粉、自熱鍋成為年輕人的日常巨頭搶灘方便食品市場》一文中曾提到,方便食品市場正在掀起一股新的熱潮,形成了網紅品牌、餐飲企業、傳統食品企業多元混戰的格局。
無論是地方小吃、自熱食品還是速凍食品、半成品菜,這些細分市場的新產品策略,都在追求精細化、健康化、品質化的趨勢,這同時也意味著高質、高價。
經過對市面上常見的速食產品的親身體驗,胖鯨發現,“新速食”通過保鮮技術的升級和風味上的還原,已經能實現接近餐館的口感,而且產品形態層出不窮,能充分滿足“一人食”“加班餐”“野營餐”等多場景的用餐需求,而經過標準化的生產,“新速食”甚至比外賣、堂食更能帶給消費者安全、衛生的用餐體驗。
方便速食市場看上去充滿誘惑力。目前已經有一些新品牌的年銷售額突破10億,并保持著較好的增長勢頭;一些網紅品牌不僅在線上渠道有突出表現,也在向線下渠道快速擴張;跨界玩家越來越多,最近薇婭和謝霆鋒聯手打造的“鋒味派”速食意面,在直播間一晚拿下1000萬+的成交額……這些都對傳統食品企業形成了一定沖擊。
在單價超過10元的方便食品逐漸為大眾所接受的情況下,2-7元的方便面產品是否仍然具備持久的生命力?面對碎片化的營銷環境,品牌形象如何升級?怎么抓住新速食的機會,打造拳頭產品?如何增加新產品的復購率?是康師傅統一們共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