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北島在《波蘭來客》中寫道:
“那時我們有夢想,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span>
酒杯碰撞叮當作響的聲音,是釋壓的方式,酒杯是變回小孩子的不二法則。
CBNData發布的《2020年輕人群酒水消費洞察》顯示,在2020年酒水消費增量中,90后、95后是最大的兩個消費群體。在90后、95后酒水消費中,果酒、配制酒品類增速第二,發展速度令人側目。
究竟,以預調酒、配制酒、果酒、花酒、米酒、蘇打酒等小眾品類為代表的低度潮酒它的終局在何處?
-01-
潮飲,微醺市場有多大?
潮鞋、潮服、潮玩,這屆年輕人,萬物皆可潮。讓酒潮起來也就被各大品牌玩的風生水起。
之前聽過一句話:70后的白酒,80后的紅酒、90后的飲料酒,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也側面說明了酒在飯桌上的歡迎度變化。
酒隨著消費人群迭代,相比白酒紅酒,口味多元化的低度酒成了主屏幕的放映。
酒杯觥籌交錯間,年輕消費群體飲酒觀念也正在轉變,酒類消費場景也迅速變化,飲酒應酬逐漸轉向飲酒作樂。
據公開數據顯示,天貓年貨節期間,配制酒和果酒的成交訂單數同比去年大漲近120%。此外,根據天貓新品創新中心《2020果酒創新趨勢報告》指出,截止2020年11月,梅酒增幅為90%,預調雞尾酒與果酒的增幅為50%。
啤酒苦澀刺激,碳酸飲料甜膩單一,低度潮飲酒受歡迎正是因為它“更好喝”。
年輕人心目中好喝的低度潮飲酒,要做到酒精與甜味平衡,能帶來豐富的口感,及立體的感官體驗。
那么,低度酒的微醺市場究竟有多大呢。答案是:食品飲料市場有多大,微醺市場就有多大。
為什么這么說呢?
2020年12月,全國飲料類零售額達22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7.1%。1-12月,全國飲料類零售額達229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4%。
因為低度酒的微醺不再局限于酒的概念,它以更多飲品的形式滋潤著消費者的生活。
來,我們接著往下看。
-02-
酒加XX,重新定義酒文化。
食品飲料領域,永遠不缺創新。
新潮嘗新,是年輕酒水消費者的特質之一。
中國的低度酒市場,可以說是隨著銳澳的快速崛起而成長起來的,一定程度上,是銳澳教育了低度酒市場和消費者。
2012年,銳澳品牌全新升級,推出了多種口味的瓶裝(275ml)雞尾酒,依次找來周迅、楊洋、郭采潔、周冬雨為品牌代言人,并冠名了各大熱門的綜藝節目,銳澳因此快速崛起。
如今已是風口,不少品牌瞄準了低度酒這塊兒香甜蛋糕,暗自發力:
2018年末,三得利正式把集團旗下低度酒精飲料品牌HOROYOI帶入中國市場。品牌中文名為“和樂怡”,在中國發售的是其中三個口味:乳飲料味、葡萄味和白桃味,酒精含量3%的預調酒;
2019年8月,可口可樂在日本推出碳酸酒檸檬堂,被網友親切的稱為“肥宅快樂酒”。罐裝氣泡酒「檸檬堂」共有經典檸檬、鹽漬檸檬和蜂蜜檸檬3種口味,分為3%、5%、7%三種酒精濃度;
2019年,在江小白旗下的江記酒莊推出了僅12度青梅酒品牌“梅見”,在2020年天貓雙11中成功拿下果酒類品牌銷量第一;
街邊的奶茶店也不甘示弱。樂樂茶和RIO強勢跨界,與當季桃子混搭,帶來微醺的粉桃甘露冰冰茶;喜茶與百利甜聯名推出的“伯爵百利甜”里伯爵紅茶搭配百利甜酒,再添上香草奶油頂和碧根果碎一騎絕塵;百茶道以茶帶酒路子超野,陳年普洱搭配瀘州老窖,兌入香濃牛乳和芝士無與倫比。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飯桌碰杯到自己小酌,從傳統酒的概念到“奶茶+酒,越喝越有”,微醺低度酒,作為中國酒類市場的未來,將與年輕人一起乘風破浪,重新定義“酒文化”。
-03-
資本入局,低度酒講講新故事?
1月27日,據某互聯網科技博主爆料,元氣森林已完成對觀云白酒的新一輪融資,金額為數億人民幣,元氣森林占股15%。
觀云白酒的內部人士稱,觀云白酒目前只做線上渠道,其線上銷售額居白酒新創品牌第一,超過了頭部白酒新創品牌江小白。
不同于江小白的年輕化、賣情懷等標簽,觀云白酒創始人陳振宇將自家產品定位為商務白酒,觀云白酒的包裝設計更加簡約大氣,酒瓶采用透明放瓶,目標瞄準在互聯網大廠努力奮斗的打工人們。
為了消去打工人“想喝酒,但害怕宿醉影響第二天工作”的顧慮,陳振宇曾重金聘請國家級釀酒師負責工藝把關,同時還引進納米多級過濾技術,主打“不上頭,醒酒快”的微醺特色。
這恰如其分的特點正好符合了年輕潮酒消費者的需求。觀云白酒聚焦于年輕用戶,推出適合一人獨飲的MINI裝。
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此舉,意在尋找下一個“氣泡水”,為自己想要打造的消費帝國奠定基礎。
另一邊,也傳來了字節跳動關聯公司入股厚雪(北京)酒業有限公司的消息。字節關聯公司為該公司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占12.99%。
據公開資料顯示,厚雪酒業目前主推的是一款面向年輕人的蘇打酒,同時還生產人氣較高的果酒。
除互聯網大廠外,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或也影響字節。日前,低度茶果酒品牌“落飲”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蘭舟”、“走豈清釀”等低度酒飲品牌也相繼傳出融資的消息。
早在2020年5月,低度酒品牌“利口白”就已經完成種子輪數百萬美元融資。繼“利口白”之后,2020年9月江小白完成C輪融資,重點投入果味高粱酒“果立方”和梅見青梅酒。字節入局“造酒”,或在一定程度上受網易等互聯網大廠的刺激作用。
低度酒被資本的力量在推動著,看似平靜的湖面底下暗流涌動,且看它在微醺市場如何云卷云舒。
-04-
低度酒,想要討好的可不止女性
傳統的概念是低度酒=度數不高,度數不高=養魚呢,養魚=不行跟小孩兒一桌吧。
產品和人都一樣,只有貼上差異化標簽才能成為網紅,從而常青。
但低度酒如果貼上“女性酒”的標簽,既是成長的土壤也是桎梏。
2016年商業嗅覺敏銳的百威英博從Nick手中買下了Spiked Seltzer,釀酒界里多家公司入局。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牌,當屬1993年Coors Brewing推出的Zima。不過,這個問世當年銷量破100萬的麥芽酒精飲料品牌,也經歷了波折,于2008年退市了。
Zima后來變得不受歡迎的一大原因是,常被嘲笑過于女性化。大衛·萊特曼(David Letterman)曾把Zima戲稱為娘娘腔飲料。硬氣泡水同樣擁有龐大的女性用戶群,也容易與「女性化」掛鉤。
由此可見,“女性酒”這個標簽在低度酒發展前期或許可以憑女性消費一己之力送上神壇,但并不能常居寶座。將產品按照男性或者女性消費者營銷,都會有所限制,所以產品的概念應該是沒有門檻兒的,應該是面向所有年輕潮酒消費者的有趣概念。
正所謂,流水不爭先,爭得是滔滔不絕。
那么,低度酒不爭消費者,爭得是產品先進概念。
市場需求逐步崛起,低度酒品類也應不斷豐富、持續迭代。發展到圍繞全方位感官體驗的創新:
1、不再只是“女性酒”,要在設計上打破女性向的刻板印象,提供更賞心悅目的審美表達;
2、沒有既定品類范式,要創造獨特口味空間廣闊,為年輕人提供更新鮮多元的飲品體驗;
3、做到酒精與甜味平衡,要帶來豐富口感和立體感官體驗,更能愉悅味蕾;
4、打破酒類和甜味飲料不健康的聯想,要傳遞健康感,做出真正減少影響健康的產品。
-05-
有品類無品牌,誰能做大?
市場一直有,消費靠教育。
舉個栗子,在王老吉誕生之前誰也不曾知曉涼茶市場會有如此潛力。消費者是要靠企業引導,靠媒體教育從而產生消費的。
寫下文章之時,刷朋友圈我正好看到一句話:如果你不能在某一品類中爭得第一,那么就開創一個你可以成為第一的新品類。
王老吉在飲料里算第一嗎?相信這個答案大家都清楚。但王老吉在涼茶這個品類里可不可以算數一數二?相信這個答案更加顯而易見。
就應了那句話:開創一個可以成為第一的新品類。
低度酒的分類很多,細分下去能夠產生正無窮的SKU,以預調酒、配制酒、果酒、花酒、米酒、蘇打酒為代表,這些小眾品類的潮酒每一個都可以成為自己領域的NO.1。
再來聊一聊王老吉的消費場景,“怕上火就喝王老吉”這句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喝你也會知道它的功效和消費場景:吃火鍋上火來一瓶,吃冒菜上火來一瓶,吃麻辣香鍋上火來一瓶。辣的不辣的,只要你怕上火就喝它,準沒錯兒。
酒類消費的場景也同樣個性化與私人化。《中國年輕人低度潮飲酒Alco-pop品類文化白皮書》概括了低度潮飲酒的四種新消費場景:
1.小白也能無門檻融入派對的純凈社交
2.煩悶疲憊時的情緒激活
3.獨居時有滋有味的自我放飛
4.打工人不誤事兒的喘息摸魚時刻。
這些消費場景與品牌鋪設的渠道緊密關聯,雖然線上酒水消費市場持續在擴容,但線下即飲渠道仍是主要渠道。如何針對不同的目標場景匹配好渠道,在近乎飽和的線下渠道中突圍,或在線上找到新的增量紅利,是每個低度酒新品牌需要解決的問題。
營銷好產品概念,教育好市場消費,才能講好低度酒新故事。
以上,裁判長,我的陳述結束。
可以點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