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糖的攝入水平可能與糖尿病患病風險存在“直接而獨立”的聯系。
眾所周知,攝食過多食物尤其是那些含糖量和含脂肪量較高的食物會導致體重增加并且會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然而,患糖尿病風險的增加往往被認為與體重增加和肥胖導致的代謝改變有關。
現在有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指出,糖類本身可能就與糖尿病患病率增加有直接關系。
該研究團隊在發表在PLoS ONE上的文章中寫道,他們在過去十年間對175個國家的糖類供應量與糖尿病發病率的相關數據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民眾的食物中較高的供糖量與民眾患糖尿病直接相關(即使把肥胖率和其他因素考慮在內也得出這樣的結果)。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Sanjay Basu表明,這是個令人驚喜的發現。
Basu指出,“這項研究首次大規模的以人群數據來證明并不是所有的熱量都會導致糖尿病。 我們并不會忽視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但這些數據表明,除了肥胖以及攝入的總能量外,從整個人群水平來看,還有其他的原因導致糖尿病,其中糖類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是相關性還是因果關系?
Basu強調,該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并不能證明糖類會導致糖尿病,但早期的人體實驗室研究和試驗確實表明,糖類對肝臟和胰臟的影響影響方式不同于脂肪以及其他食物。
他說,“對這些數據的處理,我們真的是煞費苦心”。
然而美國飲料協會(ABA)卻說,沒有任何或那么一丁點的可能性顯示攝食糖會導致糖尿病。
ABA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應該認真審核該項目中糖類和糖尿病相關性的研究結果,因為該研究的基礎模型中并沒有考慮到固體脂肪(如黃油、奶酪和豬油)或家族病史對糖尿病的影響。”
美國加州舊金山大學的Robert Lustig博士,即該研究的主筆者指出,“流行病學上來看并不能證明糖類與糖尿病間的因果關系。”
爭論的起源
來自紐約大學的Marion Nestle教授(一位并未參與此研究的獨立的營養學專家)評論道:“據我所知,這是第一篇提供關于食糖量與糖尿病的關系相關數據的文章。鑒于很難區分到底是糖本身的作用還是它所提供的能量的作用,所以這將成為一個永遠的爭議而存在。不管結論如何,進行這項工作的人是非常用心的,所以值得引起大家的關注。”
研究概況
本研究援引了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評估的全球175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種類糧食供應的數據,并且借助國際糖尿病基金會統計的這175個國家20-79歲的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數據,從而將兩者進行比較。
研究人員使用了新的經濟學概率統計方法來控制一些對判別糖類和糖尿病間存在直接關系產生影響的因素,其中包括超重和肥胖;許多非糖食品成分,如纖維、水果、肉類、谷物和油;每天攝入總熱量;經濟發展速度;家庭收入;及其他。
研究人員在對以上所有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調整后,他們發現一個國家供應的食物中糖類的水平與該國民眾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有直接和獨立的關系。
具體來說,供糖水平高則對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率:供應食物中每人每天每多攝入150卡路里的熱量,則相應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上升1個百分點。
相反,其他影響因素每人每天每多攝入150卡路里的熱量只會使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0.1個百分點。
此外,人群暴露于過量糖類食物中越久,那么他們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就越高,研究人員最后還補充道,在某個特定的國家,其糖類供應少相應會降低該國民眾糖尿病的患病率。
重要一支力量
Basu 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篇新論文中引用的數據將成為“一支重要的學術力量”。
他指出,“實時研究很容易受各種反向因子的影響,比如,那些已經確診是糖尿病患者或肥胖的人可能基于對食物的欲望會攝食更多的糖類。。”
研究帶頭人指出他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糖尿病與特殊種類糖(比如高果糖玉米糖漿或蔗糖)之間的關系,并且需要研究特殊的食物(如汽水或加工食品)對糖尿病的影響。
未來另一項重要舉措就是進行隨機臨床試驗,以確認膳食糖和糖尿病之間的因果或是關聯性關系。
Basu評論指出,雖說給人群提供大量膳食糖以誘導他們患糖尿病是不人道的,但研究人員可以通過隨機降低受試者膳食糖攝入量來研究證實低水平的食糖量會不會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這一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