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有些養殖的速成雞不僅40天左右出欄,更可怕的是雞的短暫一生中,還要吃好多種抗生素甚至激素。消息一出,速生養殖雞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這種速成雞是什么品種?如何買到貨真價實的散養雞?吃雞都有哪些學問?看看記者的綜合采訪吧。
速成雞為何多是白羽雞
據專家介紹說,白羽雞是雞的一個品種,特點就是長得快,如果按料肉比來衡量,差不多是2.1∶1,也就是說吃進去2.1斤的飼料平均能長1斤肉,養40多天,一般能養到4斤左右。而放養的散養雞,料肉比差不多是5∶1,吃5斤飼料才能長1斤肉,因此需要120天以上才能養成。
白羽雞很好認,全身羽毛為白色,體形呈豐滿的元寶形。在業內的肉雞分類操作規程里,白羽雞被劃分在快速型肉雞一類;另外還有中速型肉雞,養殖時間為七八十天,也實行圈養,為有色羽;優質型肉雞,是需要放養120天以上的土雞。
分割的雞肉多為白羽雞
如果按國家有關標準,速生雞在上市前7天,喂不含任何藥物及藥物添加劑的飼料,嚴格執行停藥期,那是沒有問題的。和散養雞的差別,基本上只在口味上。關鍵是好多養殖場違規使用抗生素等藥物。
現在人們追求雞肉口感和香味,白羽雞的食用比例在下降。不過白羽雞的市場還是在一半以上。大部分養雞場在接到肯德基等大型快餐店的訂單后會直接拉去屠宰,分割包裝后上市。一般的快餐店、食堂以及超市在銷售的大包雞脯肉、雞翅、雞腿等,大多用的是白羽雞。
散養雞銷售渠道相對小
其實這些年青島一直有不少公司或業戶在使用傳統方法,生產散養雞。在嶗山區海安路一家叫千頃源生態農場專賣店里,記者看到了真正的散養雞。這家專賣店在平度有數十畝散養雞基地,養蘆花雞。店主介紹說:“來訂雞買雞的都是沖著散養和無抗生素、無激素來的,提前一天預訂,基地宰殺處理后次日送到店里。 ”“客戶挺多的,有時候雞還斷檔。 ”他告訴記者。
這種散養雞盡管有不少農戶在養,但是總數量還是不多,而且多數都是農戶自用,或通過親友等關系銷售到青島市民手中。
是否散養雞不容易辨認
如何區別散養雞和速生雞呢?網民“半島老布”在微博上告訴記者,如果雞被宰殺處理了,就很難區分。如果是活雞,還是有幾個辦法區別的。最關鍵是看雞的羽毛,散養雞不吃飼料吃糧食,羽毛特別光亮,而速成雞則羽毛灰暗。雞爪子也是標志之一,散養雞爪子粗壯,速成雞爪子細嫩。不過也有個別農戶作假:速成雞拿來散養幾天,刨刨爪子再當成散養雞銷售。 “速生雞40天出欄,散養雞半年以上出欄,在利潤面前有些人自然唯利是圖。 ”一位業內人士說。
目前青島散養雞的品種也很多,本地土雞適合燉著吃,蘆花雞適合炒著吃,此外還有三黃雞、瑯琊雞、斗雞等等。
少吃內臟和雞血
針對有些養雞場違規添加激素,一醫學人士說,藥物有半衰期,半衰期過了就代謝了,打個比方說,一只雞吃了激素,這激素起效要一天,三天時藥效達到最高峰,半衰期五天,五天后它體內激素濃度很低,可是這些雞往往在喂藥三四天時就被殺了,這時候它體內藥物濃度還是很高,其內臟、雞血最好不要吃,對雞肉的影響小一點。