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與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AQSIQ)就加強對食品和飼料安全問題達成新的協議。兩國曾于2007年簽訂的原協議,這次達成新的協議將續寫未來五年的合作。
該協議包括加強FDA對由中國進入美國的高風險食品的識別能力;合作檢查生產食品的設施和工藝;提高對由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高風險食品(包括罐頭、酸化食品、寵物食品和水產品)的關注;創建FDA接受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出臺的關于注冊和認證、驗證信息的通道。
2008年11月,FDA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設立了辦事處。 該辦事處通過強調FDA與中國食品安全當局的關系、展開檢查、向中國行業代表推廣FDA的要求以及收集有關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食品的安全性趨勢和事件的信息,從而實現對公眾健康保護的提高。
在簽訂原始協議五年以來,FDA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其中包括:
增加對中國食品設施的檢查。 FDA通過在中國建立一個永久的檢查要求在2007年至2011年期間,中國針對生產設施的檢查從0例增至85例。
加強對高風險食品檢查的合作。 在AQSIQ的支持下,FDA就其要求的幾類高風險食品(包括低酸罐頭食品和農場飼養的魚)組織了專家檢驗組。這就促進了中國監管機構對出口美國的罐頭產品實施更嚴格的監督。 FDA 和AQSIQ也一同制定了戰略、方法來解決在中國魚養殖池塘中使用不安全藥品的問題。
通過加強與中國食品安全管理當局的合作,FDA對中國的食品安全體系有了更深的了解,與中國監管機構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發展,FDA會定期與其舉行會議,從而與中國的食品安全官員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面對面交流。 FDA經常與中國的食品監管人員舉辦聯合研討會以提供培訓和提高管理能力,特別是交流FDA的行業標準和要求。
聯合外展FDA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SMA)。自2011年FSMA頒布以來,FDA與AQSIQ就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關乎中國出口到美國食品問題的法律向中國的食品安全管理官員受規管行業多次開展了宣講活動。
建立對實驗室檢驗結果的信任。中國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問題出現之后,FDA直接與AQSIQ合作以加強FDA對中國實驗室對食品檢驗的理解和信心。這項工作為今后在科學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