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咖啡這個議題,海外品牌具備的先天優勢,正在被中國本土新品牌顛覆。
上世紀80年代末,從雀巢速溶咖啡廣告出現在中國電視上的那一刻開始,「咖啡」就像一團野火,不僅燃起了國人對飲品的新嗜好,也在商業和資本市場,燒起了一輪又一輪瘋狂的戰火。
緊隨速溶咖啡的腳步,1999年現磨咖啡大鱷星巴克、Costa相繼進入這個剛啟蒙的增量市場,帶著重烘焙風格咖啡風味、第三空間等概念,開啟了強勢的連鎖擴張之路。
到了2003年,美國西海岸強調咖啡品質與沖泡技藝的精品咖啡品牌Blue Bottle開始走紅全球,這種主打“咖啡美學”的概念又成了咖啡愛好者們新的心頭好,在中國的街邊巷角也陸續誕生了小而美的獨立咖啡館。
星巴克、Costa、BlueBottle門店
以上這些,在咖啡史上也被統稱為“三波浪潮”。如果說這一時期的中國市場,還像一個跟隨大流的“小老弟”,那么從2012年開始,一切都開始變了。
彼時,中國互聯網開始崛起,“互聯網+”席卷整個行業,而瑞幸、連咖啡等互聯網咖啡的出現,將咖啡在中國的故事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我們僅從消費的角度來看,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愛喝咖啡了。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于世界2%的增速,預計2021年國產咖啡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市場的變化,也激起了話語權的更迭。在線上零售賽道,2019年精品速溶咖啡品牌三頓半銷量一舉超越“老大哥”雀巢,登頂天貓咖啡類目榜首,2020年雙11蟬聯冠軍,銷售額超過1億元;而在線下,與去年星巴克、Costa等頭部連鎖品牌在疫情下的全球閉店潮形成對比的是Seesaw、M Stand、Manner等本土精品咖啡品牌在消費市場嶄露頭角。
Seesaw、M Stand、Manner門店
與此同時,本土新玩家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線下咖啡賽道。雖然目前在中國市場份額最高的仍舊是「速溶咖啡」達到79%,但如果將這一數據與市場成熟度更高的美國作對比,會發現全然相反,美國現磨咖啡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78.2%,這意味著現磨咖啡的想象空間巨大。
資料來源:Euromonitor、華創證券
最重要的是,相較于速溶咖啡的性價比概念,現磨咖啡象征著更高的利潤空間與回報率。
在這些誘人的商業想象下,咖啡在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爆發。根據極光調研數據顯示,過去四年我國現磨咖啡市場的增速分別為28.5%、23.5%、37.3%和25.4%,比咖啡市場的總體增速高出2%-9%。去年,就連中石化、同仁堂等品牌,也都相繼跨界開始賣咖啡了。
時間對了,風潮來了,在速溶賽道上三頓半用精品概念已經跑過了雀巢;那么「現磨」市場,在精品咖啡文化的加持下,中國有可能誕生超過海外巨頭的咖啡品牌嗎?
抱著這樣的好奇,刀法研究所關注到了精品咖啡品牌「Seesaw」。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的精品咖啡連鎖品牌,2012年Seesaw在上海愚園路開了第一家咖啡館。如今上海是中國擁有咖啡館最多的城市,咖啡已經成了一張專屬的“城市名片”,其中Seesaw也是構成這張名片的一大代表。
該品牌早年憑借咖啡社群的概念,將咖啡發燒友(Coffee Geek)作為種子用戶,不僅積累了大批資深死忠粉,還培育了遍布上海各大咖啡館的咖啡師,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精品咖啡黃埔軍校”。
作為一個深耕咖啡近10年的品牌,在商業模式與增長問題上,Seesaw也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其以「創意驅動生意」為底層邏輯,2019年到2020年,僅創意咖啡的銷售額增幅就達到了300%且復購率為35%。
面對當下咖啡市場的機遇以及速溶咖啡、新一批精品連鎖咖啡品牌的挑戰,Seesaw是如何做迭代和更新,從而在品牌、產品、營銷上走出自己的差異化道路,實現增長突破并打造品牌壁壘的?
出于這些問題的探究與對中國本土咖啡品牌的期待,我們聯系到Seesaw的聯合創始人和CEO Sally與其團隊一起做了一期專訪,聊了聊咖啡生意的新賽點,以及「創意驅動生意」的全新商業模式。
01
從空間到產品,咖啡需要本土化
“現在已經到了創造屬于中國人口味的咖啡階段。”——在談到什么是精品咖啡的時候,Seesaw聯合創始人Sally向我們介紹道。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對精品咖啡的印象其實是模糊的。喝咖啡基本上是為了提神,口味無外乎苦或酸,而“精品”這個詞,則更像是一種生活調性的彰顯,在透著小資品味的咖啡館里,工作社交、打卡休閑,這也是我們對咖啡文化的固有印象。
同時這也反映出了一個認知偏差,就是——咖啡是好東西,但咖啡本身是不好喝的。據極光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飲用咖啡的最主要原因是為了提神醒腦,大部分人會選擇在熬夜、辦公時飲用咖啡。這意味著,就咖啡本身的產品屬性而言,仍舊趨向于功能單一的提神飲品。
資料來源:極光數據
這個印象其實不利于咖啡的發展。因為僅“提神”而言,茶也可以做到,而隨著“喜茶”、“奈雪”等新茶飲的爆發,奶茶也已經逐漸變成這一代人的續命神器。
面對新茶飲的沖擊,給了Seesaw一個啟發——這屆消費者的口味和習慣都更追求“爽感”。
以前人們喝茶更講究細品,但現在大部分人喝茶飲都是大口喝,追求獲得一口爽的快感。主要也是因為新茶飲們在傳統茶飲的口味上做了革新,通過鮮奶、水果等更優質的原料,把茶變得更好喝了。
好的口味是改變消費者習慣的關鍵。
事實上,如果我們追溯全球咖啡大鱷星巴克的發展歷程,也會發現它在“口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才將發源于意大利的咖啡,做成了適應美國人口味的飲品,快速在全球范圍內擴張。
例如在Espresso(意式濃縮)中加水,減輕“苦”和“澀”的口感,創新成了美式咖啡;把拿鐵咖啡的奶量比正宗意式拿鐵多出一倍,創造老少皆宜的口味;在拿鐵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加入奶油、焦糖和冰沙口感,創造出了星巴克單品年收入超過10億美金的爆款產品星冰樂等等。
Seesaw從創立之初,也在探索如何做好咖啡本土化,讓更多中國人能夠喜歡上喝咖啡。他們發現雖然中國人不喜歡咖啡的苦,但是喜歡咖啡的水果香味。而果味香調的咖啡,只有淺烘焙的精品咖啡才能做到。
這與星巴克等北美咖啡品牌引以為傲的重烘焙風格,強調咖啡的苦味,顯然是完全不同的產品理念。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把咖啡本來的水果風味放大的“Coffee is fruit”理念,才是幫助品牌從“一杯好咖啡”實現“一杯好喝的咖啡”的有效策略。
基于這一思考Seesaw發現了一個創新的產品思路——半咖啡半飲料化的“輕咖”。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輕”強調的從用戶出發的產品體驗,帶來一杯輕盈好入口的咖啡飲料,而不是指專業領域中的咖啡烘焙程度。
Seesaw希望通過這個方式,可以讓更多對咖啡的焦苦特性望而生畏的消費者,可以進入咖啡大門。
品牌也會對來自不同產地的咖啡豆做定制化處理,更突出原產地風味,并搭配季節性的花果來強化口感,呈現更大眾好喝的咖啡口味。同時各種“限定”款的菜單,也幫助SKU的更新,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Seesaw菠蘿桂花冷萃
另一方面,創意飲品也為產品帶來了更高的溢價空間,通常定價在38~48元。消費者的接受度也在慢慢升高,目前創意咖啡銷售額占比已從2019年的5%,上漲到2020年的25%,實收凈額增長近300%,復購率達到了35%。
數據上的正反饋,也給Seesaw帶來了信心,聯合創始人Sally表示,在接下來的整體產品規劃中,將加大創意飲品的嘗試與投入,探索更多屬于中國消費者咖啡口味。
例如近期上線的2021春季新品云朵輕咖,研發了行業首創燕麥奶打發奶泡的全新產品;還有春節期間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座城市的限定門店,推出了4款對應城市文化的限定創意飲品等。
Seesaw春季新品云朵桃桃冷萃
從口味上塑造中國人對咖啡的新認知,從產品上豐富用戶的選擇,Seesaw在做的其實是拓展咖啡這個品類的邊界。
畢竟如果我們從全球市場來看,中國人對咖啡的接受度,其實仍屬于一個小眾市場。據Euromonitor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僅為4.7杯/年,遠低于美國、韓國、日本等咖啡市場已發展成熟的海外國家或地區的平均水平。
資料來源:Euromonitor、極光數據
比起走近咖啡館,更重要的是怎么讓更多消費者喜歡上喝咖啡。產品的本土化或許是比空間更奏效的方式。但對于品牌來說,也有了更大的挑戰——如何保證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拓展新的SKU呢?這涉及到研發成本的投入,以及對趨勢的把控。
Seesaw目前的做法主要是從源頭上進行把控。首先在供應鏈上,Seesaw已組建了成熟的全球采購團隊,并與五大莊園和品牌簽訂緊密合作。一方面可以幫助品牌跳過中間商,獲得比同行業便宜20%價格的原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特別定制咖啡豆的風味,支持在產品創新上的原料需求。
其次在研發階段,除了咖啡師團隊外,品牌也在吸收來自新茶飲的專業人士,同時也在做一些跨品類的嘗試,“未來Seesaw也不排除會有更多主題化,或者是和其它品牌共創的菜單,在產品上做更多的嘗試與探索。”Seesaw品牌總監Jeremy告訴刀法。
目前看來,在咖啡本土化這條路上,Seesaw探索出的“新咖飲”→”咖啡飲品化”→”Seesaw輕咖”的產品思路,也不失為繼精品咖啡館等空間概念打造后,一個新的差異化競爭點。畢竟消費者對好產品的訴求是永恒的命題,而現在我們能夠喝到的大部分的咖啡還是太苦了。
02
基于數字化體系下的品牌全矩陣
與大多數連鎖咖啡品牌相比,Seesaw的擴張速度并不算快。成立至今僅在上海、北京、深圳、蘇州、杭州、南京開出了28家門店,這與和Seesaw這9年來探索的商業模式有關。
不同于傳統連鎖咖啡要么純線上、要么純線下的狀態,Seesaw想要探索將門店、會員體系、零售端打通的線上線下聯動的全矩陣。與其盲目擴張,不如打好數字化的基建,在提升效率上做好了準備,擴張才是有意義的。
1、線下門店,從空間到消費體驗
一般情況下,人們買咖啡主要集中于三種訴求:——可以便捷快速的喝到一杯好咖啡的“效率型消費”;想要一個空間交流、工作或獨處的“體驗型消費”;以及滿足打卡和社交需求的“目的地消費”。
此前,Seesaw的開店偏向于后二者,注重在空間上的設計與交互,選址通常都在人流量大的商場里,且面積在100~200㎡。
但結合用戶的消費情況來看,沒有人會天天打卡拍照,也沒有人會不間斷的社交工作,但想要更快買到一杯咖啡則的人無疑是越來越多了,顯然高效便捷的“效率型消費”是一個更日常且高頻的需求。
于是從去年開始,Seesaw也轉換了門店策略,除了原有的標準店和設計風格強烈的一店一景定制店外,新增了面積不超過50㎡、即買即走的Mini店,今年年初已在南京開出全國首家Mini店。未來也將圍繞用戶的高頻需求,將開店重心放到與標準店型和Mini店上。
對全新門店策略的信心也體現在Seesaw2021年的目標上,對比2020年30%的同店銷售比(YoY Growth),2021年的目標近乎翻倍為50%。
2、會員社群,借數字化中臺實現破圈
關于Seesaw的用戶,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品牌以前幾乎沒有25歲以下的用戶群體,這和它的創立歷史有關,Seesaw最早聚集的是咖啡發燒友(Coffee Geek),主要是在咖啡師和咖啡深度愛好者中實現口碑傳播,逐漸輻射到這群人的朋友圈中。
而現在Seesaw的用戶年齡層明顯的下調了,Z世代客群占比從5%上漲到17%。
Seesaw用戶返圖
用戶畫像的改變,也給品牌帶來了新的挑戰。早期的“咖啡專家”主要傳遞的是專業,講得是一杯好咖啡的印象,而對現在的受眾來說,核心訴求則是“喝咖啡時的一口爽”,愿意花更多錢買更好的體驗。很明顯這兩波用戶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
不過在Seesaw看來,這背后的邏輯是相通的,用戶想要的一直都是“一杯好喝的咖啡”和“一個交朋友的社群”。品牌要做的就是在產品上加深用戶的歸屬感,在品牌認知上不斷制造共同話題。
因此,Seesaw會經常組織一些與用戶之間的密切活動。例如在社交平臺上與消費者發起投票等活動,讓消費者決定下一季創意飲品;也會在門店做一些會員專屬活動,例如某一天穿白襯衫買咖啡可以獲得專屬優惠等。
同時借助這些動作,Seesaw也有效地提升了與用戶的粘性,目前門店消費50%來自會員,另一方面也在逐步提升影響力,破圈也有利于品牌的長期積累與規劃,目前Seesaw已累積了50萬會員,會員拉新成本是行業標準的1/3。
3、線上零售化,打造品牌第二增長曲線
除了基于門店的一系列動作外,Seesaw也在探索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線上零售化,試圖打造的一套「線下爆款+消費品+流量品」的科學產品矩陣。
一些短期內在Seesaw線下門店買的好的爆款產品,會被研發為消費品,并衍生到線上零售。同時品牌也會對線上用戶的購買偏好做監測,進行相應的投放計劃。并且已測試出兩款成熟的產品「長頸鹿掛耳咖啡」與「冷萃咖啡液」,復購率已達到40%。
而Seesaw的電商渠道整體也已經實現了10倍增長,線下與線上的占比為9:1。未來品牌計劃將線上的比重不斷升高,搭建專門的線上團隊,希望將觸點升向全矩陣。
對于Seesaw而言,打通線上與線下的消費全矩陣,本質上仍舊是在拓展咖啡消費的邊界。通過新的門店策略,吸引更多消費者;借助與用戶之間的緊密互動,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對咖啡品牌的傳統認知;最后將線下飲品做零售化衍生,改變咖啡的產品形態。
而在這個全矩陣模式下,需要接受考驗的除了咖啡產品外,還有人們對Seesaw的品牌的接受度,這個經營了9年的咖啡品牌,是否沉淀出了專屬的調性和價值?
03
只有做成最接近消費者的生意,才能做成品牌
在微博上有一個有趣的討論——「Seesaw自由」。意思是,Seesaw的咖啡有點貴,但是希望可以借它來實現對咖啡自由的向往。這個詞也很好的解釋了這個創立了9年的咖啡品牌所沉淀和積累出的內容——用戶不是價格敏感型,而是價值敏感型人群。
Seesaw用戶曬圖
其實從Seesaw的擴張速度來看,也已經說明它是更注重品牌價值的勢能品牌。Seesaw聯合創始人Sally也向我們表示,品牌在創立初期是受到了美捷步(Zappos)首席執行官謝家華《三雙鞋》的啟發,希望公司可以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價值觀。
Seesaw希望在用自己的產品、空間、服務體驗以及人來不斷重新定義咖啡,在咖啡深度上的各個分支繼續蔓延,不管是美食、音樂、藝術、運動,都展示出“不同”的品牌符號。
在這個品牌符號下,實際上是「A cup of good idea」的主張,從開設第一家店起,Seesaw就致力于展現“good idea”的品牌基因。
以門店設計為例,它的吧臺突破了當時傳統咖啡館的形態,呈開放式狀態,一方面可以讓用戶看到咖啡師所有的操作,更易于互動,另一方面也希望咖啡師站上開放式吧臺,就像站在舞臺上一樣show自己。
除此之外,它還做了很多創新性改革,如率先取消了其它咖啡店都使用的大小杯型模式,讓用戶可以更方便的選擇;堂喝的咖啡不用紙杯而是用不透明的陶瓷杯,進一步凸顯奶泡的厚度和層次等等。
而為了更好地向用戶傳遞“A cup of good idea”的概念,成為對品牌價值的記憶點,Seesaw在與消費者的溝通上也會準備很多“小動作”。例如花很多力氣去編織每一款產品背后的故事,如“初戀般的感覺”、“冬日的溫暖”等。
也會與其它品牌或設計工作室聯名推出周邊,例如這次的牛年限定“超牛回彈乒乓禮盒”,用表里不一的設計理念,來呈現出“反轉”的巧思。
超牛回彈乒乓禮盒
對Seesaw而言,無論是與消費者還是自己團隊內部溝通,幸福感的傳遞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什么是幸福感?。“就是你的生活不需要改變世界,而是把每一天過好。例如喝一杯Seesaw的創意飲品,看到有這樣一個好點子,就很開心。”Seesaw聯合創始人Sally告訴刀法。
只有做成最接近消費者的生意,才能做成品牌。這也是我們從Seesaw這個品牌符號下,收獲的啟發。
04
創始人Q&A
刀法:為什么取名為Seesaw?
Sally:Seesaw中文是蹺蹺板,取其中平衡之義,寓意咖啡酸、甜、苦、香、醇的五味的動態平衡。我們創立之初就倡導淺烘焙風格,在咖啡圈內引起了一波關注,有一款水果調性,口感如蜂鳥般輕盈的“蜂鳥拼配”咖啡豆,因為其理念的新穎和先鋒性,蜂鳥和Seesaw logo甚至被咖啡師們作為紋身紋在了手臂上。
刀法:你們做了很多首創性的創意飲品,例如云朵輕咖、金瓜綿綿燕麥奶等,但會不會擔心有人抄襲你們的產品?
Sally:這是挑戰但也是好事。
其實我們也可以對比新茶飲來看,比如喜茶也一直在被抄襲,每年都有很多品牌跟著它的節奏上新品,但一方面喜茶的產品確實更好喝一點,另一方面,喜茶的“靈感之茶”的品牌概念,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認知壁壘。
所以我覺得更多還是靠品牌來建立價值壁壘。通過品牌心智的培養,營造天然的用戶偏好,用產品研發的創新能力,來引領這個行業。我們要永遠是Leader,那別人就只能是follower了。
當然這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團隊力量來支持創新,同時供應鏈也是最大的合作伙伴,從源頭端做好把控,才能靈活支持產品創新。另外門店的數量也很重要,目前我們非常開心看到門店效率的整體增長,今年我們也會有一波新的計劃落地。
刀法:為什么會把關鍵點放在“創意驅動生意”,底層邏輯是什么樣的?
Jeremy:套用刀姐“動能與勢能”的品牌理論。Seesaw是勢能品牌,我們不是要通過硬性的流量手段,來讓用戶看到并購買我,而是希望用創新的想法和產品來說話。
就像我們一直提的「A cup of good idea」,用戶吸收到了這樣的品牌價值,自然就會和我們站在一起。另外,通過創意來向市場輸出,這也是比較適合我們品牌運作的一個方式,我們內部也有一套創業方法論的落地。
刀法:「A cup of good idea」的概念是怎么出來的?
Sally:品牌初心就是希望在一杯好咖啡中能提供給大家一些日常的靈感,這種靈感是觸手可及的參與感,與我有關的共鳴感。「A cup of good idea」也衍生了一個系列,如「A cup of系列」、「A bag of系列」等,還可以套到我們的城市限定周邊上,比如杭州是A cup of西湖水、南京就是A cup of秦淮河。
Good idea,很適合當下,無論是我們,還是消費者。
刀法:與其他咖啡品牌相比,Seesaw的優勢是什么?
Sally: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本身Seesaw就是作為中國咖啡代表,以及一個沉淀9年的品牌符號。這個積累和沉淀,已經烙印在我們50萬會員的心里了,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塑造了品牌價值壁壘。
第二,一套創意方法論。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IDEO的上海總經理來Seesaw店里喝咖啡看到蜂鳥紋身的咖啡師,被Seesaw的企業文化魅力吸引,因此加入Seesaw,他傳授并實踐了“build on others”的一套創意共建方法論。
第三,Seesaw咖啡學院,Seesaw的靈魂和初心。作為中國最早的咖啡教室之一,不僅對內和對外分享全球最新的咖啡知識和咖啡制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它凝聚了一群分享生活樂趣的年輕人。這個咖啡發燒友社群里的咖啡師都是一群非常可愛的年輕人,敢于表達自己,敢于探索自己的夢想。同時他們也是品牌最強大的KOC。
05
分析師點評
在精品咖啡文化的加持下,中國有可能誕生超過海外巨頭的咖啡品牌代表嗎?
在與Seesaw聊完后,這個問題或許應該換成——咖啡變成中國的文化輸出,還要多久?
在前40年間,掌握咖啡市場話語權的一直是海外品牌,國人只能被動接受美式、拿鐵等舶來咖啡文化。事實上,咖啡并不完全是舶來品,中國也是全球主要咖啡生產國之一。2017年,全國咖啡產量居全球第12位,其中99%來自云南。
接下來,是不是有咖啡品牌,可以將中國人咖啡文化帶向世界?就像在喜茶之前,沒有人料想到,中國的茶葉文化會以新茶飲這種形式在世界范圍內爆發,咖啡又會不會接棒新茶飲?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精品咖啡品牌的代表,希望Seesaw可以找到文化輸出的中國化元素;也希望在這條咖啡賽道上,誕生更多有本土特色的咖啡品牌,期待中國新咖飲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