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指出,對基因修飾的食物而言,多虧了有一種更快、更精準的檢測技術才使得轉基因標簽法得到了更好的實施。
發表在《食品控制》上的一篇文章報道了對經基因修飾的食品進行同步檢測的技術發展。
由意大利帕爾馬大學的 Nelson Marmiroli帶領的研究團隊對如何用特定的遺傳標記優化方法來檢測已經批準的轉基因玉米中MON810和GA21的水平進行了描述。
研究人員指出:“要保證標簽可追溯性政策的實施需要得到靈敏的、準確的轉基因檢測方法的支持,在歐洲,若是食品標簽有誤,就代表了一種商業欺詐行為。實時PCR中特異性引物和標記探針的使用使同步檢測和擴增成為可能,同時也提高了技術的可靠性,增加了食品分析中PCR應用的量”。

量化轉基因
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在歐洲,有很多大型的、科學的、公開的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以及是否有必要在轉基因食品的標簽上寫上相應信息的爭論。
Marmiroli和他的同事強調道:“雖然在美國和其他國家轉基因食品已經被民眾接受了,但歐洲的消費者因受之前糧食危機的影響,對轉基因食品抱有遲疑態度。隨著消費者對食品組成的意識越來越高,他們會要求對任何在食物標簽中提及的成分進行核實”。
因此,研究人員指出,在錯誤的標簽即代表商業詐騙的背景下,對管理食品的當局而言,食物的真實性是他們面臨的重大議題。
為了應對這些新的潛在威脅將帶來的挑戰,革新或改進現有的轉基因生物定量分析方法勢在必行。無論是在管制標簽嚴格的國家還是那些需要出口到標簽受管制的其他國家,這種需求都將日益強烈。
檢測技術
該研究對用定量多重實時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轉基因玉米中的MON810和GA21的方法進行了優化。 作者還闡釋了對保持持續玉米性狀發展的兩個定量使用的基因(玉米醇溶蛋白和ADH1)進行了評估后的結果。
研究人員指出,第一次嘗試對食物轉基因量化是基于二重熒光定量PCR技術:一個轉基因,加上一個內源性基因。 優化的技術中則用到了兩個轉基因和一個內源性基因。
他們還補充說,這種技術的使用使得同時檢測和確認特定的DNA片段成為可能,這增加了檢測技術的可靠性以及食品分析平臺的適用性。
誤導性標簽
作者認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誤導性標簽都需要為自身負責:事實上基于預防性原則,這所有的責任需要生產者或零售商方面予以承擔。
轉基因食品的成分標簽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是強制性的,包括澳大利亞、中國、歐盟、新西蘭、挪威、日本、俄羅斯、沙特阿拉伯、韓國、瑞士、臺灣。
此外是否使用轉基因食品標簽則采取自愿的原則,包括加拿大、香港、南非和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