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經濟環境依舊嚴峻,中國快消品市場仍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9月24日,來自研究機構Kantar Worldpanel的《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趨勢與展望》等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截至2012年11月30日,中國城市的快速消費品市場銷售額增長了14%。截至2013年8月9日,共有21家快速消費品公司的產品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覆蓋到上億中國城市家庭,其中15家為食品企業,6家為日化企業。
Kantar Worldpanel中國區總經理虞堅表示,快消品在中國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是因為下線城市市場的快速擴大。所謂下線城市,是指縣級市和縣城。
食品企業中,Kantar Worldpanel監測到康師傅在最近一年覆蓋到1.48億城市家庭,在消費者數量上排名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雀巢公司和伊利集團,在最近一年分別有1.46億和1.45億的家庭購買過這兩家企業的產品)。
該公司認為,康師傅的快速增長與下線城市的發展密不可分,有40%的消費者增長來自縣級市和縣城。瑪氏公司也加速了在下線城市發展的步伐,在最近一年有超過50%的消費者增長來自于縣級市和縣城。而好麗友食品有限公司,也成功地在下線城市獲得48%的消費者增長。碳酸飲料中可口可樂、百事和娃哈哈三家在縣城占領了近九成份額,而且仍然在擴大。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向內陸部署,制造商需要了解贏得西部地區消費者的有效方案。而明晰消費者購物行為和使用習慣是獲取成功的關鍵。 目前,很多西部內陸地區的品牌份額呈碎片化,消費者對于品牌消費的習慣也正在形成。”虞堅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快速消費品品類在西部的發展還是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區。 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廣,一些乳品企業如伊利、蒙牛率先展開在西部的“圈地運動”。最近一年中,蒙牛和伊利在西部6省新吸引的消費者分別占其在全國新吸引消費者的30%和34%。
“這些地區過去三年消費者家庭月收入增長了88%。”虞堅認為,這是市場擴容的主要原因,隨著家庭實際可支配收入與一二線城市差距的日漸縮小,這些家庭開始主動追求更高品質的產品。所以渠道的下沉,將為品牌帶來新的增長。
對于2013年,虞堅認為,面對下線城市的商機無限同時也必須面對市場環境的挑戰。因為在一些城市,銷售環境相當復雜,市場呈現碎片化和高度分散。如果想占領市場,必須考慮開發有利于下線城市銷售的產品包裝規格和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