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不好糊弄的年輕人,為什么走進了超級文和友?
超級文和友
國慶期間,長沙餐飲網紅店"超級文和友"1天取號超過3萬桌,這對于很多餐飲企業是一個想都不敢想的數字。
對于年輕人聚集的場所來說,我們想要追尋的就一個問題,年輕人為什么去?文和友靠什么吸引年輕人?
01
· 超級文和友的誕生 ·
文和友,意為文賓和他的朋友。超級文和友誕生到今天,已經實現了年銷售額過億的成績。但在最開始,作為創始人的文賓,做的只不過是小攤販的生意。
時間倒轉到十年前。2010年,23歲文賓靠著5000多塊錢的成本,做了一個炸排骨攤。
靠著好吃的風味,竟然也能月入兩三萬。但這生意,他還是背著自己的女朋友干的。
沒成想自己每天抹黑出攤掙錢,換來的卻是女友的離棄。那時候文賓就認定,女友一定會后悔的。
女友后不后悔我們不知道,但是超級文和友肯定是火了。
今年國慶節,長沙超級文和友取號超過三萬桌,翻臺率十倍有余,在抖音上,關于文和友的帖子達到了數百億級別,文和友出圈了。
在加上超級二字之前,文和友其實已經有了廣泛受眾。最早的一家文和友店鋪誕生于2011年,叫做“文和友老長沙油炸社”,這之后相繼開發出來的“文和友龍蝦館、文和友大香腸、文和友臭豆腐”等品牌,都是文和友這一個品牌的衍生物。其中的“龍蝦館”深受消費者喜愛,龍蝦館之一,面積1400平方米的杜甫江閣年銷售額于2017年超過1億元。
也正是這一年,龍蝦館拆遷導致營業終止,開啟了超級文和友的進化之路。為了降低周圍熟客的流失,公司打算就在原址附近,尋找新的落腳點。
??
超級文和友海信廣場店
?
創始團隊找到了距離原址不遠的海信廣場,但接下來的消息卻讓他始料未及。通過對接海信廣場,文和友CEO馮斌了解到一些國內地產的招商潛規則。
大多數商業地產在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強勢品牌面前,幾乎沒有太多選擇空間,他們用不掙錢甚至倒貼錢的方式與其合作。
一樓的位置基本會留給LV、GUCCI等奢侈品牌,不然就是優衣庫、ZARA等快消品牌,再下來就是化妝品或珠寶品牌。
這么多年,外資品牌一直占據著各大商場的中心位置,將餐飲品牌排擠在負一層或更高層的地方,那里相對聚合人群較弱,品牌聲量沒那么大。
對于地產商來說,他們也是受害者,行業規矩已形成多年,短期內無法更改。但這背后其實體現了一個辛酸的事實,中國餐飲品牌沒有什么好的供給,他們也想給中餐一層位置,又有誰能拿得住呢?
品牌商選擇外資品牌作為一層,靠的不就是百年品牌聲量,來為自己的商圈增加人流量嗎。但這種情形,文賓想要改變。
超級文和友的誕生,離不開這件事對他們帶來的觸動。幾個創始人一合計,決定向全國商業地產從業者證明一件事,不依附外資品牌,也可以在商業中心存活。
2018年,他們向海信廣場爭取了一樓的面積,這在國內還從未被允許。當然,拿地是有條件的,他們和海信達成了協議,文和友每天帶來不超過一萬的流量,海信給予他們一定優惠。
2019年,通過對店鋪的升級,將原來5000平米擴大至兩萬平方米。至此,一個在海信廣場成長起來的龐然大物超級文和友,誕生了。
通過過去幾年在美食上的積攢,超級文和友年消費次數為800萬,遠超過海信給定的預期。
海信原有的餐飲業態受益于文和友客流的外部溢出,海量而又難忍長時間等待的顧客,間接轉化成了其他餐飲的客戶。
海信也從一個陷入經營困頓的廣場,變成了長沙人民和外地朋友集體打卡的陣地,帶來的關聯消費同樣劇增。
這股子拿下店鋪,打造超級品牌的勁兒,從文賓早期賣排骨就可窺見一二。他的排骨攤和別的攤位不同在于,他專門花了一千大洋左右,制作了一塊招牌,打造了自己”犀利排骨”的名號。
對于其他商鋪來說,這么一個小攤,要啥招牌?但他偏不,就像這次一定要拿下海信廣場一樣,打造品牌的意識始終潛藏在他心底。
02
· CBD里面的老店,打造反差感 ·
在超級文和友的消費者構成中,70%為35歲以下的人,70%為女性。這些挑剔的年輕人,為何紛紛駐足文和友?
來到文和友,年輕人消費的是什么?一句話,消費的是喧囂的鬧市體驗,和即時可獲得的社交籌碼。
和性冷淡風的商場不同,文和友的布局主打懷舊、復古,看起來破破爛爛,實則充滿煙火味。
文和友拿下海信廣場后,對建筑內外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將原有的商場樓層上下打通,形成一個縱向跨層的巨大空間,制造強烈的視覺震撼感。
外場將石材建筑立面改成整面的超白玻璃幕墻,幕墻外使用水幕瀑布,內部則重新構建了長沙八十年代風格的7層“老樓”,甚至入口處還有使用20多萬口老磚重新修砌的“時空蟲洞”。
在內,文和友以三十多年前的照片為母體,追求對照片中時代背景進行極致的還原。商鋪的店招要重新手作美術字刻板,印刷,上色;燈光上,裝一些低級的燈管,再用醬油和丙烯褪色,或者干脆尋找當年的實物。到現在為止,文和友店內收納了10萬多件老物件,通過真實還原老長沙場景。
?
以長沙超級文和友為例,7層老樓內入駐人家100戶,商鋪20余間,重新構建了即將消失的八九十年代長沙老社區的景象。
超級文和友可以說是用巨大的室內空間構造一個戶外世界。里面除了餐飲業態,還有照相館、錄像廳、理發師、電游室、歌舞廳、婚姻介紹所等業態。
有意思的事,里面的理發室和泡腳屋等都是可以實實在在感受的,并不只是陳列觀賞,體驗感十足。這些設計增強了探索感和停留時間,很好的創造了“逛”的空間,也就帶來了更多的年輕人。
文和友還整合了一批藝術家、文化社團、文化從業者,創建了一個文化展示體驗的平臺。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受歡迎,就是契合了年輕人的口味,也帶動了相關脫口秀的發展。
文和友搭建的平臺,就是在充分感知年輕人的感受,做他們喜歡的東西出來。將吃、玩、看、賞相結合,打造在中心CBD不一樣的體驗。
文和友走的其實是“餐飲+文創”的模式,這種模式販賣的是“精神”本身,在好吃的基礎上,附加更多含義。同時這種開在CBD的復古陳舊小吃店,給人以極致的反差感和視覺震撼,這也是吸引年輕人紛紛踏足的動力。
03
· 獨一無二的店家,去產品商業化 ·
在超級文和友入駐的商家,全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連鎖規模化的品牌。文和友想要打造的就是“別無我有”的特色所在。
清朝末年創立的百年老字號“雙燕樓”,堅守31年味道的南門口巷子豬腳、28年只做大串的正哥牛肉串、24年的下崗牌臭干子等都是里面的活招牌。
從以上這些店鋪年限看出來,都是一二十年經過了時間檢驗的品牌。其實,這也是超級文和友的招商準則,他們找的店鋪,基本都是超過十年的。創始人團隊覺得,只有時間夠長,和這座城市的關聯夠深,味道足夠好,才能真正打動熱愛美食的年輕人聚集。
可是,這些店鋪為什么愿意被招安呢?
對于這些有著一定歲數的老品牌來說,他們也需要和年輕人靠近,得到年輕人的認同。而文和友正是這樣一個中間介質。比起以前,很多商戶反映,客流增加了許多,品牌也更年輕化。
老字號的聚合效應,也是吸引老字號加入的原因。以前需要跑更遠的地方才能吃到的東西,現在更方便了,一次性能吃多種美食。
海信廣場位于長沙天心區五一商圈,廣州店位于天河區,都是城市中心街區,覆蓋消費群體更廣泛。
而對待這些“老字號”們,超級文和友也誠意滿滿。入駐的商家不用繳納租金和管理費,而是按照營業額分成,設備和裝修也是文和友包了,店家只需要“拎包入住”,后期交水電費即可。很多店家表示,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檔口。
?
檔口
這便減低了店家的運營風險和成本,愿意做一個全新的嘗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模式帶來的效應是空前的。在今年國慶期間,長沙文和友取號超過3萬桌,超高的10臺翻臺率,為這些商家帶來了海量的人流量。
同時,對于那些在街頭面臨消失的個體戶或夫妻店來說,文和友成熟的品牌孵化經驗,擅長講故事做品牌包裝,可以幫助他們實現品牌化、企業化,或者培養手藝繼承人,以便傳承和發展。
在產品這一環節,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龍蝦品類。在餐寶典發布的《2020上半年最受歡迎十大龍蝦品牌排行榜中》,文和友龍蝦高居榜首。
湖南人有多愛吃小龍蝦?
在湖南,有一個吃蝦的說法,“湖南人一天可以吃掉一座岳麓山”。就像重慶最受待見的是佩姐、大龍、小龍坎等火鍋店一樣,長沙人的招牌店鋪是“大蝦駕到、蝦鹵湘逢、黃非紅酸湯蝦館、霸王蝦、胖哥油爆蝦”等,占據了當地人的最愛飲食榜單。
超級文和友里面,蝦館同樣是招牌。
文和友龍蝦館杜甫江閣店,創造了當年夜宵和飯店的奇跡。同時可以擺放150桌,一天營業額可以達到二三十萬。那時候的創始人覺得,這輩子夠了。沒想到,一年后,他們開了亞洲最大的龍蝦館。
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海信店占地面積5000平米,整整有五層樓高。平均排隊時間兩小時,最長排隊可達12小時,人流爆滿。
靠著龍蝦館招牌和各種老字號,文和友的的產品優勢聚集,呈現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業態。里面集合了復古、美食、文創因素,將老字號搬到一起,將復古呈現到位,將文創展現新穎,完美契合了年輕受眾。
04
· 超級文和友,年輕人的記憶陷阱·
在文和友的創造理念里,其實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理念結合。
隨著商業化地產的不斷擴張,年輕一代經歷了破舊樓房到商業樓房的變遷,平時穿梭于鋼筋水泥高大上的CBD的年輕人,同樣需要一個小地方,可以喚起兒時的記憶,安放慰藉自己流離的心。
同時在白天扮演了生活的傀儡后,晚上可以卸下擔子,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有人認為,文和友的商業秘密其實就是迪士尼樂園的商業秘密。迪士尼營造的是童話夢境,超級文和友營造的是市井夢境。
迪士尼的夢境由「幻想工程師」打造而成,超級文和友團隊則是「記憶工程師」。
在電影《記憶碎片》中,提出了“記憶是我們存在于世界的意義”觀點。主人翁萊納因為妻子慘死,即使在知道自己已經報仇了的情況,仍然選擇忘記復仇的記憶,因為復仇就是他賴以生存的動力,沒了這個動力,之前的記憶就失去了意義。
?
抽離感的超級文和友
生長在當代的年輕人,同樣需要記憶來確認自己的身份,找回那些缺失感。在創始人團隊打造超級文和友之初,就是本著恢復兒時的記憶為落腳點,還原小時候的生活場景,去找回那些被丟失過的記憶。
為了做到位,團隊花了很多精力,組織上千人來做這件事情,施工時最多時人數可以達到1500人。這些被丟失的東西,通過創始團隊的復刻重現。
時代在變化,但總有人會懷念過去。一位比利時的哲學家似乎解釋了這種現象:“人一生的目標,就是在找回失去的東西。”
所以說,超級文和友靠的是什么將年輕人吸引進來的?不是別人,是他們自己,他們自己在尋找自己失去的東西。好吃街有很多,每個城市都有,但文和友更有味道,不是那種簡單的復刻,而是花心思的打造。
在未來,文和友是否會開創餐飲美食商業綜合體的改變,值得思考。在今年,文和友再獲2億融資,在廣州開店。
但從文和友成功的路徑打造中,我們可以看出,餐飲綜合體的另一種形式,也許正在迸發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