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周末,我想了想本周的文章選題,除了拼多多的財報分析和B站系列研究以外,隨著很多票價格的回調,又有了看的價值。
所以我決定開始開拓一些行業,消費是我開拓的第一個方向,決定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在消費的上游,曾經比較小眾,但如今異常火熱的賽道——復合調味品。
后續會重點看一下頤海國際。
在后疫情時代,餐飲業的復蘇帶來的B端渠道的增量,C端則維持著“宅經濟”下在家自制菜肴的習慣。
對于上班族和B端餐廳來說,為了降低烹飪的時間和難度,火鍋底料蘸料、小龍蝦料、烤鴨香料等復合調味料開始深受大家的喜愛。
“輕烹飪”模式下“復合調味料+半成品菜+自動炒菜鍋”已成為了眾多年輕人心中的完美絕配。
長坡厚雪的復合調味品賽道,同時也迎來了資本的關注和期待,就在最近幾個月,多家機構密集入局復合調味品賽道。
一級市場上,加點滋味4個月連獲得兩輪融資——2020年11月青山資本百萬元天使輪,2021年2月再獲高瓴創投、IDG等頭部機構千萬美元加碼。
二級市場方面,易方達張坤四季度新進2150萬股頤海國際,成為其前十大重倉股。
關于復合調味品的研究,我大致會分為三個部分,勾勒出復合調味品的整體市場格局、發展動力、品類變化:
復合調味品增速快,占整體調味品銷售比例仍低;
餐飲連鎖化是復合調味品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火鍋底料、中式復合調味料格局分散,未來容易誕生龍頭企業;
單一調味品向復合調味品轉型
是大勢所趨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調味品消費國,從口味上可以分為單一、復合兩大類。
近年來隨著以醬油、鹽、醋等為主的單一味調味品發展已經步入成熟階段,復合調味品行業則呈現出快速發展趨勢。
根據Frost&Sullivan定義,復合調味品包括五個細分品類:雞精、火鍋調味料、中式復合調味料、西式復合調味品及其他。
2018年,雞精為最大子品類,占整體復合調味品市場規模29%,火鍋調味料、中式復合調味料、西式復合調味品占比相對均衡。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海豚投研
2013-20年調味品整體CAGR僅實現大個位數的增長,期間復合調味品市場仍保持雙位數增長,復合調味品發展速度快于整體調味品市場。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海豚投研
在調味品發展較為成熟的市場,普遍以使用復合調味料為主。美國、日本、韓國復合調味品占比均在50%以上,而目前我國復合調味品滲透率僅為38%,收入占比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海豚投研
從C端需求來看,外有成熟市場對比上行空間,內有消費升級驅動力。根據沙利文數據,2015-2016年中國復合調味品人均年度消費額均遠低于美國和日本。
根據美日當前復合調味品的高滲透率,我認為調味品復合化是工業化發展的趨勢,隨著中國的城鎮化率提升、消費水平提高、餐飲供應鏈水平提高等,國內調味品復合化趨勢將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海豚投研
餐飲連鎖化
是復合調味品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從B端需求來看,一方面餐飲行業景氣帶動調味品用料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餐飲業連鎖化趨勢推動上游調料產業復合化和標準化,二者使復合調味料B端受益。
2018年我國復合調味料整體收入1091億元,其中來自餐飲渠道收入占比60.86%,為主要渠道收入來源。
根據Frost&Sullivan,雞精和西式復合調味料等餐飲端占比70%+,火鍋底料和中式復合調味料在餐飲端收入占比仍較低,提升空間可觀。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海豚投研
餐飲業是調味品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主要原因在于餐飲業消費菜品數量較多,同時餐飲企業為了提高色香味,使用的調味品通常也較多。
居民收入提升帶來的享受型消費以及居民外出就餐頻率的增多,使我國餐飲業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帶動了調味品行業的發展,2012-2019年,我國餐飲行業營業額仍保持較大規模并且增速也不是很低。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海豚投研
B端餐飲逐步連鎖化催生了標準化復合調味品的巨大需求。連鎖化是目前餐飲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連鎖經營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幫助餐企突破發展中的管理瓶頸。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海豚投研
2013-2017年我國餐飲行業連鎖化率遠低于發達國家,但是近年來連鎖化率也在逐漸提升。
我國餐飲行業的連鎖化率在2013-2017年一直低于10%,相比美國、日本50%左右的連鎖化率,我國餐飲連鎖化率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數據來源:Euromonitor,海豚投研
火鍋底料、中式復合調味品
未來景氣度最優
雞精和西式復合調味料受限于消費場景單一,未來消費趨于飽和、增速放緩,火鍋底料和中式復合調味料是未來復合調味料最好的賽道。
我認為伴隨餐飲標準化和家庭便捷化需求快速提升,預計未來5年火鍋底料和中式復合調味料增速領先復合調味料整體增速。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海豚投研
(1)火鍋底料
2020年火鍋底料市場規模已達250億元左右,未來行業增速有望保持在約15%。
火鍋調味品即將步入快車道,我認為有主要兩大驅動因素:
火鍋餐飲的高速發展,2019年火鍋行業市場規模高達5295億元,市場容量持續高增;
火鍋消費場景多元化,尤其是一人食、親友聚會等家庭場景,勢必帶動火鍋底料的需求。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海豚投研
火鍋底料行業主要參與者為專業調味料生產商、下游火鍋門店以及其他泛食品行業生產商。目前,火鍋底料龍頭企業主要為紅九九、頤海國際、天味、德莊、紅太陽。
從市場格局來看,雖然已有紅九九、頤海國際等頭部玩家,但市場集中度CR3不足30%。
未來隨著餐飲連鎖化的加速,下游餐飲企業對底料的產品品質、供應穩定性和供應規模等都將提出更嚴格的要求,未來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會傾向于使用大廠的底料及定制產品,集中度提升的空間較大。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海豚投研
從火鍋底料的細分市場來看,我國中高端火鍋底料市場占比相對集中。受益于海底撈火鍋(頤海國際為海底撈主要的底料供應商)、德莊火鍋等定位相對中高端的火鍋餐飲持續火熱,市場規模的擴張拉動了中高端火鍋底料的需求。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海豚投研
(2)中式復合調味品
中式復合調味品,是復合調味品中增速最快的品類。2019年中式復合調味料市場規模突破200億元,2020年行業收入增速也已達20%左右,家庭和餐飲端滲透率加速提升是核心推動力。
目前受到關注主要是經典菜肴調味包,如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水煮肉片調味包等,其中魚調料包、小龍蝦調料包格外火爆。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海豚投研
中式復合調味料行業發展成熟度較低,且品類較多,行業集中度低。中式餐飲菜系林立,目前川菜發展相對較成熟,廣東菜、江浙菜等菜系發展程度低于川菜,目前中式復合調味料中規模較大的多為川調品牌。
天味食品專注于川味復合調味料的研發,目前占據中式復合調味料市場份額第一,頤海國際穩固火鍋底料市場基本盤后,近年也發力中式復合調味料,份額提升也較快。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海豚投研
(3)雞精及西式復合調味品
相比味精,雞精由多種呈味物質配制而成,味道更自然和豐富,并且沒有味精食用后的口干感。
上世紀90年代初,雞精產品開始在我國規模化生產,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消費者對于雞精的認可程度不斷提升,在家庭端雞精對味精替代程度較高,2019年替代率達64%。
雞精行業發展較為成熟,行業集中度較高,當前雞精的消費場景最為廣泛,但其滲透率已處于較高水平,未來行業規模提升空間有限,此外行業集中度高,CR3超過80%,基本被雀巢(太太樂)和聯合利華(家樂)占領。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海豚投研
西式復合調味料的增長需要靠西餐餐飲市場的帶動,國人對于西式餐飲的接受程度相對有限,西式復合調味料在西餐使用的滲透率已觸到天花板,因此西式復合調味料市場規模未來增長容量有限。
從競爭格局看,偏中式的復合調味品市場則整體較為分散,偏西式的細分行業集中度較高,以番茄醬、沙拉醬、蛋黃醬三個市場為例,CR3均在40%以上,同時海外企業有較明顯競爭優勢,如丘比、味好美、卡夫亨氏等。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海豚投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