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人們逐漸增加食品中的磷使用量,如今這一增長趨勢使得磷礦的可持續供應面臨著壓力。
根據《環境研究快報》報道,從20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隨著肉類消費品和卡路里攝入量的提升,隨之帶來了磷的開采量的急速增長,而這一現象使得磷礦的可持續供應復雜化。
由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Geneviève Metson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肉類消費品和卡路里攝入量的提升,導致全球人均磷使用量上升38%。
Metson和她的同事解釋,“我們的結果表明,飲食的選擇,尤其是肉類消費品的選擇,對食品生產中磷的需求量有很大的影響。從1961年至2007年間,大約28%的總磷需求是由于全球人均飲食(包括肉類消費品的增加)的改變。”
從事此研究的Elena Bennett教授也講到,“飲食的改變對于磷這一有限資源的需求的影響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隨著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在食品生產中所消耗的磷有多少可以被回收,有多少可以被重新利用。當今社會,食物浪費和人力浪費是不能被重新利用的,但是如果將磷變成肥料,或者在附近的農田堆肥使用,那將是一個寶貴的資源。”
研究細節
Metson和她的同事們指出,近年來,許多研究人員發現人類活動已經改變了環境中的磷循環,磷的管理也應該隨之改變來確保其長期可持續性。
研究表明了飲食的改變是如何影響全球磷使用的強度。研究團隊通過從美國食品和農業組織得到的數據,計算了基于年度國別飲食成分數據的磷足跡值;通過從國際肥料協會和其他資源得到的肥料施用量的數據,計算莊稼所耗磷資源總量,并研究了經濟發展和磷足跡值之間的統計關系,來研究飲食改變和磷資源之間的關系。
肉類消費被認為是影響磷足跡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占了72%的全球平均磷足跡。Metson建議在一些高磷足跡值的國家減少肉類消費,尤其是牛肉的消費。
Metson認為“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飲食結構的改變可能是加強磷的可持續性管理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成分,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對磷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