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研究顯示,相較于輾轉運輸的食物而言,消費者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當地的食物。
研究人員發表在《生態經濟學》上的文章中指出,民眾越來越偏愛本地食物,相較于運輸來的外地食物而言,消費者寧愿花多點錢購買本地食物。
該項研究調查了食物的運輸距離與消費者選擇偏好及是否愿意為之付諸金錢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消費者的喜好視食物種類而定,然而有明確的數據顯示,消費者更偏愛本地食材并且有意愿為之付出更多的金錢(WTP)。
由美國阿肯色大學Rodolfo Nayga領頭的研究團隊指出:“研究顯示,消費者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近距離生產的食物(亦或本地產食物)。”
“有鑒于此,在食物標簽上標明本地食材(食物運輸距離)可能會成為一項好的營銷策略。”
Nayga和他的團隊還指出,雖然民眾的環保態度并不影響他們的WTP,但一種觀點認為,本地新鮮食物比遠距離運輸而來的食物環保屬性更強,加之當地食材能增加消費者的WTP,也能對當地經濟做出貢獻。
研究細節
該研究團隊研究了47位德國的消費者的WTP與食物運輸距離之間的關系。
研究人員繼續解釋道:“我們的研究設計有別于以往的研究,測定WTP時,在描述中我們不會使用‘本地食品’或‘食物里程’這樣的字眼”。
“相反,我們用真實拍賣性質的方法讓消費者以真實的貨幣購買真實的食物來測定消費者的WTP與特定運輸距離食物之間的關系。”
從模擬拍賣和后續的問卷調查得出的結果顯示,消費者更喜歡本地的食品和標有食物運輸里程的食品。研究人員還指出,消費者偏愛的表現反映在食物的新鮮度,口味和食品安全性質,以上這些都是本地食材使消費者的WTP增加的因素。
文章作者還提到,“標有運輸里程的食物比沒有標明運輸距離的食物更能贏得消費者的W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