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對于納米技術來說,納米生物傳感器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然而,發表在《食品科學與技術》上的《納米生物視角:納米技術在食品行業的作用:一個綜述》聲稱,具體個例的毒性研究還是有必要的。
作者總結道:“微流體和無機納米粒子生產的進步,使得有效傳感器能快速發現食品、農場或市場上產品中的病原體或殺蟲劑。”
“納米生物傳感器還能應用于食品企業環境污染控制方面。納米粒子作為一種風味物質和營養載體,添加到功能型食品中,能提高食品質量和安全。”
毒性
“在不久的將來最重要的問題將會是,這些納米材料在植物、動物和人體中的毒性,那么就必須研究具體個例。”
該研究聲稱,數組納米傳感器制成的電子鼻和電子舌,在評估啤酒質量方面有相當大的潛力,特別是在發酵階段。最近開發的電子鼻也用來檢測谷物糧食樣品中是否受真菌污染。
研究人員表示:“特別是,現在最感興趣的是電化學的納米傳感器,尤其是測量電流的,因為他們在檢測重要組分或農業和食品中污染物時具有高靈敏度。”
病原體和霉菌毒素檢測
研究表明,納米生物傳感器可以用于檢測食品中的病原體和霉菌毒素,他們還說,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李斯特菌被研究的最多。
例如,抗體—官能團碳納米管的納米傳感器,用于檢測營養肉湯產品中的沙門氏菌。一種膽固醇生物傳感器含有多層碳納米管,膽固醇氧化酶被加載到性能優良的玻碳電極上。
有證據表明,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納米顆粒可以抵抗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
在納米結構中粉狀一氧化氮可以延長保質期,這種納米結構改善了它的穩定性。他們指出,有例子表明將其融入到包裝材料,可以提高小蘑菇的保存期。
食用納米薄膜
食用納米薄膜也有助于食物的保藏,如新鮮的農產品、肉類、糖果、烘焙食品和炸薯條,作者表示作為活性包裝材料,它提高了屏障的保護作用。
“食用納米薄膜從食用納米層中制取,這種納米層保護食品免受水分、脂質、氣體、異味和氣味的影響。”
這篇綜述寫道,納米技術在非食用包裝材料上的應用包括,增強塑料屏障性能、對有關食品質量的生物活性傳感和信號進行整合、以及提高耐熱性。
Duran和Marcato表示,醇溶谷蛋白或玉米蛋白有機會作為風味成分或營養物質的載體,無論是納米粒子還是納米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