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朋友圈嘲諷之際,有100萬人悄悄為WonderLab掏了錢,2年喝掉的代餐奶昔超過了2500萬瓶。
2019年,天貓最受女性歡迎的瓶裝代餐奶昔品牌中,WonderLab甚至位列TOP1。
WonderLab已經在外界不經意間,成為了垂直品類第一名。
代餐奶昔產品WonderLab,哈哈哈,朋友圈小網紅。
無論你有沒有打算減肥,“OMG這是什么神仙代餐”的WonderLab都會隔三差五跑到你的朋友圈打廣告。
由于廣告密度過高,投放不夠精準,這個品牌誤打誤撞地引來了整個朋友圈的嘲諷:
“人間來一趟,我要吃好吃的,你走!”
“醫生說我營養不良,你TM給我推代餐?”
特別是WonderLab強調飽腹感長達5小時后,有網友直接評論出了:“5年前喝的,現在還飽?!?/span>
WonderLab一口老血差點隔著屏幕吐了出來。
但也正是如此,WonderLab把朋友圈活脫脫玩成了貼吧論壇的節奏。有網友更是調侃道:
“要不是WonderLab廣告,我都發現不了朋友圈還有那么多活人?!?br />
這些調侃里,卻有100萬人悄悄為它掏了錢,2年喝掉的代餐奶昔超過了2500萬瓶。2019年,天貓最受女性歡迎的瓶裝代餐奶昔品牌中,WonderLab甚至位列TOP1。
你說,還有誰!WonderLab已經在外界不經意間,成為了垂直品類第一名。
這個新消費品牌的跨越式增長邏輯,你估計得好好學一學了。
品牌的成功
首先就是品類的成功
《品類戰略》中曾提到幾乎每個“品牌”的成功首先就是品類的成功。
比起品牌,企業應該優先思考品類。那么,新消費創業中,創始團隊如何選擇一個成長底線相對較高的品類呢?
新消費品牌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曾提出過一個模型——大小高新,這個模型助推江小白成為近10年來唯一入局全國化市場的品牌,并實現年入30億,估值超過130億。
而這個模型放在WonderLab身上依舊貼切。
所謂大,即行業規模要大,去大的行業中做企業才不會遇到天花板。
就像陶石泉2012年創業選擇白酒市場一樣,6000億規模的市場,使其發展近10年營收突破30億,但仍是一個中小體量的公司。
WonderLab的選擇亦是如此。據歐睿國際統計,2017年全球代餐市場達到661.6億美元。其中,中國代餐市場預計2022年會達到1200億人民幣。
而據CBNData數據顯示,最近一年代餐市場消費金額和消費人數增速雙雙突破50%。
這是一個空間較大、增長快速的藍海市場。
所謂小,即切入的市場缺口要小。
江小白的崛起,就是在茅五洋瀘等寡頭的擠壓下,去搶占一些市場小缺口。比如目前這個品牌銷量占比近70%的表達瓶,主打兩三個人吃飯拿一個小瓶喝酒的場景。
這是傳統白酒行業不被重視的地方。
WonderLab的切入點更小。傳統代餐行業,其實是“代替正餐”而已,它們可以是餅干、芝麻糊、谷物粉、蛋白棒、全麥面包,還可以是藕粉、魔芋絲甚至雞胸肉。
這也導致代餐行業的參與者眾多。CBNData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代餐品牌數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837個,而這個數字在2020年增加到了3540個。
但WonderLab只聚焦特定人群特定場景,即90后95后女孩減肥場景。
這個場景是否會撐起和江小白一樣30億的規模,而今不得而知。但從這個小缺口入局,WonderLab早已攬獲了100萬用戶人民幣的投票。
畢竟,胖是戳不戳都會痛的點,吃不胖的代餐能夠迅速占領戰略高地。根據CBN聯合天貓的調查,絕大多數減肥壕們每年會在代餐上花費3000元以上。
所謂高,這個品類在生產供應鏈、產品開發、品牌傳播和渠道方面是否能夠實現更高的效率。
WonderLab最先表露出來的高效突破點,就是渠道方面。
有人說,躲過了微博、小紅書,微信朋友圈卻防不勝防。相對于傳統代餐通過層層經銷和KA渠道的銷售,WonderLab一開始就是線上渠道起家。
這些年,中國電商渠道保持每年70%的增速,線上是獲客效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所謂新,就是能否在這個品類中打造新的產品、應用新的技術。
WonderLab的新,在于產品新。第一眼是顏值,通過小胖瓶子形式的設計,便于隨身攜帶,隨時隨地都能喝,滿滿的時尚感與運動感。
第二是產品新。有別于上一代的代餐食品,WonderLab迎合95后女性的喜好,推出“喝不胖的奶茶”。
這幾年,奶茶就像包包口紅一樣,深得女孩歡心。但減肥期間,心心念念奶茶的女孩能又感到滿滿的負罪感——這時一瓶喝不胖的奶茶出現,其火爆程度你可以細細品。
營銷成為走向
品類第一的增長地圖
《定位》一書中曾提到過這樣的一個觀點:
“為了在容量有限的消費者心智中占據品類,品牌最好的差異化就是成為第一,做品類領導者或開創者,銷量遙遙領先;其次分化品類,做到細分品類的唯一,即細分品類的第一?!?/span>
通過“大小高新”模型的復盤,Wonderlab的胖瓶子減肥代餐奶昔,可以算是分化品類,去代餐的細分品類中找市場。
只是,如何推動品牌快速增長到這個品類的第一?
HBG品牌增長研究院創始人麥青Mandy談到,Wonderlab借助的是HBG營銷。HBG源自南澳大學營銷學教授Byron Sharp的一本書《How Brands Grow》,該書提供了一套營銷邏輯:大概就是瘋狂砸廣告,實現全覆蓋式的心智滲透。
首先是全域投放。
除了克制商業化的微信被拿下之外,Wonderlab的投放渠道還覆蓋到了微博、小紅書、抖音甚至薇婭這種頭部直播電商。
在小紅書APP上,關于Wonderlab的筆記已經達到1萬+。通過PGC信息流與大V達人UGC內容的融合,匹配“喝不胖奶茶”“那個好喝的小胖瓶代餐”等關鍵詞輸出,Wonderlab吸引了一大批想減肥又不想動、想節食又想喝奶茶的95后女性一族。
此外,這個品牌還開啟了oCPM智能投放,直控下單目標優化,保證廣告第一時間利用反饋數據去匹配目標用戶。數據顯示,Wonderlab的廣告相比行業其他廣告提量20%,提效30%。
其次是跨界聯名。
每一個喝奶茶的女孩心里,都悄悄藏著一顆減肥的心。發胖屬性的奶茶和減肥屬性的代餐,很可能服務著同一群人。
為此,WonderLab找到了新式茶飲品牌影響力最高的喜茶,來了一場看上去本不可能的跨界聯名。
就這樣,奶茶味的代餐奶昔、喝不胖的奶茶……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熱議。在喜茶品牌力的帶動下,“WonderLab小胖瓶”迅速出圈。
據悉,聯名禮盒在天貓旗艦店上線不到15天,銷量就沖破了10萬。薇婭的直播間里,鏈接一上,4萬套禮盒就秒被搶光。后臺截取的數據顯示,WonderLab天貓旗艦店訪問量甚至一度位列第二,排名僅次于天貓超市。
營銷,幾乎成為了一個新消費品牌崛起的必要手段。無論是曾經攪動微博的江小白,還是稱霸小紅書的完美日記,抑或是在朋友圈刷屏的WonderLab……
吳曉波就曾談到,社交運動正在改變“造星”模式。
過往的明星制造路徑,基本上延續了“演藝產品——大眾媒體關注——話題營銷”的三部曲;但現在明星首先是在社交媒體里實現精準粉絲的聚集,在形成了相當的粉絲群體后,再反向引爆于大眾媒體。
這樣的模式放在新消費品牌的爆火上,依舊管用。移動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發展,為新品牌的出圈提供了更高效的渠道。
這些社交媒體渠道,是新消費品牌走向品類第一的增長地圖。
品類延展
決定品牌的爆發線
科特勒咨詢集團管理合伙人王賽,曾把企業增長的態勢構建出五根線,稱其為“增長五線”,它們分別是:撤退線、成長底線、增長線、爆發線和天際線。
成長底線是公司或者業務發展的生命線,這個業務可能創造不了多少利潤,但能夠保護公司基礎業務的生死,為企業向其他地方擴張提供基礎的養分。
王賽舉例,亞馬遜成長底線的構建,就是Prime會員機制的設計。2018年,美國亞馬遜的Prime會員達到1個億,10個美國人里就有3個購買了Prime服務,每個Prime會員每年支付亞馬遜99美金。
這1億個高頻度交易的“鎖定”客戶和99億美金的Prime會員費就是亞馬遜成長底線。
區別于亞馬遜這樣的平臺,作為一個新消費品牌,其增長底線就是你的第一品類。通過代餐奶昔品類,WonderLab在2020年月銷售額突破了5000萬,這為品牌未來的增長、爆發提供了基礎。
而縱觀諸多新消費品牌的爆發式增長,應用最多的就是品類延展。
開創瑜伽時尚品類,賣“秋褲”的lululemon開始覆蓋全運動領域;專做青春小酒,賣白酒的江小白也玩起了米酒、果酒的銷售;靠自熱火鍋起家,莫小仙也橫跨到了酸辣粉、自熱米飯等品類。
今年,賣代餐的Wonderlab也在天貓上線了維生素泡騰片、纖維粉等,開始向健康行業進軍。代餐不過只是第一個品類,Wonderlab要做的可能是圍繞95后女性人群,切入康美市場。
當然,品類延展也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即品類認知的相關性。
10年前,以做中草藥防脫洗發水聞名的霸王集團,就將品類線延伸到涼茶飲料領域。當時業界對這款涼茶抱有很大希望。他們認為,消費者喝的就是一瓶飲料,目的就是解渴。
可惜的是,消費者只要一聽到這個涼茶,就“總覺得霸王涼茶有股洗發水的味道”。很明顯,這樣的品類延展沒能在之后做出多大成績。
這是Wonderlab以及所有新消費品牌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