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荷蘭瓦赫寧根大學食品加工工程系的副教授Atze van der Goot所知,由于在肉類似物產品中會使用低效的水和能源,許多來自植物蛋白的肉類似物對環境的影響可以與動物性蛋白質所產生的影響相媲美,
雖然與攝入含有大量的動物產品相比,一般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可能更環保,然而通過使用分離大豆和小麥的方法分離取得的肉類似物的組成部分,例如蛋白質、油、可溶性和不溶性纖維,往往是能量密度大的部分。
“由于生產肉類替代品過程的低效能性,我們完全失去了期間的環境效益。”在法國蒙彼利埃召開的歐洲食品科學與技術聯合會(EFFOST)年度會議上,參會代表van der Goot如是說。
由于成品肉類似物需要含有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他認為完全分離法可能并非是必要的。此外,考慮到西方的飲食往往缺乏纖維和含有過多的蛋白質,肉類似物產品可以通過保留更多的植物纖維來設計成更健康的產品。
“部分分餾可能就足夠了,當然部分分餾是更節能的做法,”他說。
功能性驅動的分餾法
Jacqueline Berghout也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食品加工工程系,她在稍后的會議上補充了這種想法,她的研究專注于有望成為肉類似物的羽扇豆種子。
“首先,我們需要將整個產品分離,然后我們把成分添加在一起做成一個產品,”她說,“這是因為我們專注于成分的純度。我們對蛋白分離過程的持續性表示質疑,真的有必要制成這么純的成分嗎?事實上沒有一種食品是由一個單一成分組成。”
她說,使肉類似物生產更有效率的一個辦法是按設定的成品來制定分級過程。
“我們跳過脫脂工序并保持蛋白質處于濕潤狀態下,因此我們使用更少的水、能量和化學品...蛋白質不是純的,但它可能有一些其它的功能。”
她補充說,通過兩個分離過程得到蛋白質回收量差別不是很大,都在90%以上。
但是,仍然有一些大的挑戰有待解決,特別是用羽扇豆來制取肉類似物,因為它不像大豆那般具有凝膠或水的能力。
“肉具有很好的質感和味道,”她說。“我們需要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以鼓勵人們多吃植物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